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质云]地热
东昆仑石头坑德含铜镍硫化物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成因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石头坑德铜镍含铜镍硫化物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造山带内,侵入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中。石头坑德岩体由三个小岩体构成,分别为:I、II和III号岩体。Ⅰ号岩体地表出露面积约2.3km~2,由南东侵位于中志留世的辉长岩体中,辉长岩出露面积约3.2km~2,地表超镁铁质岩体以4个大小不等的岩株产出,结晶分异程度较高。呈东西向展布,倾向为南-南东。Ⅱ号岩体出露于Ⅰ岩体的西侧约1.5km处,面积约0.70km~2,岩株主要由橄榄辉石岩和辉石岩构成,地表岩石褐铁矿矿化强烈,局部见明显镍华。Ⅲ号岩体出露于Ⅰ号杂岩体南东约3.9km处,东西方向长0.5km,面积约0.16km~2,岩性为辉石岩,岩体中黄铁矿化和磁黄铁矿化程度较强。Ⅰ号岩体和Ⅱ号岩体共有七个矿体,两个岩体中的矿体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及结构。其中矿石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和少量的钛铁矿等。矿石结构有海绵陨铁结构、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根据电子探针数据结果,石头坑德岩体橄榄石Fo为83.22~89.12,Ni含量为880~1878μg/g。斜方辉石端元组分En为84.8~89.69,Wo为0.43~3.6,Fs为7.26~11.9,主要为顽火辉石。石头坑德岩体属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石类型为拉斑系列,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Harker图解中元素的相关性表明,岩体的母岩浆可能经历了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Nb/Yb)_(PM)-(Th/Ta)_(PM)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表明了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较强烈的同化混染,混染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石头坑德岩体形成于中志留世晚期,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岩体为后碰撞伸展环境形成。其成岩成因机制总结为:原特提斯洋板片俯冲致使板片断裂,导致了软流圈的上涌,形成的玄武质岩浆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侵入上地壳形成石头坑德镁铁-超镁铁质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