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学文化动态2012年第九期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
  • 分类:1
  • 正文:

    书记谈党建

    思辩党建 逐尔风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书记谈党建”系列活动成果摘录

    开栏语: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分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局系统各单位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地质调查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党务工作者,总结了不少先进经验。党建工作在地质调查系统“抓业务、带队伍、出人才、出成果”方面正持续、有效地发挥着作用。然而,由于地质调查工作的特殊性,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

    因此,思考、分析、研究党建工作,乃是我们的使命。“书记谈党建”系列活动便是一项“抓党建、促业务”的重要举措:总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党建工作经验,广而告之;深入探讨党建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论而解之。本专栏将“书记谈党建”活动中局属各单位经验交流的材料和理论成果摘要刊登,便是着眼于此。

    抓基层 打基础 全面活跃党支部

    (王研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2年是全党上下的基层建设年,全局各级党组织在局党组和地方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在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效果,这与广大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密不可分。

    如何加强局的党建工作,如何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根本之根本、标准之标准,就是我们的党支部起了多大的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了什么程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了什么地方。检验的标准就是——全面活跃党支部的目标何时能实现。

    目前,全局有28个党委,6个党总支,374个党支部,6652个党员。试想,如果374个党支部的工作活跃了,党委的工作还能是死水一潭吗?党委工作抓好了,党支部的工作不也就得到保证了吗?

    关于如何抓基层、打基础,如何全面活跃党支部,我有三点意见:

    一、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活跃党支部是全面检验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标准。

    要充分认识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全面活跃党支部是要求也是目标。“千条线,一根针。”党委、党总支的各项工作都要靠党支部来落实,党支部没有落实的工作是虚而浮夸的工作,是胡编乱造的总结。全面活跃党支部工作,是检验党委工作的倒推法。党支部不活跃,说明党委没有重视好党建工作;党支部不活跃,说明党委工作的活跃是一种不落实、不实在,甚至是虚假的活跃。

    二、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活跃党支部是抓业务、带队伍,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落实建局思想的重要保障。

    要正确认识加强党支部工作与加强业务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流局的目标、立局思想的实现,必须依靠党支部的贯彻和落实,因此,必须要重视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推荐。

    三、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活跃党支部是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政治保障。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现,离不开项目小组的野外实地作业,党支部则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坚实政治保障。此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单位生活和职工的日常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党多为职工分忧愁,多为职工办实事。而要达到实效,就要在全面活跃党支部安全机制和标准上下功夫,要与党支部考核工作结合起来,与党建带团建及带工会建设结合起来。欲实现全面活跃党支部的目标,各级党委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以身作则,必须为党支部优化环境,必须在组织上、干部上、思想上做好保障工作。摘自作者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办主任座谈会上的指示

    统一思想 共同努力

    大力推进局系统党的工作一体化建设

    (余浩科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一、对形势的基本认识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局党组坚持把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一中心和“抓业务、带队伍”两大根本任务,全面开展党的“五大建设”,为地质调查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局党组注重抓顶层设计,把党建工作放到地质调查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精心部署,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一整套清晰明确、科学可行的总体工作布局,按照“以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的党建工作思路,实现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冲锋在前。通过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推进地质文化建设、开展文明共建等活动,突出特色,丰富载体,为建设和谐地调局、世界一流地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现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最好时机,条件非常有利,机遇非常难得。这是因为:第一,领导高度重视,以身作则,为党建工作创建了良好的环境。第二,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第三,有扎实的党建工作基础。

    二、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党建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个别单位还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大部分单位还未进行换届选举。目前,局属27个单位中有9个单位没有独立的党务工作部门,党政的区别和职责产生了混淆,甚至有的是“三体合一”,党务干部身兼多职,更是分身乏术。三是党的工作在单位定位不清。在领导体制方面,单位党组织的职能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业务工作和党的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党的职能定位和作用发挥,在实践中如何落到实处,则缺乏一些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不够规范。四是党的组织关系不顺。管理关系错综复杂,严重影响了局直属机关党的工作的开展。京外单位组织关系在地方,参加当地党的活动,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但由于其业务领导和干部管理在局,绝大部分单位党的工作在地方处于被边缘化状态,局党的建设与京外各单位党的关系还存在许多盲区。此外,还存在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简单化,党员主体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

    三、工作思路和重点

    当前,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是抓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分工明确、机制完善、责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定位。即明确局机关党委、局属各单位党委的职能定位以及各单位党委办公室各自的定位。二是加强组织建设。首先是抓好换届选举。积极推进各单位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着力完善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其次是要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重点完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以及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四是搞好三项调查。开展局党建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包括各单位党建基本情况、思想政治和文化建设状况调查,在此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实地调研。根据摸底调查和实地调研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局属各单位党的建设现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方法、举措、经验、典型和效果等,以及各单位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难点,并对各单位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归纳、提炼,形成制度,在全局推广。(摘自作者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办主任座谈会上的发言)

    党建风华振人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党建工作优秀经验交流材料摘录

    风华一:党旗在太平洋上高高飘扬(杨胜雄:大洋科考首席科学家、临时党委书记)

    2012年,作为“蛟龙号”7000米深潜试验联合编队成员,“海洋六号”克服海域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过往商船多等困难,为“蛟龙号”海试提供详实、准确的环境测量数据,圆满完成了海试警戒保障任务。在完成科考任务的同时,广海局积极开展“临时党委建在船上”的实践探索,将临时党委建在远洋科考第一线, 将科考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为全面完成科考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和政治保障。主要的做法和经验体会有:

    一是实行临时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临时党委成员既是领导核心成员,又是甲板、轮机、调查部的主要负责人。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实现了党的工作无缝覆盖,有效应对海上生产的复杂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攻坚克难、创先争优。为提高科考队员的专业素质和调查能力,临时党委把创先争优融入各项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比、学、赶、超”活动;开设海上讲堂,请参航的技术专家做专题讲座,促进了不同专业间的互相学习;组织科考队员开展岗位练兵、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逃生、防海盗演习和实弹射击演练等,提高船员的抢险排难能力和应对危机能力。每当遇到机器故障、险情时,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奋力抢修,完成货梯改造、抢修柴油机曲轴漏水、绞车滑轮修复等故障几十次,确保了大洋科考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临时党委组织新老党员在船上重温入党誓词;十一前夕,组织开展了科考队员通过书写祝福语集体向祖国亲人问好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激发了科考队员的爱党、爱国热情,在120天的漫长航程中,队员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临时党委非常关注队员的身心健康,采取各种措施调节海上生活,舒缓烦闷情绪。不断改善伙食,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千方百计收集并每日更新新闻资讯,沟通信息;临时党委成员、船长通过船域网论坛为大家解疑释惑,提供服务;组织开展集体生日晚会,科考队员们自制生日贺卡,以下潜入海经受考验的印章为特别礼物,为恰逢生日的队员送上真诚祝福;组织乒乓球赛、棋牌比赛等活动,丰富海上生活;中秋佳节,让科考队员与祖国亲人进行跨越太平洋的视频对话,慰藉科考队员们的思乡之情。

