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生物膜形成特性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陈珍;覃映雪;邹文政;徐晓津;邢颜丽;鄢庆枇
  • 单位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省高校水产科技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6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环境因子
  • 起始页:110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2007AA09Z115);厦门市科技项目(3502Z20073019;3502Z20073020)。
  • 刊名:海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 主编:潘德炉
  •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号
  • 邮编:100860
  • 卷:32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26.066449-1
  • 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日本科技文献速报》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测定了12株弧菌的形成生物膜的效果,选择形成生物膜效果最好的副溶血弧菌ND-O2,进一步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ND-O2菌株在静置培养24~36h后形成成熟的生物膜,在起始菌浓度为107~108CFU/mL形成生物膜的量最大;在30℃,NaCl浓度为3%~5%,pH偏弱碱性时的生物膜OD590值最大;C2+a促进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形成,而M2+g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副溶血弧菌在分别经大黄鱼表皮黏液、肠黏液和肝脏提取液包被的的基质上形成生物膜的作用明显,鳃黏液和脾脏提取液中次之,肌肉提取液包被后生物膜形成量最低。以上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ND-O2菌株能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而且生物膜的形成受温度、NaCl浓度、pH值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