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络公益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及其消解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赵文聘
  • 关键词:网络公益 ; 技术创新 ; 新信任体系 ; 社群自治
  • 中文刊名:LLTS
  • 英文刊名:Theoretical Exploration
  • 机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出版日期:2019-05-01
  • 出版单位:理论探索
  • 年:2019
  • 期:No.23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公益偏差行为控制机制创新研究”(18BSH097);;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公益信任风险问题研究”(2017BSH005),负责人赵文聘
  • 语种:中文;
  • 页:LLTS201903014
  • 页数:8
  • CN:03
  • ISSN:14-1079/C
  • 分类号:96-103
摘要
网络公益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借"公益之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事件,凸显了当前我国网络公益发展过程中公益资源稀缺、公益价值弱化、公益监管不力、信任风险变大等瓶颈问题。我国公益事业发展处在起步阶段,公益资源稀缺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同时公益模式转型中网络公益的突变式创新、制度供给滞后、信任纽带关系断裂等结构性原因和参与主体逐利本性等非结构性原因,共同造成了网络公益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些瓶颈问题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在促进公益资源"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创新网络公益治理模式,推进网络公益的社群自治;加大网络公益基本规范、引导性规范等制度供给,加快法治化进程,厘清网络公益创新边界;加强网络公益信任技术、监管技术、内容技术创新应用,构建网络公益发展技术支持体系,营造健康繁荣的公益文化。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杨团.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胡金华.互助保障平台现“道德陷阱”[N].华夏时报,2016-11-21(A08).
    [4]刘少杰.以行动与结构互动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研究---评林南社会资本理论的方法原则和理论视野[J].国外社会科学,2004(02):22-28.
    [5]李迎生.慈善公益事业的公信力建设论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12):85-92.
    [6]RenéBekkers and Woods Bowma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idence in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and Volunteering Revisited[J].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009(05):884-897.
    [7]邵晔.互联网社会:信任机制的转型[J].互联网周刊,2014(07):66-67.
    [8]汉斯·约纳斯.责任原理:现代技术文明伦理学的尝试[M].方秋明,译.香港:世纪出版有限公司,2013.
    [9]彭灿.创新过程的机制、特性与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08):52-54.
    [10]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1]赵文聘.网络公益创新中反向偏差行为“全景敞视”规训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19(02):79-85.
    [1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ac.gov.cn/2016-04/25/c_1118731366.htm.
    [13]徐家良.互联网公益:一个值得大力发展的新平台[J].理论探索,2018(02):18-2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