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族划分及成因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各油田的151 个原油进行了分子地球化学分析, 并选取伽马蜡烷/C30 藿烷、升藿烷指数、甾烷C27/C29 和三环萜烷/C30Hop 四个参数作为变量进行SAS 聚类分析。结合常规二维散点图法, 柴西原油可以分为3 个油族7 个亚族: 油族Ⅰ以强水体分层、强还原环境为特征, 主要分布于西端的七个泉、红柳泉地区, 该油族可以分为两个亚族, 油亚族②相比于油亚族①具有更高的甾烷C27/C29 比值; 油族Ⅱ主要分布于狮子沟、花土沟、跃进和南翼山油泉子地区, 在七个泉、红柳泉等地区也有分布, 以相对较强的水体分层、还原环境为特征; 油族Ⅲ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切克里克、乌南、绿草滩、咸水泉、跃西和跃进Ⅱ号等地区, 以水体分层变差、较还原环境为特征, 该油族可以分为3 个亚族, 其中油亚族⑤则具有异常低的三环萜烷/C30Hop 比值, 油亚族⑥具有异常高的甾烷C27/C29 比值, 油亚族⑦则具有异常高的三环萜烷/C30Hop 比值。油族空间分布特征受下干柴沟组源岩有机相在空间上的变化制约, 下干柴沟组源岩发育时期,自西向东地层沉积速率增大, 水体的分层变差、还原性降低, 导致陆源输入的增加以及有机质保存条件变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