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资源管理
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先序列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新能源是一类开发利用过程中碳排放远低于传统化石能源且来源近似可再生,开发利用时间较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能源。目前,全球变暖所造成的气候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我国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生活。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均提出我国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的能源发展目标,可见新能源的发展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能源消费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能源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新能源发展规律,对全球碳排放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主线对全球及我国新能源发展趋势进行预判。选取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全球五类新能源发展历史,并对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对我国2030年五种新能源发展优先顺序进行厘定。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探讨影响新能源的发展因素,并对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对全球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到2030年发展趋势进行预判;构建我国新能源发展有限序列评价指标体系,对2030年我国五种新能源发展优先顺序进行厘定,并对其消费量进行预测及新能源空间布局进行初探。目前,全球新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比例正在不断提升,在碳排放及环境问题的压力下,发达国家正在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本国新能源的发展,以减少本国碳排放。本论文对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将到达437亿吨,而届时我国碳排放量将到达峰值为110亿吨。未来全球能源的博弈将会集中在碳排放领域,节能减排将是续地缘政治之后成为发达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重要手段。预测到2030年全球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增加到14%,其中核能占一次能源比例为5%,风能占比将达到4%,太阳能占比将增加到3%,生物质能和地热能消费量占比为2%。2030年全球新能源发展优先序列为: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先序列进行厘定。得出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先序列的为: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在环境和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结合优先发展序列评价结果,对2030年我国新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将提高到15%,核能消费量将增加到1亿吨油当量,占比为3%,太阳能消费量为0.6亿吨油当量,占比为1%,风能消费量为1.3亿吨油当量,占比为3%,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消费量为0.2亿吨油当量,占比不足1%。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提升到13%,核能消费量增加到2.2亿吨油当量,太阳能为1.6亿吨油当量,风能为2.3亿吨油当量,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为0.33亿吨油当量,届时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提升到20%。最终提出促进我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①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②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③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④坚决实施“走出去”战略;⑤调整、完善可替代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