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广西乐业林旺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成矿作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陈懋弘;黄庆文;李继贤;蒋柏昌;张长明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单位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出生年:1971
  • 学历:博士后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层状矿体;构造圈闭;构造成矿;卡林型金矿;广西林旺金矿
  • 起始页:349
  • 总页数:13
  • 经费资助:由“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11007-2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3045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411407)联合资助。
  • 刊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编:夏斌
  • 电子信箱:ddgz@gig.ac.cn;ddgz02@163.com
  • 卷:34
  • 期:3
  • 期刊索取号:P411.06228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矿床构造线主要分为南北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造山期间形成的南北向构造线(不对称褶皱和逆冲断层)控制了矿床的基本构造格架。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期间构造应力场发生近直交的改变,一方面使造山期形成的褶皱发生重褶,形成走向北东东的叠加褶皱;另一方面导致F_1的左旋-正滑运动,矿液沿着断层拉张的空间沉淀就位。矿床构造演化至少经历了同生期裂陷、造山期挤压和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等三个阶段,成矿发生在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阶段。层状矿体主要赋存于背斜构造中,在空间上与赋存于断层中的脉状矿体相连。能干性和渗透性明显不同的地层组合是形成层状矿体的岩性基础,断裂构造则是主要控制因素。泥质不透水层分别与反冲断层、背斜构造组成的构造圈闭,以及两期非共轴背斜叠加形成的构造高点则是形成厚大矿体的主要原因。林旺金矿在烂泥淘金矿与水银洞金矿之间形成了一个从脉状型式→脉状和层状之复合型式→层状型式的完整矿床型式系列。这种复合矿床型式直观地表明了层状矿体是后生热液成因矿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