    五是注重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大洋科考的内涵和成果。临时党委鼓励科考队员们开展写科考日记和“共享日记、家书”活动,60多名队员在120天远航期间共创作400多篇日记,真实而富有感情地记录下科考途中的工作、生活和情感,记录下远洋的重重磨难、成功喜悦以及对祖国家人的大爱真情。《海洋六号2011——中国大洋第23次科考纪实》的编辑出版,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拓海洋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而无私奉献、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大洋科考的重要文化成果。

    风华二:主动作为是发挥好党组织作用的关键(陈建农:西安地调中心党委办公室主任)

    党支部如何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地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支部的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支部活动促进业务发展,是西安地调中心水环处党支部一直积极探索、认真实践的问题。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中心水环处党支部在以党建工作促进业务工作发展探索方面成效显著。抗灾救灾工作给我们进一步探索党的工作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中如何发挥出更大作用带来了契机。2010年,我国相继发生了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部、局号召全系统全体职工和共产党员积极投身到抗灾救灾一线,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水环处党支部就如何贯彻部、局和中心党委的指示、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认为在抗洪救灾突击队伍中建立创先争优活动党小组是改变党组织的存在形式、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途径。他们先后成立了西南抗旱找水打井、玉树地质灾害排查、安康抗洪救灾、延安地区地质灾害排查、延安榆林市地质灾害排查突击队,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勘查及鄂尔多斯盆地宁东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等创先争优活动党小组,由负责人担任组长,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党小组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推进活动向纵深发展。

    在整个抗灾救灾过程中,创先争优活动党小组带领党员始终走在工作的前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风采,也为中心迎来了声誉,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影响和地位。我中心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玉树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排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有20人次获得“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先进个人”、“国土资源部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先进个人”和“青海省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先进个人”称号,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该党支部还先后获得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陕西省科技系统“先进党组织”称号。

    风华三:党群共建促业务 助推找矿达目标(张福良:发展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党支部书记)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先后多次荣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人获得国土资源部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通过组织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和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专项,获得国土资源部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8人获得国土资源部表彰。

    技术中心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方法、新载体,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任务目标和要求融入到技术中心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的有机结合与同步提升。

    一是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抓手,强化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培训中,支部坚持“四个结合”,即坚持重点学习与常规学习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理论学习相结合、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调查研究相结合、坚持员工素质提升与促进部门业务发展相结合;在学习方式、方法上,采用专家授课、展板宣传、咨询交流、新老帮带、影视欣赏、书刊阅读、定期讲座等多种形式与载体,创建了“支部园地展板”、“生活园地展板”、“争创青年文明号展板”等品牌学习活动,有力支撑了支部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双推进。

    二是以开展联创齐争为载体,使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步提升。技术中心支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发挥职能联创齐争。一是积极参加五省磷矿开发区域联动联创齐争活动并不断深入推进,目前,形成的磷矿勘查开发准入等五项创新制度已经在五省范围内推广实施;踊跃参与党员干部“进村入矿”活动,支部派出的2位同志深入贵州和云南磷矿一线,在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二是积极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策划以“推进整装勘查,实现找矿突破”为主题的联创齐争活动,以调查研究为手段,了解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展开密集调研活动,先后针对整装勘查、老矿山找矿及矿业权管理等多项工作开展深度调研,21个省(区、市)、47片整装勘查区和上百个老矿山都留下了支部党员的足迹,形成了多个调研报告和工作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为平台,发挥年轻同志找矿突破主力军的作用。结合技术中心年轻人多的特点,组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弘扬职业文明,加速青年成才,创造一流业绩,促进找矿突破;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技能评比,组织深入野外一线等系列争创活动,打造精神文明示范窗口,树立地勘行业先锋形象,提供高水平的业务支撑和技术服务,为找矿突破做出应有贡献。

    四是开展特色支部活动,增强支部凝聚力。以纪念建党91周年为契机,先后组织了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活动,组织观看《建党伟业》、《生死罗布泊》、《忠诚与背叛》等影片,品读《激情燃烧的岁月》(发展研究中心离退休老同志回忆录),并与会交流心得体会,组织开展赛歌会、地质现象实地考察等活动;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培养出一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高效廉洁的队伍。

    风华四——发扬石磊精神 打造钢铁支部(周锡华:航遥中心物探部空仪室支部书记)

    多年来,在航遥中心党委领导下,空仪室党支部高度重视并加强支部建设工作。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发扬石磊精神、打造钢铁支部”为目标,团结带领支部党员和职工深入学习石磊同志先进事迹,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为航空物探调查事业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学习,理想信念不动摇。作为党和国家地质找矿事业中唯一的“空军”部队,我们承载着荣誉,更承担着责任和艰辛。我们高度重视政治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把党的最高理想和具体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并对每一名加入到航空物探这支队伍中的新职工首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和激励党员干部职工。

    二是创先争优,支部建设激活力空仪室支部严格按照上级和中心党委的指示要求,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学习研讨会等形式,将支部成员的力量凝聚到忠实履行职责、做好工作上来,凝聚到推动技术进步、把握正确方向上来,凝聚到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争当创先争优模范上来。

    由于野外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大力推进野外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建设,规定支部党员出野外,只要时间超过一个月且党员人数超过两人,就必须组成野外临时党小组或党支部,切实提高野外工作的战斗力。

    强有力的团队为野外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以来,支部集成、制造新测量系统多达15套,改装测量飞机十多架,数量与难度都创造了中心历史之最,有力地保障了地质大调查、海保、矿保专项、国家863等各项生产、科研的测量任务,成功完成新研制系统的试生产,使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系统的研究能力有了长足进步,有些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获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实现了我国在航空物探领域的重大技术进步。

