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矿区发育三条断裂,其中F1和F2断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F3断层为南北向展布。F1断裂产状复杂、延伸大于3 000 m,破碎带内发育的铜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目前,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钼(铜、金)矿体、接触带矽卡岩型铜金矿体、F1断裂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组成。不同矿体特征差别显著,斑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中,金属矿物以网脉状辉钼矿主,次为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矿物组合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矽卡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呈层状、似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细脉‐网脉状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铜、自然金、自然银,矿物组合为黄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银、黄铜矿‐赤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自然金。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产于F1断裂破碎带,呈似层状,金属矿物以细脉‐网脉状矿石和角砾状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金为主;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银矿、赤铁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自然金。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前人研究资料,该文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尕尔穷铜金矿床是晚白垩世班怒洋关闭后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弧‐陆碰撞阶段形成的,具有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斑岩有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特征,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中形成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型铜金矿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