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rigin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Modern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 作者:李沛霖
  • 英文作者:LI Peilin;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 关键词:中国近代城市 ; 人畜力 ; 机械化 ; 公共交通 ; 城市社会变迁
  • 英文关键词:China modern city;;human and animal;;mechanization;;public transportation;;social change of the city
  • 中文刊名:WHDS
  • 英文刊名:Wuhan University Journal(Arts & Humanity)
  • 机构: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1-06
  • 出版单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年:2017
  • 期:v.70;No.348
  •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项目(2015M58028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085)
  • 语种:中文;
  • 页:WHDS201701008
  • 页数:9
  • CN:01
  • ISSN:42-1662/C
  • 分类号:38-46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趋向繁盛,其中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并形成近代城市人畜力公共交通、近代城市机械化公共交通、近代公共交通与城市社会变迁等热点专题领域。然迄今尚无专文梳理相关学术史。既如此,对该域研究的学术源流、发展现状加以爬梳总结,兼论阙失而展望未来,不仅可为学界添枝加叶,亦有裨于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史和近代城市史研究的学术发展。
        Since the 1990 s,studies in history of China's modern city emerged and flourish.Particulary research of modern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got important progress.At the same time,it forms certain hot spots of the thematic areas,including modern urban human and animal public transport,public transportation of mechanization,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lead to social change of the city,etc.However,so far,there has been no paper through relevant academic history and comments.Therefore,research on academic origi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bing and summary,discuss shortcomings,in turn,looking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is indispensable.It not only enriches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but also promotes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history of China's modern city and China's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引文
(1)K.J.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4.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3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476-477.
    (3)刘波,钱镤,袁利平.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1.
    (4)相关城市史研究的前驱之作,可参见: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另,代表性论文参见刘海岩.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究,1992,(3);皮明庥.城市史研究略论.历史研究,1992,(3);何一民.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中华文化论坛,2000,(1);吴良镛.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城市发展研究,2006,(2);熊月之,张生.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史林,2008,(1);戴一峰.城市史研究的两种视野:内向性与外向性.学术月刊,2009,(10);毛曦.中国城市史研究:源流、现状与前景.社会科学,2011,(1);朱士光.关于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之管见.江汉论坛,2012,(1).值得指出的是,亦有研究者通过美、日学界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做出一定程度的回顾和梳理,参见水羽信男.日本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历史研究,2004,(6);卢汉超.美国的中国城市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囿于篇幅,关涉中国各城市编志机构主撰的交通史专著和公共交通类志书,则不再胪列。
    (1)R.E.帕克,E.N.伯吉斯,R.D.麦肯齐.城市社会学.宋俊岭,郑也夫,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序1.
    (2)王印焕.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分析.近代史研究,2000,(3).
    (3)严昌洪.近代人力车夫群体意识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4)张致森.民国时期人力车兴起原因探究.兰台世界,2015,(7).
    (5)孔祥成.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研究---以20世纪20-30年代为中心.学术探索,2004,(10).
    (6)罗国辉.近代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的形象.兰台世界,2012,(31);近代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生存实态.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近代上海人力车夫群体文化探析.兰台世界,2014,(19).
    (7)杨齐福.民国时期城市苦力的多维研究---以沪宁杭城市人力车夫为考察中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8)邱国盛.从人力车看近代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的演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9)邱国盛.北京人力车夫研究.历史档案,2003,(1).
    (10)STRAND D.Rickshaw Beijing: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1920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11)韩鹏.民国时期天津人力车研究.沈阳:辽宁大学,2013.
    (12)郑忠,王洋.城市边缘人:民国南京人力车夫群体探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3)吴国富,付志刚.20世纪30年代城市下层劳工的生存状况---以南京社会调查为中心.许昌学院学报,2016,(4).
    (14)张致森.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成都市人力车夫研究.成都:四川大学,2007.
