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伴生元素金和银赋存状态初步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宋会侠;郭国林;焦学军;刘玉琳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伴生金银;赋存状态
  • 起始页:329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531002);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060601)
  • 刊名:岩石矿物学杂志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主编:沈其韩
  • 电子信箱:yskwzazhi@sohu.com;yskw@chinajournal.net.cn
  • 卷:26
  • 期:4
  • 期刊索取号:P306357-1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床Au平均含量0.25g/t,Ag为2.56g/t,Cu为0.30%,属于富金斑岩铜矿。伴生金和银矿化作用有两期:早期为斑岩矿化,形成了Cu- Mo-Au矿化组合,是主矿化期;后期叠加了Cu-Au-Ag-Te-Bi矿化,规模不大,出露于矿床的局部部位,但对矿石起到了加富作用。通过对钻孔薄片和光薄片的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早期矿化中Au和Ag主要呈固溶体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分布比较均匀,基本上不出现独立矿物,Au含量明显高于Ag;晚期矿化形成了复杂的Cu-Au-Ag-Te-Bi矿物,矿石呈浸染状和脉状叠加在早期矿化之上,以银矿物为主,与多种碲铋类矿物共生,主要银矿物有碲银矿、铋-碲银矿(?)、银-辉碲铋矿(?)、银-硫铋铜矿、银金矿等。晚期矿化规模不大,但对于提高矿床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