    近年来,空仪室党支部获得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先进党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党组织”、“航遥中心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风华五——让党旗在地质科技创新工作中熠熠闪光(卢振权:矿产资源所海岸与非金属研究室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资源所海洋与非金属研究室有多个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室主任刘成林研究员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这些只是我室近年来地质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始终围绕中心工作,把支部建设作为地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科研与党建两结合、双促进,不断创新与推进地质科研党支部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在野外科研工作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创新了我所地质工作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以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野外地质科研工作中做好党建工作,体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实现了跨区域、跨行业、多学科、多单位的科技攻关,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钻探施工和科学研究任务,高度体现了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地质调查的业务特色。

    二是野外临时党支部的工作以人为本,将党建工作做到实处,为野外工作人员完成地质科研任务提供了精神食粮,丰富了新时期地质党建工作的内涵。面对艰苦的环境和单调的生活,野外临时党支部着力营造家的温暖氛围,密切关注项目组人员的思想情绪和身体状况,定期谈心交流,改善伙食、交通、住宿等生活条件。党支部还建立了野外活动室,工余时间组织开展学文件、看电视、读好书等活动,组织适宜高原环境的文体活动,丰富了野外工余生活。临时党支部号召党员和科技人员以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组长等中青年专家为榜样,战胜困难,努力完成好野外科研任务。

    三是野外临时党支部探索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项目为平台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支部结合科研任务和项目进度,落实所党委确定的六个“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到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双促进。注重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制定了临时党支部工作制度,逐步调整、充实支部委员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学习、民主讨论等制度,使临时党支部“设在野外但工作规范”。同时,广大党员在野外科研生产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走在前、做表率。由此,不仅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批优秀青年党员也快速成长起来,2010920日,习近平副主席到国土资源部视察指导工作时,支部青年党员黄霞同志就作为基层党员代表,汇报了参加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

    当前,多单位尤其是与系统外单位联合开展地质调查和科研业务,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地质调查各项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临时党支部通过党组织把因特殊的经济、法律关系而聚集在一起的十多家合作单位团结起来,形成新的凝聚力,探索出了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


     

    文化在行动

    国土资源部向社会征集国土资源宣传主题口号

    1015日至1115日,国土资源部面向社会征集国土资源宣传主题口号。此次征集以国土资源工作长期以来在对土地、矿产和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认识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为主题,要求主题鲜明,体现国土资源特色,展示国土资源工作深刻内涵和国土资源干部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文字精练,富有底蕴,易记上口;内容富于人性化,有新意,有倡导性;必须是自创;每条原则上不超过20字。

    点评:好现象:无论是惠民工程,还是文化建设,管理层都越来越贴近民众需求,积极“向民众靠拢。近期开展的“国土资源廉政警言佳句大赛”就如火如荼,佳句不断,足以彰显民智的力量。事实上,“人民公仆”理应如此:求智于民,用智于民,施惠于民。

    《生死罗布泊》入选十八大献礼重点影片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展示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1010日晚,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颂歌·迎接党的十八大国产重点影片推介庆典”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铸造地质之魂的电影《生死罗布泊》得到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推荐,位列九部国产重点献礼影片第五。据了解,这是继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之后,《生死罗布泊》获得的又一殊荣。

    点评:地质人舍生忘死的决绝,缘起何处?正如《生死罗布泊》的主演王洛勇在庆典上的推介词所说:无外乎“忠诚”二字。沧海桑田,无论地质作用如何叠加或者变迁,忠诚、奉献、先行始终是我们地质人不朽的品质,可歌、可赞、可敬。

    中国地质图书馆开展首届全国赏石日科普活动

     2012830日是首届全国赏石日,中国地质图书馆联合中国观赏石协会、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地质出版社、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以弘扬赏石文化、共建赏石节日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通过向与会青年地质工作者发放赏石知识宣传册、全国赏石日徽章,邀请大家参观观赏石科普知识观赏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矿物大观等专题展览,进一步普及了赏石知识和赏石文化,提升了公众的赏石水平,加强了国土资源和地质调查行业职工的地质科普教育和友好交流。

    点评: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彰显了观赏石促进身心健康的健民功能以及提升人文素养的育民功能。多家联动,多层面覆盖,切实体现了“汇聚朋友、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新赏石理念。

    “阳光地质”廉政文化作品在广东韶关开展

    109日上午,广东省地质局“阳光地质”廉政文化作品展(韶关篇)在广东706队隆重开幕。“阳光地质”活动是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借助于廉政文化作品展这个平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韶关展区是廉政文化作品巡回展览的第二站,共展出包括书法、摄影、绘画等98件优秀作品。

    点评:“阳光”并非“廉政”专属,今与“地质”结缘。作为国家之发展根基、民生之先行保障,支撑各行各业发展的整个地质工作被赋予这一称誉当之无愧。纵横于山野之间,穿行在阳光之下。代代地质人都在演绎着“阳光地质”、“良心地质”的故事,展现着那份透彻、灿烂的无私与伟大。

    中央电视台直播岩溶所双河洞科考探险

    103 -7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贵州省遵义市委、绥阳县委联合组织的西南岩溶水文地质、洞穴科考探险直播活动在绥阳县进行,此次共调查了13个岩溶洞穴地质遗迹,其中旅游洞穴1个,旱洞9个,水洞3个。活动内容以绥阳双河洞穴系统科考探险为主线,结合最近十年岩溶所组织实施的“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专项,展现西南岩溶地调进展与成果。主要是对绥阳县境内岩溶洞穴进行调查、分类,并按照地质遗迹评价方法对绥阳洞穴资源进行评价。

    点评:秘境探险、科考研究、央视直播,有惊险猎奇,有科普揭秘,有现场呈现,多种因素融于一体,这是我们十分乐见并期冀多多益善的地质工作宣传推广形式。从口口相传,琵琶遮面,到平面刻录,展露真颜,再到立体即时,风华毕现,地质文化的繁荣发展,正将地质工作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悉数呈现,且永无止境。

    (本期点评:崔熙琳)


     

    文化推介

    山水情

    (李金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811月)


     