    (15)参见苏新华,张晓辉.民国时期广州的弱势群体研究---以二三十年代人力车夫群体为中心.文教资料,2008,(12);江平平.民国二三十年代江浙两省人力车夫兴盛的原因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朱亚男.民国时期安徽人力车夫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张雨新.抗战时期西安人力车夫的收入与生活.兰台世界,2016,(1);徐佳.近代青岛人力车的兴衰.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6,(2).
    (16)严昌洪.从弱势群体特征看民国时期人力车夫救济制度.江汉论坛,2008,(10).
    (17)马陵合.人力车:近代城市化的一个标尺---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考察点.学术月刊,2003,(11).
    (18)马陵合.人力车夫救助: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中心.经济社会史评论,2010,(1).
    (1)严昌洪.马路上的对抗---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管理问题透视.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2)汤蕾.多重权力网络下的近代中国人力车夫---以1945-1949年的汉口人力车夫为中心.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王洋.民国南京人力车夫的控制问题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1).
    (4)邱国盛.人力车与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的演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4).
    (5)王印焕.交通近代化过程中人力车与电车的矛盾分析.史学月刊,2003,(4).
    (6)刘敬忠,李玉梅.民国初期北京电车与人力车的矛盾.兰台世界,2011,(11).
    (7)庄珊曼.1929年北平人力车夫风潮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8)何建国,谢永栋.近代城市发展中的规范与危机:1934年上海人力车纠纷探析.兰州学刊,2011,(2).
    (9)邵雍.1935年上海法租界人力车夫罢工初探.社会科学,2009,(1).
    (10)罗岗.性别移动与上海流动空间的建构---从《海上花列传》中的“马车”谈开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11)参见魏励勇.在我国公共交通史上昙花一现的马车铁道.上海汽车,1997,(8);张欣悦.沈阳的马车铁道.兰台世界,1999,(3);蔡惠林.老苏州的马车业.江苏地方志,2003,(6);彭维堂.兰州过去的马车.档案,2007,(2);何大明.老苏州马车行.江苏地方志,2010,(4).
    (1)R.E.帕克,E.N.伯吉斯,R.D.麦肯齐.城市社会学.宋俊岭,郑也夫,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69.
    (2)闫平,宋瑞.城市公共交通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3)“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参见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刘生龙,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315.
    (4)艾琦.北京第一家电车公司.中国档案,1998,(12).
    (5)李玉梅.民国时期北京电车公司研究.保定:河北大学,2012.
    (6)参见李玉梅,李玉环.老北京的电车工人.北京档案,2011,(7);民国时期北京电车工人罢工风潮.兰台世界,2013,(19);北京电车公司档案拾零.兰台世界,2013,(31);老北京电车公司章程制定始末.兰台世界,2014,(25).
    (7)参见王红.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畸形发展的缩影----民国时期北京电车公司的艰难历程.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9,(3);王晓芳.神秘的北京电车公司火灾.北京档案,2005(5).
    (8)刘鹏.老北京的电车和公共汽车.北京档案,2005,(2).
    (9)李志红.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公共汽车事业研究(1935-1948).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10)李建飞.民国时期的南京公共交通.南京史志,1997,(1).
    (11)王桂荣.60年多前南京人出行.江苏地方志,2009,(6).
    (12)李沛霖.城市公共汽车事业考辨---以抗战前“首都”南京为中心.历史教学,2011,(18).
    (13)邢利丽.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城市公共汽车事业研究.合肥:安徽大学,2014.
    (14)李沛霖.1930年代中国公共交通之翘楚---江南汽车公司.档案与建设,2013,(11).
    (15)参见章丽廷.营运五十年的南京市内小火车.南京史志,1987,(24);晓寒.南京市内小火车忆旧.档案与建设,1999,(7);李沛霖.近代中国市内铁路之先行:宁省铁路---京市铁路.档案与建设,2015,(6).
