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时期对奥古斯丁的译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Augustin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 作者:周伟驰
  • 英文作者:Zhou Weichi;
  • 关键词:奥古斯丁(奥斯定)忏悔录 ; 雷鸣远 ; 巴彼尼
  • 中文刊名:WORL
  • 英文刊名: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08-15
  • 出版单位:世界宗教研究
  • 年:2018
  • 期:No.172
  • 基金: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奥古斯丁哲学汉传文献整理与研究”(18BZJ027)阶段性成果;; 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支持
  • 语种:中文;
  • 页:WORL201804015
  • 页数:11
  • CN:04
  • ISSN:11-1299/B
  • 分类号:146-156
摘要
在奥古斯丁的译介上,如果说明清之际是天主教"一家独大",晚清时新教后来居上,与天主教形成"双峰并峙"之势,那么,民国时期就可以说是天主教、新教和人文学界"三足鼎立"了。本文"绪言"中概述了民国奥古斯丁译介的总体情况,然后分别介绍了天主教、新教和人文学界的奥古斯丁译介成果。
        
引文
(1)张若谷:《咖啡座谈》,上海真美善书局,1929年。关于《忏悔录》汉语译介史,笔者将有专文论述,此处不赘。
    (2)徐景贤:《圣奥斯定与中国学术界》,中华公教学友联合会单行本,1931年(北大图书馆有藏),或参看赵中亚选编《徐景贤文存》,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
    (3)J.Wang Tch'ang-tche,Saint Augustin et les Vertus des Paiens,Paris:Beauchesne,1938.
    (4)J.Wang Tch'ang-tche,La Philosophie Morale de Wang Yang-ming,Paris:P Geuthner/Changhai:Tou-se-we,1936.
    (5)关于《汉学丛书》的情况,可以参看王国强:《近代华人天主教徒的西文著作及其影响:以〈汉学丛书〉为例》,载《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6期,第140-149页。王国强仅提到王昌祉的《王阳明的道德哲学》一书,未提到《圣奥斯定与异教徒美德》这部杰作。
    (1)苗仰山(C.Bortolazzi):《方言圣人行实摘录》,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13年,第81-84页。
    (2)赵石经编《新编圣教史纲》(上册),土山湾印书馆,1938年,第101-102页。
    (3)于炳南编,杨堤译《圣教会史纲》(下),土山湾印书馆,1941年,第41-43页。
    (4)依必古派,指伊壁鸠鲁派。---笔者注
    (5)常守义:《哲学史缩型》,西什库遣使会出版发行,1943年,第123-124页。
    (1)妈尔甘伍,指摩尼教。陶那帝斯,指多纳特派。
    (2)贝拉齐亚,指佩拉纠派。
    (3)陈泗芬编译《八大圣师传略合编》,土山湾印书馆,1925年,第8-9页。
    (4)同上,第7页。
    (5)王昌祉编《圣心良友》第一集,土山湾印书馆,1940年,第89-98页。
    (6)《露德小花·免疫主何·北非圣师奥斯定小传》,澳门白德美纪念出版社,1946年,三本小册子合订。
    (7)卜相贤等编译《奥斯定》,出版社及时间不详(可能是1940年代)。国图网“民国图书”可查到。
    (8)徐景贤:《圣奥斯定与中国学术界》,中华公教学友联合会单行本,1931年,第34、38页;或参《徐景贤文存》,第284、286页。
    (1)《广益录》第78号(1913年8月24日),第430-431页。
    (2)惠济良(Auguste Alphonse Pierre Haouisée S.J.,1877-1948),法国耶稣会会士,1903年来华。1933-1947年任上海代牧区主教,1947-1948年任上海教区主教。1948年9月病逝于上海。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Giovanni_Papini(2018年6月7日)。
    (4)参见《民国时期总书目/宗教》,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基督传》编号为3999。
    (5)徐景贤:《公教与文学》,载《徐景贤文存》,第414-422页。
    (6)中国圣奥思定学会的成立,参见《徐景贤文存》,第303页。
    (7)《圣奥斯定传》,土山湾印书馆,1936年,第282页;或《圣奥斯定传》,河北信德室,2000年,第183页。
    (1)赫士:《教会历史》,广学会,1914年初版,第64、66、72页。
    (2)沙穆原:《教会历史》,瑞思义、许家惺译述,广学会,1914年,第45-50页。
    (3)石约翰、高果能:《教会辑史》,湖南信义会,1917年,第62-66页。该书英文内封显示作者为Jaakko Gummerus,V.T.Rosenqvist,译者为Hannes Sjoblom,Kalle Korhonen。故该书中文封面有误,应为石约翰、高果能“译”,而不是“著”。
    (4)贾立言(A.J.Garnier)编,冯雪冰译述《基督教史纲》,广学会,1928年(初版),第139-143页。
