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美国西得克萨斯马拉松盆地和范佛德盆地沉积-构造的发展:石炭-二叠纪迁移前渊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81
  • 作者:D.E.Wuellner;L.R.Lehtonen;W.C.James
  • 译者:汪时成
  • 语种:中文
  • 起始页:65
  • 总页数:17
  • 刊名: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 是否内版:是
  • 期:3
  • 期刊索取号:P452.06167-23
摘要
西得克萨斯上古生界记录了北美大陆边缘南部部分地区的会聚历史以及有关马拉松盆地(Marathon basin)和范佛得盆地(Val Verde basin)的发展历史。
    
     马拉松地区Tesnus组、Dimple组和Haymond组(从契斯特统至上阿托坎阶,厚3400m)形成于一个可疑的残余洋盆背景之上,一部分发育在更东的Kerr边缘盆地。Gaptank组、Neal Ranch组、Lenox Hills组、“Wolfcamp”群和与此相当的二叠-宾夕法尼亚系(晚Desmoinesian-晚Wolfcampian)沉积于造山碎屑楔,饥饿盆地、深海扇以及陆架/台坪环境(范佛得外缘盆地相)。在范佛德盆地南部边缘附近保存下来的最大厚度为6200m.
    
     我们认为晚前寒武纪-早寒武世时期形成的构造薄弱(带)在晚古生代以逆断层的形式复活,是对挤压应力场的反响。这些与沃希托造山作用(Ouachita orogenesis)同时发生的活化构造单元很明显地影响了盆内古构造高地的分布和沉积物的伴生,范佛德盆地轴线的向北迁移,伴随有连续的褶皱-逆冲带的发展以及范佛德外缘盆地相早期沉积物的改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