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调舆情2016年第25期(总第203期)
详细信息   来源:咨询服务室    发布日期:2016年8月19日

 

内部参考

地调舆情

 

2016年第25期(总第203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主办

 

中国地质图书馆

2016819

目录

    舆论关注

h国家对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再加压

h“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研讨会召开

h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平台使用单位超130

h“海洋六号”完成大洋41航次首航段任务

h百年地质图艺展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展出

    海外舆情

h美国能源信息局预测全球页岩气开采形势

h必和必拓亏64亿美元 创史上最大财年亏损

h美石油钻井平台数量连续增长

h越南煤炭矿产集团煤产量下降近一成

    各地动态


舆论关注

h 国家对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再加压。人民网818日讯,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部署对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开展专项督查。会议确定,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在全国开展一次对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专项督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严格按进度要求和时间节点顺利完成。针对当前地方和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进展不平衡等情况,会议强调,督查要以产能实际退出、清理违法违规项目、严控新增产能、职工安置、奖补资金筹措使用等为重点,督促地方加强环保、质量、安全、能耗、国土资源、矿山等执法和达标检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用法治化、市场化办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公示制度,严防弄虚作假、死灰复燃。落实奖惩机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对落实不力、进度慢和违规新增产能等,要通报、约谈直至严肃问责,确保完成全年化解过剩产能硬任务。

h “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研讨会召开。中国国土资源报817日讯,中国地质调查局“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研讨会于816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的措施。会议通报,经过多年努力,地质调查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5个方面的初步成效,一是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二是在重点地区合作开展了地质调查,三是开展了全球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研究,四是搭建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五是开展了国际合作地质调查人才培训。会议建议,一是坚持准确定位,全方位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实现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由粗放服务向精准服务转变;三是坚持科技引领,提升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支撑服务能力;四是坚持创新方式,构建“政产学研用”无缝衔接的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机制。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6个省(区)国土资源厅,以及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6所高校,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学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h 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平台使用单位超130家。中国国土资源报818日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中心承担研发的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平台近期正式启用,开创了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新模式。目前,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平台使用单位超过130家,注册用户超过1.5万人。在系统总结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其他地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项目组将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远程网络技术相结合,开发了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作业车辆、项目组及作业人员的行动轨迹监控、应急信息通信、数据传输、紧急呼救与救援。通过北斗车载终端和手持终端,在艰险地区进行野外作业的地质人员可进行双向定位、导航、通信、紧急呼救。

h “海洋六号”完成大洋41航次首航段任务。中国矿业报818日讯,近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下辖科考船“海洋六号”完成大洋41航次首航段科考任务。据介绍,“海洋六号”船抵达西太平洋海山区后迅即开始调查工作,先后利用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箱式取样、海底摄像等手段,对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及其周边海域开展了地质调查。历经35天的海上工作,取得了预期的科学考察成果,完成了对合同区嘉偕海山群的多波束全覆盖高精度地形与回波勘探调查,进一步检验了多波束回波勘探技术在富钴结壳及海底底质调查中的应用效果,另外,“海洋六号”还首次进行了可视箱式取样并获得成功,进一步完善了其海底地质取样技术,为我国履行相关国际承诺奠定了扎实基础。

    舆情背景:“海洋六号”船本次出航主要包括3个航次,分别是大洋第41航次科学考察、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南极科学考察航次。全部行程预计历时282天,总航程近6万千米,计划于20174月中旬返回广州。

h 百年地质图艺展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展出。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816日讯,为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展现了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历程,展览展出了从中国地质图书馆和全国地质资料馆精心甄选的100余幅地质图件,按地质图的发展阶段分为4个部分:初创(1935年以前)、探索(1936年至1954年)、成长(1955年至1994年)、飞跃(1995年至今),系统展现地质图100年来的发展演变,揭示中国地质调查工作100年来的辉煌历程。本次展览同期还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在线展出。

海外舆情

h 美国能源信息局预测全球页岩气开采形势。新华社华盛顿817日电,美国能源信息局近日做出预测,未来页岩气将是全球天然气产量增加的主要动力,到2040年,全球页岩气日均产量将是2015年水平的4倍,达到1680亿立方英尺。同期全球天然气日均总产量将增至5540亿立方英尺,与2015年相比增长约62%。该局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未来更多国家将能够开采页岩气,预计到2040年,美国、中国、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和阿尔及利亚6国的页岩气产量将占全球页岩气产量的70%。到2040年,美国页岩气日均产量将从2015年的370亿立方英尺增至790亿立方英尺,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70%;未来中国页岩气产量将持续增加,到2040年日均产量将突破200亿立方英尺,占中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例超过4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加拿大的页岩气产量将到2040年占该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例将升至近30%,但日均产量将不会超过100亿立方英尺。