    (5)蔡振华译《基督教会史略》(再版),中华圣公会书籍委办,1932年,第62-65页。
    (6)穆格新(Sten Bugge):《教会史略》,中华信义会书报部,1933年,第44-49页。
    (7)卞文(E.Bevan)著,郑启中译《基督教史略》,青年协会书局,1937年,第67-70、74-75页。
    (8)林仰山(F.S.Drake):《教会史》(第一卷),广学会,1940年,第217-223页。
    (9)华尔克(Williston Walker)著,谢受灵译《基督教会史》,广学会,1948年,第262-284页。
    (10)威廉斯顿·沃尔克著,孙善玲、段琦译《基督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11)盖温柔讲,赵世光记《教会历史》,香港灵粮刊社,1947年,第30页。
    (1)谢颂羔:《基督教思想进步小史》,广学会,1929年,第12-13页。(可参见王美秀编《东传福音》,黄山书社,2005年,页码为:基21,第198-199页)
    (2)江文汉:《广学会是怎样一个机构》,载《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三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中华书局,1963年,第33页。
    (3)彭彼得(Peter P'eng):《基督教思想史》,广学会,1936年,第196-211页。
    (4)彭彼得:《基督教义诠释》,广学会,1936年,第193-195页。
    (5)赵紫宸:《〈圣经〉在近世文化中的地位”》(1920年),《赵紫宸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70页。
    (6)赵紫宸:《学仁》(1936),《赵紫宸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85页。
    (7)A.Shirley著,吴维亚译述,《圣奥古斯丁》,广学会,1937年。
    (8)Elspeth Procter著,吴维亚译述《伟人的母亲》(圣穆奈加),广学会,1937年。原书名为:Saint Monnica.
    (1)英雅各(James W.Inglis)编译《奥古斯丁金言录》,广学会,1936年,第5-6页。英雅各曾任沈阳东北神学院院长,亦曾与韩汝霖合作译述《遵主圣范》,广学会,1937年。
    (2)本多浅治郎著,中国百城书舍编译《西洋历史》,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宣统二年(1910)再版,第130页。
    (3)周作人:《欧洲文学史》(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18年,第61页。在第三卷第50页,周亦将卢梭的Confession译作“忏悔录”。
    (4)郑振铎:《文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27年,第10页。
    (1)桑兵等:《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214-215页。
    (2)黄忏华编《西洋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23年,第81-84页。
    (3)黄忏华:《西洋哲学史纲》,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01-102页。
    (1)张东荪:《西洋哲学史ABC》,世界书局,1930年,第93页;另张东荪亦有《哲学》一书(世界书局,1931年),里面重复了这段讲法,参见该书第169页。
    (2)洪涛:《西洋哲学史》,上海广益书局,1933年,第50页。
    (3)全增嘏:《西洋哲学小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30-31页。
    (4)李石岑:《西洋哲学》,三民书局,1965年,第93页。
    (5)刘伯明:《西洋古代中世哲学史大纲》,中华书局,1922年,第157-161页。
    (6)樊炳清:《哲学辞典》,商务印书馆,1926年,第748-750页。
    (1)原文如此。“功”疑为“了”。---笔者
    (2)朱谦之:《历史哲学》,泰东图书局,1926年,第33-35页。
    (3)雷岱尔著,郑学稼译《社会主义思想》,上海黎明书局,1933年,第9-10页。
    (4)绍特韦尔著,何炳松、郭斌佳译《西洋史学史》,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361-362、375-377、382-384页。
    (5)青锐即叶青,本名任卓宣。参见黄蕾:《拨开迷雾见真伪---试析青锐其人其说》,《安徽史学》2012年第5期。
    (6)拉波播尔著,青锐译《作为进化科学底历史哲学》,上海辛垦书店,1935年版,第92-93页。
    (7)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新知书店(重庆、上海),1938年,第72-73页。
    (8)米丁等编著,平生等翻译《辩证法唯物论辞典》,读书生活出版社,1946年再版,第281-282页。(1939年12月读书生活出版社初版。)
    (9)薛格洛夫编,王子野译《西洋哲学史简编》,上海新华书店,1949年,第77-79页。
    (10)胡明编《新哲学社会学解释辞典》,光华出版社,1949年,第553-55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