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三维审视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f Taiwan Youth's National Identity from Three Aspects
  • 作者:石勇
  • 英文作者:Shi Yong;
  • 关键词:两岸关系 ; 台湾 ; 青年 ; 国家认同
  • 英文关键词:Cross-Strait Relations;;Taiwan;;Youth;;National Identity
  • 中文刊名:TWYJ
  • 英文刊名:Taiwan Studies
  • 机构: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20
  • 出版单位:台湾研究
  • 年:2019
  • 期:No.157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课题“爱国主义保障的法律体系研究”(课题号:18VHJ004)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TWYJ201903005
  • 页数:8
  • CN:03
  • ISSN:11-1728/C
  • 分类号:49-56
摘要
本文从领土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以及制度认同等三个维度观察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情况,认为其与我虽在民族文化认同上基本契合,但"领土认同"产生了裂痕,制度认同存在着差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两岸同根同源,祖国大陆坚决反对"台独",坚定不移地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增进台湾青年中国认同的最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两岸不同的发展道路,长期的隔离,特别是"台独"势力的"去中国化"操作,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认同的个性化、碎片化,又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台湾年轻一代国家认同出现混乱。蔡英文当局上台以来,支持和纵容各种"台独"活动,导致台海形势更趋复杂严峻。面对两岸关系的新变化,我应遵循融合发展理念,精准推进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积极转变。
        This article views Taiwan's youth national identity from three dimensions: territorial identity,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and institutional identity. It claims that Taiwan youth and mainland Chinese youth are separated in territorial identity, but consistent in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at there is a crack in institutional identity. The social background within which young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grow up is different causing differences in value perceptions between the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wide use of social media have facilitated the spread and practice of separatism among young people in Taiwan.The "Taiwan independence" forces have carried out "de-Chinaization" operations on Taiwan's young people's territorial, n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identity, leading to confusion in the identity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The corrective work towards Taiwan's youth social mentality cannot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development, which has had a distinct effe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youth national identity.We should follow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youth national identity.
引文
[1]周光辉、李虎:《领土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建构一种更完备额国家认同理论》,《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第46页。
    [2][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3][英]雷切尔·沃克著,张金鉴译:《震撼世界的六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怎样葬送了苏联》,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版,第58页。
    [4]周光辉、李虎:《领土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建构一种更完备额国家认同理论》,《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第55页。
    [5]刘国深:《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理论思考》,《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第6期,第12页。
    [6]胡锦涛:《携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第一版。
    [7]刘国深:《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理论思考》,《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第6期,第12页、15页。
    [8]笔者对台湾年轻人调查的结果。
    [9]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国际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10]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域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11]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3页。
    [12]笔者对台湾年轻人调查的结果。
    [13]笔者对台湾年轻人调查的结果。
    [14]笔者对台湾年轻人调查的结果。
    [15]《2018“国情调查”》,台湾《天下》杂志,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7302.
    [16]笔者对台湾年轻人调查的结果。
    [17]《2018年台湾网路报告》,https://report.twnic.tw/2018/。
    [18]冯锲:《坚持价值导向的“大众方向”--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价值导向”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1期。
    [19]王卫星:《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瞭望》,2012年第44期,第14页。
    [20]王卫星:《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瞭望》,2012年第44期,第14页。
    [21]周光辉、李虎:《领土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构建一种更完备的国家认同理论》,《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第60页。
    [22]郭台辉:《公民身份认同:一个新研究领域的形成理路》,《社会》,2013年第5期,第9页。
    [23]周晓虹:《社会心态、情感治理与媒介变革》,《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1期,第32页。
    [24]周晓虹:《社会心态、情感治理与媒介变革》,《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1期,第32-3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