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近郊构树种群结构分析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摘要
【目的】构树林是南京城市近郊次生林的重要类型之一,是构成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构树种群结构与动态,以期为城市森林资源管理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群落学研究的方法,在典型地段设置20个10 m×10 m的样方;结合种群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冠幅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预测等手段,对南京仙林地区的构树种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1)构树种群年龄结构呈近金字塔形,其低龄级具有较为丰富的种群数量;中龄级是种群构架的主体部分。(2)构树种群的高生长与直径生长具有显著相关性,其方程表达式为y=0.597 1 3.412 9lnx;受物种本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构树种群高度以10 m以下居多。(3)构树的冠幅以10 m~2以下居多,且与种群的高度和直径不存在显著相关性。(4)静态生命表显示,II级和VI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死率,这是环境与种群生物学特性相互作用的结果。(5)种群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II至Deevey-III型的过渡类型。(6)种群时间序列预测表明,在理想状态下该种群仍能够较好地维持现状。(7)种群结构动态指数在有干扰和无干扰情况下分别为0.493和0.003,尤其是在具有干扰的情况下偏离0的程度低,说明种群还是具有潜在衰退的可能。【结论】该种群在短期内仍属于稳定的状态,但种群在低龄级向中龄级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低龄级种群数量是保持群落结构稳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