    (16)陈文彬.近代上海租界公共交通专营制度述评.社会科学,2008,(1).
    (17)刘椿.20世纪初上海城市客运业与官商互动模式的嬗变.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18)沈海波.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罢工---上海法租界电车工人罢工.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6).
    (1)莫庆红.1930年上海法租界电车工人57天大罢工论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6).
    (2)于道远,黄慧英.1940年上海法租界电车公共汽车工人罢工事件处理报告.民国档案,1990,(1).
    (3)艾智科.公共汽车:近代城市交通演变的一个标尺---以1929年到1931年的汉口为例.成都:四川大学,2007.
    (4)李友林.建国前的武汉公共汽车.武汉文史资料,2008,(1).
    (5)李婧.民国时期杭州公共交通研究:以公共汽车为中心.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6)杜乐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成都汽车客运业研究.成都:四川大学,2006.
    (7)赵可.20年代昙花一现的成都公共汽车.民国春秋,2001,(1).
    (8)余晓峰.传统与变革---从公共汽车的出现看成都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的变迁.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9)薛圣坤.重庆城市公共汽车事业研究(1933-1949).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10)张伟.抗战时期重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14.
    (11)张伟.近代重庆公共汽车事业研究(1933-1946).宜宾学院学报,2014,(1).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峻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55.
    (2)冯云廷.城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363.
    (3)廖大伟.华界陆上公交的发展与上海城市现代化的演进(1927-1937).档案与史学,2003,(3).
    (4)何益忠.近代中国早期的城市交通与社会冲突---以上海为例.史林,2005,(4).
    (5)方华.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1843-1927年).皖西学院学报,2008,(2).
    (6)陈文彬.近代化进程中的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8-1937)》.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7)陈文彬.城市节奏的演进与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结构变迁.学术月刊,2005,(7).
    (8)陈文彬.近代城市公共交通与市民生活:1908-1937年的上海.江西社会科学,2008,(3).
    (9)张松,丁亮.上海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城市规划,2014,(1).
    (10)吴本荣.公共交通与南京城市近代化(1894-193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1)李沛霖.抗战前南京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7-1937).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2)李沛霖.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口关系辨析---以民国时期南京为中心的考察.史学集刊,2014,(6).
    (13)李沛霖,叶美兰.抗战前南京城市财政与公共交通关联考议.民国档案,2014,(2).
    (14)李沛霖,叶美兰.民国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略论(1927-1937).学海,2014,(5).
    (15)李沛霖.近代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方式:抗战前的“首都”南京.兰州学刊,2014,(9).
    (1)李沛霖.民国时期南京公共交通工具博弈及政府因应.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
    (2)邱运华,王谦.民初北京电车的开行与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2014,(6).
    (3)刘海岩.电车、公共交通与近代天津城市发展.史林,2006,(3).
    (4)秦方.受伤的身体,复杂的现代性---以1906年吕美荪电车事故为个案的分析.学术月刊,2015,(12).
    (5)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6)相关成果不胜枚举,仅能攫其大端,参见江沛,熊亚平.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崛起:1905-1937年.近代史研究,2005,(3);江沛,徐倩倩.港口、铁路与近代青岛城市变动:1898-193.安徽史学,2010,(1);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生活中的时间:以近代江南为例.史林,2005,(4);浙赣铁路与浙江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1930年代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9,(3);新式交通与近代江南交通格局的变动.史学月刊,2016,(8).
    (7)K.J.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33.
    (8)杨兆升.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1.
    (9)刘统畏.交通通讯与国民经济.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14.
    (10)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王旭,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序1.
    (1)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张和声,程郁,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40.
    (2)肯尼斯·巴顿.运输经济学.李晶,吕靖,贾晓惠,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37.
    (3)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刘永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4)刘海岩.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究,1992,(3):16.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3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483.
    (2)参见2015年中央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十三五”期间决心根治“城市病”的主导性意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