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一上石盒子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陈安清;陈洪德;向芳;侯中健;林良彪;徐胜林
  • 单位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岩相古地理;三角洲;沉积演化;山西组;石盒子组;二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 起始页:97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0739901);国家重大科技专项(No.2008ZX05002-001)资助。
  • 刊名:地层学杂志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6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全国地层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主编:陈旭 沙金庚
  • 地址:地层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邮编:210008
  • 电子信箱:dicengxue@263.net
  • 网址:www.nigpas.ac.cn
  • 卷:34
  • 期:1
  • 期刊索取号:P510.6208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综合野外露头和钻井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特征,分析了鄂尔多斯晚古生代陆内坳陷盆地3个演化阶段沉积充填的差异性,认为盆地形成阶段以大型辫状河潮控三角洲向陆相曲流河三角洲转化为特征;发展阶段以大型陆相辫状河三角洲向陆相曲流河三角洲转化为特征;成熟阶段以发育陆相网结河三角洲为特征,建立了3种适合研究区储集砂体预测和评价的“大平原,小前缘”三角洲模式,提出辫状河三角洲或曲流河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形成了粒度较粗、规模较大、厚度较稳定的有利于天然气运移聚集的砂体,是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最有利相带,网结河三角洲和浅湖沉积了大量泥岩可作为盖层,加上太原组和山西组的聚煤作用,共同形成了该地区的天然气藏的生储盖组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