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藏东地区新生代构造体系与成矿的关系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1
  • 作者:谭富文;王高明;惠兰;汪名杰;李忠雄;王小龙
  • 单位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出生年:1963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藏东;新生代;构造体制;成矿作用
  • 起始页:123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62001)、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199910201890003)联合资助
  • 刊名:地球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 主编:沈其韩
  • 地址:北京市阜外百万庄26号
  • 邮编:100037
  • 卷:22
  • 期:2
  • 期刊索取号:CS00006368
  • 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区域构造和微构造分析表明,新生代藏东地区构造应力场自印支-燕山期的NE—SW向挤压向喜马拉雅山期的NNE-SSW向压扭性转变,表现在:①沿昌都地块两侧及古生代—中生代形成的深大断裂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右旋走滑活动,伴生较强的碎裂岩化、拉伸线理和剑鞘褶皱等,沿主断裂两侧叠加一系列NW、NNW及NE向雁行式排列的褶皱和张扭性断裂;②在区域上,沿大规模右旋走滑断裂两侧形成一系列雁行式排列的第三系走滑拉分盆地;③新生代岩浆活动沿走滑断裂两侧的张扭性次级断裂有规律分布。新生代构造体制的转变造成大规模成矿流体的运移与富集,使新生代成为本区最重要的成矿时期,而北澜沧江、妥坝、温泉断裂带及车所乡断裂带北段是该期矿产最有利的富集部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