    山水情,

    来自山色水光,

    来自灵动于山水间的人们,

    来自人与自然的交响。

    宛如一条弯弯的小溪,

    静静地流淌。

    流淌着岁月的印痕,

    流淌着青春的梦想。

    流淌着,

    吮吸着高原圣洁的雪水,

    融汇了千山万壑晶莹的甘泉,

    让奔放的激情,

    在崇山峻岭中激荡。

    那旷野的哨声,

    在荆棘丛生的峡谷中回响。

    流淌着,

    沐浴着绿野清新的晨光,

    把快乐披于岩石,

    播在森林,

    洒在山冈。

    在澄碧的天宇下,

    看牧羊人迎着第一缕朝霞扬鞭,

    听鸟儿伴着潺潺流水啭唱。

    流淌着,

    迎着龙洞凛冽的寒风,

    那冰封中静谧的长夜,

    涌动着思念,

    涌动着希望。

    青松顶着雪霜,

    梅花吐着芬芳,

    还有远处传来春天的脚步声响。

    流淌着,

    憧憬着远方烟波浩渺的大海,

    哪怕是千山阻隔,

    哪怕是云雾迷茫,

    都改变不了流动的方向。

    让远古的波涛流向现代的海洋,

    在交汇中掀起新的浪潮,

    虽然只是涓涓细流,

    也会勇敢地扑向那滔滔的涌浪


     

    自然风

    (李金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66月)


     

    自然风,

    吹过了巍巍群山,

    吹过了茫茫草原,

    吹过了四季岁月,

    吹起了远征的帆。

    风儿吹来,

    裹挟着泥土的清香,

    交织着春天的呢喃,

    吹开那扇记忆的门,

    吹过那曾经流淌过寂寞的河岸。

    壮志凌云,云舒云卷,

    文思遐想,山花烂漫。

    那些少年的梦想,

    青春的憧憬,

    一路堆积,一路消散,

    只留下一枚枚凝固的核,

    一片片不能释手的片段。

    或许是情怀心事浓如酒,

    或许是,暖暖煦风中,

    一颗自由坠落的快乐的青橄榄。


     

    地质人生

    (李金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19896月)


     

    谁说我们的人生没有光彩,

    谁说我们的生活总是清贫。

    我们拥有那么多江河平川,

    我们拥有那么多山山岭岭。

    虽然——

    我们的工作实在艰辛,

    艰辛得每天都在人迹罕至的险境中穿行;

    我们的生活实在清苦,

    清苦得几月难以看到一滴油星。

    可是——

    我们肩上的背包,

    承载着先辈的光辉,

    祖国的信任;

    身上的野簿,

    记录着地下的宝藏,

    矿山的沸腾;

    身上的铁锤,

    探寻着多彩的生活,

    壮丽的人生。


     

    徽志解读

    中国地质大学徽志解读

    校徽由核心图案、中英文校名以及数字“1952”组合而成。核心图案为象征地质学科的“放大镜、地质锤、指南针和地球经纬”,显示了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表达了学校与地球科学的密切关系;“1952”反映了学校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创立于1952年。

    校徽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造型端庄,构架规范,整体具有厚重的向心凝聚力和强烈的外向发展扩张力,既具有务实严谨的科学气质和豁达内敛的治学精神理念,也体现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勃勃生机和发展力。整体图形犹如一枚构图严谨的印章,象征着对时代和社会的庄严承诺,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

    文化人物

    张步青1941年—),河南焦作温县人。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一队退休职工,水工环高级工程师,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山野夕阳。在从事野外一线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发表作品有《找水者的足迹》、《单身汉小王笑了》、《春雪》、《绿色的山野绿色的诗》


     

    《秋风红叶》、《云过黄洋界》、《桑干河畔》等。已出版“山野集”系列诗集《勘探路上》(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和《时空沧桑》(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两卷。作品散见于《新乡日报》、《郑州晚报》、《河南日报》、《南方日报》、《中国地质矿产报》、《百花园》、《瀚海潮》、《地球》、《山野文学》、《地质勘查导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报刊。散文曾获新乡市文联二等奖、河南地矿文联征文佳作奖。诗歌获得过移动改变了生活活动优秀奖、首届首先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10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二等奖、2010华夏情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张步青作品摘选:

    断 层


     

    挺巍峨的一座山,

    却有那么多断层。

    更可怕的是,

    断裂之后,

    又被假意弥合。

    整个一个时代,

    发生了断裂。

    我的心,

    随着一盘上升;

    我的躯体,

    却随着另一盘下降。

    眼看着断距越来越大,

    我却难以抽身。

    断层如谜,断层如梦,

    断层可怕,

    我却绕不开它。

    只能用虔诚蘸着汗水,

    一次又一次擦拭。


     

    守护梦想


     

    以亿计的时光,

    叠摞成寒武侏罗的骨骼。

    用硬度,支撑着山的形象。

    水和火,隐居在这里。

    三叶虫和恐龙蛋,

    是沉睡的灵魂。

    是谁,用一条明明灭灭的履痕,

    把家和帐篷相连。

    一堆篝火,

    遥望着西窗的明月;

    一抹乡愁,

    勾画出母亲的祈盼。

    相思和牵挂,

    在悬崖峭壁上踽踽独行。

    风和雨,

    一路相伴,打磨着坎坷。

    青春,穿着红舞鞋,

    在钻塔上跳舞。

    汗水,邀请岩浆孕育的王子,

    一起守护地质人的梦想。


     

    《地学文化动态》征稿启事

    《地学文化动态》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和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本刊以推动地学文化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宗旨,力图为社会各界进行地学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发挥好本刊作用,现面向国内专家、学者诚征稿件,敬请各位不吝赐稿。

    内容要求:

    本刊以地学文化理论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类文章为主,主要设有传文达意、文化研究、文化人物、文化保护、文化在行动、文化推介、徽志解读等栏目,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就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并推荐到相关报社或期刊登载。来稿恕不退还。

    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北京8324信箱《地学文化动态》编辑部,邮编:100083

    2.电子邮箱:dxwh@cgl.org.cn

    3.联系电话:010-66554913

    4.联 系 人:崔熙琳

    地学文化动态 DIXUE WENHUA DONGTAI

    2012年第09期(总第09期)


     

    编:史 联系电话:(010) 66554913

    责任编辑:崔熙琳 徐梦华 联 系 人:崔熙琳

    核:薛山顺 真:(010) 66554832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电子信箱:dxwh@cgl.org.cn

    编:100083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地学文化动态》第9期.pdf

摘要

书记谈党建


    

思辩党建 逐尔风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书记谈党建”系列活动成果摘录


    

开栏语: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分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局系统各单位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地质调查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党务工作者,总结了不少先进经验。党建工作在地质调查系统“抓业务、带队伍、出人才、出成果”方面正持续、有效地发挥着作用。然而,由于地质调查工作的特殊性,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


