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川西北花岗岩的冷却过程及其对区域成矿的制约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李建康;杨学俊;王登红;熊昌利;付小方
  • 单位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单位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出生年:1976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40 Ar-39 Ar;花岗岩;冷却轨迹;金矿;川西北
  • 起始页:1141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0201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K2007-l-6);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733803、1212010634002)资助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izhixuebao@163.com
  • 卷:83
  • 期:8
  • 期刊索取号:P206.3 141
摘要
川西北地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产出众多的中生代花岗岩和卡林型金矿,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拟从花岗岩的角度分析这种内在联系,故测定了川西北的羊拱海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达盖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可尔因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黑云母或白云母Ar-Ar年龄,分别得到坪年龄158.7±1.4 Ma、185.2±1.4 Ma和157.6士1.2 Ma,并参考积累的川西北花岗岩体的年代学数据,绘制了造山带北部、中部、东缘中部几个主要花岗岩体的冷却轨迹。不同构造位置花岗岩体的冷却轨迹表明,从造山带北部到造山带东缘中部,各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依次变新,冷却速率依次变缓,在区域构造运动相对较弱期间,各花岗岩的冷却速率明显降低。由以上特征,本文推断在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中,构造应力自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向造山带东缘中部传递,各区域先后由造山相对活跃期进入造山相对宁静期。在造山宁静期,构造运动较弱,花岗岩体缓慢冷却,地壳的低温状态保持较长时间,利于金的成矿作用。因而,川西北的金矿主要形成于区域花岗岩的缓慢冷却阶段,这可能是金矿与花岗岩时空耦合的原因之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