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肉饼兜兰传粉生物学及开花进程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n Pollination Biology and Flowering Process in Paphiopedilum
  • 作者:初美静 ; 宫子惠 ; 孙纪霞 ; 张英杰 ; 张京伟 ; 郭文姣 ; 房义福 ; 刘学庆
  • 英文作者:CHU Meijing;GONG Zihui;SUN Jixia;ZHANG Yingjie;ZHANG Jingwei;GUO Wenjiao;FANG Yifu;LIU Xueqing;
  • 关键词:兜兰 ; 开花进程 ; 花粉/胚珠比率 ; 胚珠/种子比率
  • 中文刊名:ZHZI
  • 英文刊名:Seed
  • 机构: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烟台大学;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园林花卉所;
  • 出版日期:2019-03-25
  • 出版单位:种子
  • 年:2019
  • 期:v.38;No.315
  • 基金:山东省2017年度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主要设施花卉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山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兜兰、蝴蝶兰种质创新与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LYCX 06-2018-30);; 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特异型优质蝴蝶兰培育技术研究”(2018 NCGY 060)
  • 语种:中文;
  • 页:ZHZI201903025
  • 页数:6
  • CN:03
  • ISSN:52-1066/S
  • 分类号:94-98+102
摘要
为探明肉饼兜兰的开花以及传粉生物学特性,对2种肉饼兜兰的开花进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肉饼兜兰具有很特殊的花部结构,利用鲜明的花色与带斑纹的假雄蕊吸引传粉者落入陷阱,从而带走花粉完成传粉。2种肉饼兜兰开花进程相近,绿肉饼兜兰从花葶抽出到花朵完全绽开所需的时间稍长,花径较大;红肉饼兜兰花葶较长,花葶直径较粗。对肉饼兜兰的花粉/胚珠比率(P/O值)与胚珠/种子比率(O/S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肉饼兜兰的花粉呈脂质状,绿肉饼兜兰单花花粉量和胚珠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65 443.8±32 126和12 217.6±1 286.9;花粉/胚珠比率(P/O值)和胚珠/种子比率(O/S值)分别为20.9±4.4和1.083。红肉饼兜兰单花花粉量和胚珠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55 693.8±54 265.5和11 768.9±2 173.8;花粉/胚珠比率(P/O值)和胚珠/种子比率(O/S值)分别为22.6±2.7和1.087。P/O值较低与其具有较大的柱头有关,O/S值接近于1,说明其花粉活力与胚珠的受精能力较高,具有高效的传粉机制。
        
引文
[1]赵运林.兰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概述[J].植物学通报,1994(3):27-33.
    [2]张林瀛.大序隔距兰(Cleisostoma paniculatum)传粉生物学及种子萌发特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3]查兆兵.多叶斑叶兰的传粉生物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6.
    [4]王武.泽泻虾脊兰的传粉生物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3.
    [5]庾晓红,罗毅波,董鸣.春兰(兰科)传粉生物学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2008(02):163-174.
    [6]李宗艳,吴玉兰,彭坤.兜兰属(Paphiopedilum)10种植物叶表皮微观结构特征比较[J].植物研究,2014,34(6):723-729.
    [7]徐波,曾宋君,宋凤鸣,等.兜兰茎腐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14):70-75.
    [8]陈红岩,张毓,张雪,等.兜兰属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研究[A].中国植物园,2011(10):122-131.
    [9]尤佳妍.几种兜兰的种胚发育及无菌萌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10]杜晓洁,易绮斐,叶钦良,等.濒危植物紫纹兜兰群落特征及其保护[J].植物科学学报,2017,35(06):844-850.
    [11]张英杰,初美静,刘学庆,等.大花型肉饼兜兰无菌播种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10):130-132.
    [12]张敬虎,康红涛,邹金美,等.兜兰无菌播种与组培技术研究进展[J].福建热作科技,2017,42(02):61-64.
    [13]田凡,颜凤霞,姜运力,等.带叶兜兰种子无菌萌发及试管成苗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09):30-33.
    [14]胡琦敏,李勇毅,黄云峰,等.海伦兜兰的无菌播种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报,2016,52(09):1443-1448.
    [15]初美静,张英杰,刘学庆,等.层次分析法在兜兰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4):111-115.
    [16]李秀玲,王晓国,李春牛,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13种野生兜兰的迁地保护适应性[J].植物科学学报,2015,33(03):326-335.
    [17]陈影.魔帝兜兰栽培与花期调控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7.
    [18]邹金美,康红涛,陈羡德,等.2种兜兰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的光合代谢特性[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0(01):68-72.
    [19]张英杰,刘学庆,张京伟,等.兜兰叶片结构与抗旱性关联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44(06):1104-1111.
    [20]张英杰,刘学庆,张京伟,等.8种兜兰的叶片结构与抗旱性的关联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C].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9.
    [21]张英杰,初美静,刘学庆,等.肉饼兜兰叶片生长模型与解剖结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7,38(07):1230-1234.
    [22]Dafni A.Pollination ecology:A Practical approach.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York,1992.
    [23]郑勇平,俞继英,张阳,等.兜兰‘魔帝’和‘肉饼’栽培管理[J].中国花卉园艺,2014(10):44-46.
    [24]张英杰,初美静,刘学庆,等.大花型肉饼兜兰高效设施化生产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07):135-138.
    [25]Cruden RW.Pollen-ovule ration:A consevrative indicator of breeding systems in flowing plants[J].Evolution,1977(31):32-46.
    [26]Baker HG,Baker I.Starch in angrosperm pollen grains and its evvolutionary signifieanee[J].Ameifean Jumal of Botany,1979(86):591-6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