    

因此,思考、分析、研究党建工作,乃是我们的使命。“书记谈党建”系列活动便是一项“抓党建、促业务”的重要举措:总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党建工作经验,广而告之;深入探讨党建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论而解之。本专栏将“书记谈党建”活动中局属各单位经验交流的材料和理论成果摘要刊登,便是着眼于此。


    

抓基层 打基础 全面活跃党支部


    

(王研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2年是全党上下的基层建设年,全局各级党组织在局党组和地方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在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效果,这与广大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密不可分。


    

如何加强局的党建工作,如何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根本之根本、标准之标准,就是我们的党支部起了多大的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了什么程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了什么地方。检验的标准就是——全面活跃党支部的目标何时能实现。


    

目前,全局有28个党委,6个党总支,374个党支部,6652个党员。试想,如果374个党支部的工作活跃了,党委的工作还能是死水一潭吗?党委工作抓好了,党支部的工作不也就得到保证了吗?


    

关于如何抓基层、打基础,如何全面活跃党支部,我有三点意见:


    

一、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活跃党支部是全面检验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标准。


    

要充分认识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全面活跃党支部是要求也是目标。“千条线,一根针。”党委、党总支的各项工作都要靠党支部来落实,党支部没有落实的工作是虚而浮夸的工作,是胡编乱造的总结。全面活跃党支部工作,是检验党委工作的倒推法。党支部不活跃,说明党委没有重视好党建工作;党支部不活跃,说明党委工作的活跃是一种不落实、不实在,甚至是虚假的活跃。


    

二、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活跃党支部是抓业务、带队伍,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落实建局思想的重要保障。


    

要正确认识加强党支部工作与加强业务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流局的目标、立局思想的实现,必须依靠党支部的贯彻和落实,因此,必须要重视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推荐。


    

三、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活跃党支部是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政治保障。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现,离不开项目小组的野外实地作业,党支部则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坚实政治保障。此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单位生活和职工的日常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党多为职工分忧愁,多为职工办实事。而要达到实效,就要在全面活跃党支部安全机制和标准上下功夫,要与党支部考核工作结合起来,与党建带团建及带工会建设结合起来。欲实现全面活跃党支部的目标,各级党委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以身作则,必须为党支部优化环境,必须在组织上、干部上、思想上做好保障工作。摘自作者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办主任座谈会上的指示


    

统一思想 共同努力


    

大力推进局系统党的工作一体化建设


    

(余浩科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一、对形势的基本认识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局党组坚持把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一中心和“抓业务、带队伍”两大根本任务,全面开展党的“五大建设”,为地质调查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局党组注重抓顶层设计,把党建工作放到地质调查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精心部署,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一整套清晰明确、科学可行的总体工作布局,按照“以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的党建工作思路,实现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冲锋在前。通过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推进地质文化建设、开展文明共建等活动,突出特色,丰富载体,为建设和谐地调局、世界一流地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现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最好时机,条件非常有利,机遇非常难得。这是因为:第一,领导高度重视,以身作则,为党建工作创建了良好的环境。第二,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第三,有扎实的党建工作基础。


    

二、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党建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个别单位还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大部分单位还未进行换届选举。目前,局属27个单位中有9个单位没有独立的党务工作部门,党政的区别和职责产生了混淆,甚至有的是“三体合一”,党务干部身兼多职,更是分身乏术。三是党的工作在单位定位不清。在领导体制方面,单位党组织的职能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业务工作和党的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党的职能定位和作用发挥,在实践中如何落到实处,则缺乏一些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不够规范。四是党的组织关系不顺。管理关系错综复杂,严重影响了局直属机关党的工作的开展。京外单位组织关系在地方,参加当地党的活动,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但由于其业务领导和干部管理在局,绝大部分单位党的工作在地方处于被边缘化状态,局党的建设与京外各单位党的关系还存在许多盲区。此外,还存在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简单化,党员主体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


    

三、工作思路和重点


    

当前,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是抓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分工明确、机制完善、责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定位。即明确局机关党委、局属各单位党委的职能定位以及各单位党委办公室各自的定位。二是加强组织建设。首先是抓好换届选举。积极推进各单位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着力完善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其次是要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重点完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以及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四是搞好三项调查。开展局党建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包括各单位党建基本情况、思想政治和文化建设状况调查,在此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实地调研。根据摸底调查和实地调研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局属各单位党的建设现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方法、举措、经验、典型和效果等,以及各单位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难点,并对各单位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归纳、提炼,形成制度,在全局推广。(摘自作者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办主任座谈会上的发言)


    


    

党建风华振人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党建工作优秀经验交流材料摘录


    

风华一:党旗在太平洋上高高飘扬(杨胜雄:大洋科考首席科学家、临时党委书记)


    

2012年,作为“蛟龙号”7000米深潜试验联合编队成员,“海洋六号”克服海域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过往商船多等困难,为“蛟龙号”海试提供详实、准确的环境测量数据,圆满完成了海试警戒保障任务。在完成科考任务的同时,广海局积极开展“临时党委建在船上”的实践探索,将临时党委建在远洋科考第一线, 将科考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为全面完成科考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和政治保障。主要的做法和经验体会有:


    

一是实行临时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临时党委成员既是领导核心成员,又是甲板、轮机、调查部的主要负责人。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实现了党的工作无缝覆盖,有效应对海上生产的复杂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攻坚克难、创先争优。为提高科考队员的专业素质和调查能力,临时党委把创先争优融入各项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比、学、赶、超”活动;开设海上讲堂,请参航的技术专家做专题讲座,促进了不同专业间的互相学习;组织科考队员开展岗位练兵、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逃生、防海盗演习和实弹射击演练等,提高船员的抢险排难能力和应对危机能力。每当遇到机器故障、险情时,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奋力抢修,完成货梯改造、抢修柴油机曲轴漏水、绞车滑轮修复等故障几十次,确保了大洋科考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临时党委组织新老党员在船上重温入党誓词;十一前夕,组织开展了科考队员通过书写祝福语集体向祖国亲人问好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激发了科考队员的爱党、爱国热情,在120天的漫长航程中,队员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临时党委非常关注队员的身心健康,采取各种措施调节海上生活,舒缓烦闷情绪。不断改善伙食,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千方百计收集并每日更新新闻资讯,沟通信息;临时党委成员、船长通过船域网论坛为大家解疑释惑,提供服务;组织开展集体生日晚会,科考队员们自制生日贺卡,以下潜入海经受考验的印章为特别礼物,为恰逢生日的队员送上真诚祝福;组织乒乓球赛、棋牌比赛等活动,丰富海上生活;中秋佳节,让科考队员与祖国亲人进行跨越太平洋的视频对话,慰藉科考队员们的思乡之情。


