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欧阳修的“好贤”及其对北宋政治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uyang Xiu's Quality of Cherishing Tal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Northern Song Politics
  • 作者:李昌舒
  • 英文作者:Li Changshu;
  • 关键词:欧阳 ; 人才 ; 北宋政治
  • 中文刊名:JXSH
  • 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江西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v.39;No.386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宋士人美学研究”(17BZX116)
  • 语种:中文;
  • 页:JXSH201901024
  • 页数:10
  • CN:01
  • ISSN:36-1001/C
  • 分类号:136-144+265
摘要
北宋以文治国,文官身份的士人具有空前绝后的地位。较之于魏晋隋唐的门阀士族,北宋士人大多出身庶族,经由科举考试跻身仕途。因此,出于维护、发展自己政治理想的需要,普遍有好贤荐才的特征,欧阳修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不仅通过个人发现、推荐贤才,而且通过诸多政策影响,培养更多的人才。欧阳修一生荐才无数,而且推荐的人才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成为此后北宋政坛的主宰者,尤为重要的是,这些人大多继承了他的政治人格。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欧阳修的"好贤"对于北宋此后的政治走向具有深刻影响。
        The Northern Song governmen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literature and its civil officers possessed the unprecedented statuses.Compared with the people born in powerful families from Wei Dynasty to Tang Dynasty,mos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s scholars were born in the impoverished ones,starting their official career by attend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Therefore,in order to maintain and develop the needs of his political ideal,the scholars generally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ommending talents and Ouyang Xiu was a model in this aspect.He not only found and recommended the talents by his personal discovery but also cultivated more talents by drawing up many policies.The talents recommended by Ouyang Xiu,such as Wang Anshi,Si Maguang and Su Shi,became the dominator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Most importantly,they inherited Ouyang Xiu’s political personality.In this sense,Ouyang Xiu’s quality of"Cherishing the Talents"had a lasting effect on the Northern Song’s political trend.
引文
[1](宋)蔡襄.蔡襄集[M].吴以宁,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3]洪本健.欧阳修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5.
    [4]漆侠.范仲淹集团与庆历新政[J].历史研究,1992,(3).
    [5]刘子健.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M].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
    [6](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郑大华,任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王容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0](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权力与人格[M].胡勇,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11](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M].薛正兴,校点.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1)孙国栋:“唐代以名族贵胄为政治、社会之中坚。五代以由军校出身之寒人为中坚。北宋则以由科举上进之寒人为中坚。所以唐宋之际,实贵胄与寒人之一转换过程,亦阶级消融之一过程。”见孙国栋:《唐宋之际社会门第之消融》(《唐宋史论丛》,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85页)。
    (2)笔者另有专文论述,参见《濮议之争与欧阳修之死》(《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6期)。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士人”与“士大夫”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但就本文所涉及的内容而言,主要指学者、文人与官员综合型的身份,在此意义上,二者含义基本相同。
    (4)布迪厄认为:“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力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specific prorit)的收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situs),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等)。”见(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134页)。
    (5)参见拙文《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的当代政治哲学诠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6期)。
    (6)《论逐路取人札子》:“盖言事之人但见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故欲改法,使多取西北进士尔。殊不知天下至广,四方风俗异宜,而人性各有利钝。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所以科场取士,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取之。”见《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716-1717页)。
    (7)学界对于北宋中后期的党争已有较为充分的探讨。参见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李春青《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版),罗家祥《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萧庆伟《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刘学斌《北宋新旧党争与士人政治心态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刘子健曾说,关于改革派的缺点,可分四项来说。……第二是个人的性格与作风也有影响。主持改革的范仲淹,其政治理想虽高,而行事则少忍耐性。其‘好善恶恶之性,不能以纤芥容’。与同道的韩琦杜衍尚时起争辩,甚至对韩‘色忿’,以语侵杜衍。幸喜交谊深,事后‘不以为忤’,传为美德。而以同样态度应付其他官僚,便引起摩擦,而影响事功”(《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第17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