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尚婷;朱赖民;高志友;许江
  • 单位1: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1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铅背景值;铅同位素;南海;表层沉积物
  • 起始页:71
  • 总页数:11
  • 经费资助: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234041、40060005);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20060)的成果。
  • 刊名:地质评论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3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任纪舜
  • 地址:北京市福星城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georeview@cags.net.cn
  • 卷:54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06.8 208
摘要
表层沉积物中的铅除主要在河流的入海口的浅海陆架区富集外,在深海的中央海盆区由于粒度效应亦有一定的富集,火山物质的加入不是富集的主要原因。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背景值计算表明,陆坡区铅背景值( 21.18×10-6±12.64 ×10-6)与陆坡区柱样铅含量实测值接近,深海盆区背景值(27. 87×10-6±7.82 ×10-6)低于深海盆区柱样铅含量实测值。陆架区铅背景值(19. 57×10-6±19. 95×10-6),低于中国海岸带铅背景值,全区铅背景值(22. 87×10-6±14. 54×10-6)与全球页岩铅的平均值接近,深海盆区的铅背景值(27. 87×10-6士7. 82×10-6)远低于现代深海粘土铅含量。南海沉积物铅的分布特征和背景值计算表明,南海沉积物铅含量变化总体处于自然变动范围内,除河流入海口出现异常外,大部分站位的铅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地质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沉积物总体无铅污染,只是在近岸的珠江口区和台湾岛西南部浅海区沉积物受到了轻度的污染。南海表层沉积物的铅同位素在陆架区、陆坡区和深海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指示南海不同海区沉积物中铅具有相似的主体来源。南海表层沉积物铅同位素继承了扬子块体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其铅同位素处于在红河和湄公河河流沉积物钾长石铅同位素值范围之内,指示红河、湄公河和珠江等河流将扬子块体的陆源铅输入到了南海沉积物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