    

五是注重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大洋科考的内涵和成果。临时党委鼓励科考队员们开展写科考日记和“共享日记、家书”活动,60多名队员在120天远航期间共创作400多篇日记,真实而富有感情地记录下科考途中的工作、生活和情感,记录下远洋的重重磨难、成功喜悦以及对祖国家人的大爱真情。《海洋六号2011——中国大洋第23次科考纪实》的编辑出版,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拓海洋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而无私奉献、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大洋科考的重要文化成果。


    

风华二:主动作为是发挥好党组织作用的关键(陈建农:西安地调中心党委办公室主任)


    

党支部如何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地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支部的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支部活动促进业务发展,是西安地调中心水环处党支部一直积极探索、认真实践的问题。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中心水环处党支部在以党建工作促进业务工作发展探索方面成效显著。抗灾救灾工作给我们进一步探索党的工作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中如何发挥出更大作用带来了契机。2010年,我国相继发生了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部、局号召全系统全体职工和共产党员积极投身到抗灾救灾一线,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水环处党支部就如何贯彻部、局和中心党委的指示、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认为在抗洪救灾突击队伍中建立创先争优活动党小组是改变党组织的存在形式、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途径。他们先后成立了西南抗旱找水打井、玉树地质灾害排查、安康抗洪救灾、延安地区地质灾害排查、延安榆林市地质灾害排查突击队,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勘查及鄂尔多斯盆地宁东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等创先争优活动党小组,由负责人担任组长,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党小组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推进活动向纵深发展。


    

在整个抗灾救灾过程中,创先争优活动党小组带领党员始终走在工作的前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风采,也为中心迎来了声誉,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影响和地位。我中心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玉树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排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有20人次获得“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先进个人”、“国土资源部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先进个人”和“青海省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先进个人”称号,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该党支部还先后获得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陕西省科技系统“先进党组织”称号。


    

风华三:党群共建促业务 助推找矿达目标(张福良:发展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党支部书记)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先后多次荣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人获得国土资源部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通过组织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和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专项,获得国土资源部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8人获得国土资源部表彰。


    

技术中心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方法、新载体,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任务目标和要求融入到技术中心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的有机结合与同步提升。


    

一是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抓手,强化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培训中,支部坚持“四个结合”,即坚持重点学习与常规学习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理论学习相结合、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调查研究相结合、坚持员工素质提升与促进部门业务发展相结合;在学习方式、方法上,采用专家授课、展板宣传、咨询交流、新老帮带、影视欣赏、书刊阅读、定期讲座等多种形式与载体,创建了“支部园地展板”、“生活园地展板”、“争创青年文明号展板”等品牌学习活动,有力支撑了支部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双推进。


    

二是以开展联创齐争为载体,使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步提升。技术中心支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发挥职能联创齐争。一是积极参加五省磷矿开发区域联动联创齐争活动并不断深入推进,目前,形成的磷矿勘查开发准入等五项创新制度已经在五省范围内推广实施;踊跃参与党员干部“进村入矿”活动,支部派出的2位同志深入贵州和云南磷矿一线,在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二是积极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策划以“推进整装勘查,实现找矿突破”为主题的联创齐争活动,以调查研究为手段,了解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展开密集调研活动,先后针对整装勘查、老矿山找矿及矿业权管理等多项工作开展深度调研,21个省(区、市)、47片整装勘查区和上百个老矿山都留下了支部党员的足迹,形成了多个调研报告和工作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为平台,发挥年轻同志找矿突破主力军的作用。结合技术中心年轻人多的特点,组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弘扬职业文明,加速青年成才,创造一流业绩,促进找矿突破;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技能评比,组织深入野外一线等系列争创活动,打造精神文明示范窗口,树立地勘行业先锋形象,提供高水平的业务支撑和技术服务,为找矿突破做出应有贡献。


    

四是开展特色支部活动,增强支部凝聚力。以纪念建党91周年为契机,先后组织了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活动,组织观看《建党伟业》、《生死罗布泊》、《忠诚与背叛》等影片,品读《激情燃烧的岁月》(发展研究中心离退休老同志回忆录),并与会交流心得体会,组织开展赛歌会、地质现象实地考察等活动;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培养出一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高效廉洁的队伍。


    

风华四——发扬石磊精神 打造钢铁支部(周锡华:航遥中心物探部空仪室支部书记)


    

多年来,在航遥中心党委领导下,空仪室党支部高度重视并加强支部建设工作。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发扬石磊精神、打造钢铁支部”为目标,团结带领支部党员和职工深入学习石磊同志先进事迹,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为航空物探调查事业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学习,理想信念不动摇。作为党和国家地质找矿事业中唯一的“空军”部队,我们承载着荣誉,更承担着责任和艰辛。我们高度重视政治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把党的最高理想和具体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并对每一名加入到航空物探这支队伍中的新职工首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和激励党员干部职工。


    

二是创先争优,支部建设激活力空仪室支部严格按照上级和中心党委的指示要求,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学习研讨会等形式,将支部成员的力量凝聚到忠实履行职责、做好工作上来,凝聚到推动技术进步、把握正确方向上来,凝聚到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争当创先争优模范上来。


    

由于野外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大力推进野外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建设,规定支部党员出野外,只要时间超过一个月且党员人数超过两人,就必须组成野外临时党小组或党支部,切实提高野外工作的战斗力。


    

强有力的团队为野外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以来,支部集成、制造新测量系统多达15套,改装测量飞机十多架,数量与难度都创造了中心历史之最,有力地保障了地质大调查、海保、矿保专项、国家863等各项生产、科研的测量任务,成功完成新研制系统的试生产,使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系统的研究能力有了长足进步,有些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获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实现了我国在航空物探领域的重大技术进步。


    

近年来,空仪室党支部获得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先进党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党组织”、“航遥中心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风华五——让党旗在地质科技创新工作中熠熠闪光(卢振权:矿产资源所海岸与非金属研究室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资源所海洋与非金属研究室有多个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室主任刘成林研究员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这些只是我室近年来地质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始终围绕中心工作,把支部建设作为地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科研与党建两结合、双促进,不断创新与推进地质科研党支部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在野外科研工作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创新了我所地质工作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以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野外地质科研工作中做好党建工作,体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实现了跨区域、跨行业、多学科、多单位的科技攻关,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钻探施工和科学研究任务,高度体现了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地质调查的业务特色。