舆情背景:美国能源信息局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建成了600多座页岩气井,2015年日均产量为5亿立方英尺;美国页岩气2015年的日均产量为370亿立方英尺;加拿大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2015年日均产量为41亿立方英尺。

h 必和必拓亏64亿美元 创史上最大财年亏损。中国证券报817日讯,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16日公布的业绩显示,由于对矿层价值的误判、巴西的洪灾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原因,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上一财政年度,该公司的年度亏损达到了创纪录的64亿美元,差于市场预期的亏损58亿美元,而上一财年为盈利19.1亿美元。

    舆情解析:专家分析,必和必拓公司上财年业绩还受到77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和费用影响,其中49亿美元涉及美国在岸石油部门减值,22亿美元涉及与淡水河谷合营巴西铁矿出现堤坝崩溃事故的拨备。此外,疲软的铁矿石、铜、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更是对利润构成直接影响。

h 美石油钻井平台数量连续增长。新华网815日讯,美国油服巨头贝克休斯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12日当周,美国活跃石油钻井平台数量较此前一周增加15台至396台,连续八周增长,创下2014年第一季度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舆情背景: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钻井平台总数降幅接近50%。而在20102014年的五年内,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平均每年增加216座。在2014年最高峰期,美国钻井平台数量曾超过1600个,随着油价持续走软导致相关生产意愿下降,2015年开始,钻井数量出现跳水式下滑并持续走低。然而,由于原油价格从今年2月份触及的12年低点反弹,石油钻探公司开始将闲置的石油钻机重新投入使用。

    专家观点:市场人士认为,美国油井数量持续回升对油价来说是坏消息,市场对原油供给过剩的担忧可能因此加剧。但另一方面,油井数量上升对于油田服务商则是利好。油田服务巨头哈里伯顿公司此前表示,美国油井数量在第二季度触底回升,预计下半年将保持温和上升,2017年实现显著增长。

h 越南煤炭矿产集团煤产量下降近一成。中国矿业网816日讯,据《越南经济时报》报道,2016年前7个月,越南全国净煤产量为1780万吨,同比增长2.7%。但越南煤炭矿产集团的煤产量同比下降9.6%。上半年,越南煤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各行业的需求,但由于需求下降,加上进口煤的冲击,越南煤炭行业面临很大困难

各地动态

²渤海湾西部潮间带地质取样完成。中国国土资源报818日讯,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渤海湾西部等重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组完成2016年潮间带及河流地质取样工作,获得了大量珍贵样品,将为推进海陆地质调查无缝对接提供基础资料。据悉,本次地质取样工作主要工作区包括天津—河北及莱州湾3米水深以浅的潮间带地区以及天津的海河、永定新河和河北的南排水河三条河流,累积完成表层沉积物样品312站位,备份样品238站位;海水样品43站位,海水悬浮体样品43站位;海水镭同位素样品60站位,现场水文多参数测试80站位,为进一步研究潮间带河流的基础地质和地球化学调查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²陕西延安发现超大型石盐矿 新增矿石资源量1113亿吨。中国国土资源报816日讯,记者从陕西省国土资源厅获悉,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延安地区首次发现一超大型石盐矿,新增石盐矿矿石资源量1113亿吨,相当于90个大型石盐矿床的规模,拓宽了陕北岩盐盆地向南延伸的范围,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方向。据悉,这一成果是从陕西厅批准设立的第二批省级地勘基金大型项目勘查过程中获得的。项目除填补延安地区无石盐矿的空白外,还首次发现陕北奥陶系岩盐盆地南缘具有成钾的有利条件,局部极有可能存在富钾区域,为在陕北继续寻找我国稀缺的钾盐矿资源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²青海柴达木盆地发现417平方千米富硒土壤。中国国土资源报818日讯,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近日宣布,继在青海东部地区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后,该院首次在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发现大面积连片富硒土壤共计417平方千米,富硒区内每千克土壤硒平均含量达0.47毫克,最大值为2.8 毫克,富硒土壤中农业耕作区为32.5平方千米,农耕富硒区每千克土壤均值为0.37毫克。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富硒土壤面积将进一步增加。

²广东将立法每10年开展一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中国国土资源报818日讯,《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草案送审稿)从即日起进入公开征询立法意见阶段。草案送审稿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每10年开展一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环保、农业等部门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食用农产品产地等土壤敏感区域至少每5年开展一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草案送审稿明确规定了几项重点行业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拟收回,或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具体包括: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等行业企业用地;火力发电、燃气生产和供应等设施用地;其他需要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建设用地。同时,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未按规定进行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不得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或土地流转等手续。此外,草案送审稿还将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制度。对受污染的耕地,各地可根据实际实施土壤修复。

 

投稿人:崔熙琳


 

 

 

 

 

 

 

 

 

 

地调舆情DI DIAO YU QING

本刊物由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支持

2016年第25期(总第203期)

主编:雒毅

联系电话:(010)66554979

副主编:方秋芸 崔熙琳

联系人:雒毅

责任编辑:李瑞

电子信箱:zxfw@cgl.org.cn

审核:单昌昊 李淑英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邮编:10008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