    

二是野外临时党支部的工作以人为本,将党建工作做到实处,为野外工作人员完成地质科研任务提供了精神食粮,丰富了新时期地质党建工作的内涵。面对艰苦的环境和单调的生活,野外临时党支部着力营造家的温暖氛围,密切关注项目组人员的思想情绪和身体状况,定期谈心交流,改善伙食、交通、住宿等生活条件。党支部还建立了野外活动室,工余时间组织开展学文件、看电视、读好书等活动,组织适宜高原环境的文体活动,丰富了野外工余生活。临时党支部号召党员和科技人员以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组长等中青年专家为榜样,战胜困难,努力完成好野外科研任务。


    

三是野外临时党支部探索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项目为平台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支部结合科研任务和项目进度,落实所党委确定的六个“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到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双促进。注重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制定了临时党支部工作制度,逐步调整、充实支部委员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学习、民主讨论等制度,使临时党支部“设在野外但工作规范”。同时,广大党员在野外科研生产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走在前、做表率。由此,不仅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批优秀青年党员也快速成长起来,2010920日,习近平副主席到国土资源部视察指导工作时,支部青年党员黄霞同志就作为基层党员代表,汇报了参加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


    

当前,多单位尤其是与系统外单位联合开展地质调查和科研业务,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地质调查各项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临时党支部通过党组织把因特殊的经济、法律关系而聚集在一起的十多家合作单位团结起来,形成新的凝聚力,探索出了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


    


 


    

    

文化在行动


    

国土资源部向社会征集国土资源宣传主题口号


    

1015日至1115日,国土资源部面向社会征集国土资源宣传主题口号。此次征集以国土资源工作长期以来在对土地、矿产和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认识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为主题,要求主题鲜明,体现国土资源特色,展示国土资源工作深刻内涵和国土资源干部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文字精练,富有底蕴,易记上口;内容富于人性化,有新意,有倡导性;必须是自创;每条原则上不超过20字。


    

点评:好现象:无论是惠民工程,还是文化建设,管理层都越来越贴近民众需求,积极“向民众靠拢。近期开展的“国土资源廉政警言佳句大赛”就如火如荼,佳句不断,足以彰显民智的力量。事实上,“人民公仆”理应如此:求智于民,用智于民,施惠于民。


    

《生死罗布泊》入选十八大献礼重点影片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展示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1010日晚,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颂歌·迎接党的十八大国产重点影片推介庆典”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铸造地质之魂的电影《生死罗布泊》得到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推荐,位列九部国产重点献礼影片第五。据了解,这是继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之后,《生死罗布泊》获得的又一殊荣。


    

点评:地质人舍生忘死的决绝,缘起何处?正如《生死罗布泊》的主演王洛勇在庆典上的推介词所说:无外乎“忠诚”二字。沧海桑田,无论地质作用如何叠加或者变迁,忠诚、奉献、先行始终是我们地质人不朽的品质,可歌、可赞、可敬。


    

中国地质图书馆开展首届全国赏石日科普活动


    

 2012830日是首届全国赏石日,中国地质图书馆联合中国观赏石协会、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地质出版社、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以弘扬赏石文化、共建赏石节日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通过向与会青年地质工作者发放赏石知识宣传册、全国赏石日徽章,邀请大家参观观赏石科普知识观赏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矿物大观等专题展览,进一步普及了赏石知识和赏石文化,提升了公众的赏石水平,加强了国土资源和地质调查行业职工的地质科普教育和友好交流。


    

点评: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彰显了观赏石促进身心健康的健民功能以及提升人文素养的育民功能。多家联动,多层面覆盖,切实体现了“汇聚朋友、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新赏石理念。


    

“阳光地质”廉政文化作品在广东韶关开展


    

109日上午,广东省地质局“阳光地质”廉政文化作品展(韶关篇)在广东706队隆重开幕。“阳光地质”活动是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借助于廉政文化作品展这个平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韶关展区是廉政文化作品巡回展览的第二站,共展出包括书法、摄影、绘画等98件优秀作品。


    

点评:“阳光”并非“廉政”专属,今与“地质”结缘。作为国家之发展根基、民生之先行保障,支撑各行各业发展的整个地质工作被赋予这一称誉当之无愧。纵横于山野之间,穿行在阳光之下。代代地质人都在演绎着“阳光地质”、“良心地质”的故事,展现着那份透彻、灿烂的无私与伟大。


    

中央电视台直播岩溶所双河洞科考探险


    

103 -7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贵州省遵义市委、绥阳县委联合组织的西南岩溶水文地质、洞穴科考探险直播活动在绥阳县进行,此次共调查了13个岩溶洞穴地质遗迹,其中旅游洞穴1个,旱洞9个,水洞3个。活动内容以绥阳双河洞穴系统科考探险为主线,结合最近十年岩溶所组织实施的“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专项,展现西南岩溶地调进展与成果。主要是对绥阳县境内岩溶洞穴进行调查、分类,并按照地质遗迹评价方法对绥阳洞穴资源进行评价。


    

点评:秘境探险、科考研究、央视直播,有惊险猎奇,有科普揭秘,有现场呈现,多种因素融于一体,这是我们十分乐见并期冀多多益善的地质工作宣传推广形式。从口口相传,琵琶遮面,到平面刻录,展露真颜,再到立体即时,风华毕现,地质文化的繁荣发展,正将地质工作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悉数呈现,且永无止境。


    

(本期点评:崔熙琳)


    


 


    

    

文化推介


    

山水情


    

(李金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811月)


    


 


    

    

山水情,


    

来自山色水光,


    

来自灵动于山水间的人们,


    

来自人与自然的交响。


    

宛如一条弯弯的小溪,


    

静静地流淌。


    

流淌着岁月的印痕,


    

流淌着青春的梦想。


    

流淌着,


    

吮吸着高原圣洁的雪水,


    

融汇了千山万壑晶莹的甘泉,


    

让奔放的激情,


    

在崇山峻岭中激荡。


    

那旷野的哨声,


    

在荆棘丛生的峡谷中回响。


    

流淌着,


    

沐浴着绿野清新的晨光,


    

把快乐披于岩石,


    

播在森林,


    

洒在山冈。


    

在澄碧的天宇下,


    

看牧羊人迎着第一缕朝霞扬鞭,


    

听鸟儿伴着潺潺流水啭唱。


    

流淌着,


    

迎着龙洞凛冽的寒风,


    

那冰封中静谧的长夜,


    

涌动着思念,


    

涌动着希望。


    

青松顶着雪霜,


    

梅花吐着芬芳,


    

还有远处传来春天的脚步声响。


    

流淌着,


    

憧憬着远方烟波浩渺的大海,


    

哪怕是千山阻隔,


    

哪怕是云雾迷茫,


    

都改变不了流动的方向。


    

让远古的波涛流向现代的海洋,


    

在交汇中掀起新的浪潮,


    

虽然只是涓涓细流,


    

也会勇敢地扑向那滔滔的涌浪


    


 


    

    

自然风


    

(李金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66月)


    


 


    

    

自然风,


    

吹过了巍巍群山,


    

吹过了茫茫草原,


    

吹过了四季岁月,


    

吹起了远征的帆。


    

风儿吹来,


    

裹挟着泥土的清香,


    

交织着春天的呢喃,


    

吹开那扇记忆的门,


    

吹过那曾经流淌过寂寞的河岸。


    

壮志凌云,云舒云卷,


    

文思遐想,山花烂漫。


    

那些少年的梦想,


    

青春的憧憬,


    

一路堆积,一路消散,


    

只留下一枚枚凝固的核,


    

一片片不能释手的片段。


    

或许是情怀心事浓如酒,


    

或许是,暖暖煦风中,


    

一颗自由坠落的快乐的青橄榄。


    


 


    

    

地质人生


    

(李金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19896月)


    


 


    

    

谁说我们的人生没有光彩,


    

谁说我们的生活总是清贫。


    

我们拥有那么多江河平川,


    

我们拥有那么多山山岭岭。


    

虽然——


    

我们的工作实在艰辛,


    

艰辛得每天都在人迹罕至的险境中穿行;


    

我们的生活实在清苦,


    

清苦得几月难以看到一滴油星。


    

可是——


    

我们肩上的背包,


    


    

承载着先辈的光辉,


    

祖国的信任;


    

身上的野簿,


    

记录着地下的宝藏,


    

矿山的沸腾;


    

身上的铁锤,


    

探寻着多彩的生活,


    

壮丽的人生。


    


 


    

    


    

徽志解读


    

中国地质大学徽志解读


    


    

校徽由核心图案、中英文校名以及数字“1952”组合而成。核心图案为象征地质学科的“放大镜、地质锤、指南针和地球经纬”,显示了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表达了学校与地球科学的密切关系;“1952”反映了学校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创立于1952年。


    

校徽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造型端庄,构架规范,整体具有厚重的向心凝聚力和强烈的外向发展扩张力,既具有务实严谨的科学气质和豁达内敛的治学精神理念,也体现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勃勃生机和发展力。整体图形犹如一枚构图严谨的印章,象征着对时代和社会的庄严承诺,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


    


    

文化人物


    

张步青1941年—),河南焦作温县人。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一队退休职工,水工环高级工程师,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山野夕阳。在从事野外一线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发表作品有《找水者的足迹》、《单身汉小王笑了》、《春雪》、《绿色的山野绿色的诗》


    


 


    

    

《秋风红叶》、《云过黄洋界》、《桑干河畔》等。已出版“山野集”系列诗集《勘探路上》(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和《时空沧桑》(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两卷。作品散见于《新乡日报》、《郑州晚报》、《河南日报》、《南方日报》、《中国地质矿产报》、《百花园》、《瀚海潮》、《地球》、《山野文学》、《地质勘查导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报刊。散文曾获新乡市文联二等奖、河南地矿文联征文佳作奖。诗歌获得过移动改变了生活活动优秀奖、首届首先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10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二等奖、2010华夏情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张步青作品摘选:


    

断 层


    


 


    

    

挺巍峨的一座山,


    

却有那么多断层。


    

更可怕的是,


    

断裂之后,


    

又被假意弥合。


    

整个一个时代,


    

发生了断裂。


    

我的心,


    

随着一盘上升;


    

我的躯体,


    

却随着另一盘下降。


    

眼看着断距越来越大,


    

我却难以抽身。


    

断层如谜,断层如梦,


    

断层可怕,


    

我却绕不开它。


    

只能用虔诚蘸着汗水,


    

一次又一次擦拭。


    


 


    

    

守护梦想


    


 


    

    

以亿计的时光,


    

叠摞成寒武侏罗的骨骼。


    

用硬度,支撑着山的形象。


    

水和火,隐居在这里。


    

三叶虫和恐龙蛋,


    

是沉睡的灵魂。


    

是谁,用一条明明灭灭的履痕,


    

把家和帐篷相连。


    

一堆篝火,


    

遥望着西窗的明月;


    

一抹乡愁,


    

勾画出母亲的祈盼。


    

相思和牵挂,


    

在悬崖峭壁上踽踽独行。


    

风和雨,


    

一路相伴,打磨着坎坷。


    

青春,穿着红舞鞋,


    

在钻塔上跳舞。


    

汗水,邀请岩浆孕育的王子,


    

一起守护地质人的梦想。


    


 


    

《地学文化动态》征稿启事


    

《地学文化动态》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和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本刊以推动地学文化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宗旨,力图为社会各界进行地学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发挥好本刊作用,现面向国内专家、学者诚征稿件,敬请各位不吝赐稿。


    

内容要求:


    

本刊以地学文化理论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类文章为主,主要设有传文达意、文化研究、文化人物、文化保护、文化在行动、文化推介、徽志解读等栏目,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就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并推荐到相关报社或期刊登载。来稿恕不退还。


    

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北京8324信箱《地学文化动态》编辑部,邮编:100083


    

2.电子邮箱:dxwh@cgl.org.cn


    

3.联系电话:010-66554913


    

4.联 系 人:崔熙琳


    


    


    


    

地学文化动态 DIXUE WENHUA DONGTAI


    

2012年第09期(总第09期)


    


    


 


    

编:史 联系电话:(010) 66554913


    

责任编辑:崔熙琳 徐梦华 联 系 人:崔熙琳


    

核:薛山顺 真:(010) 66554832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电子信箱:dxwh@cgl.org.cn


    

编:100083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地学文化动态》第9期.pdf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