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关于安徽古代自然灾害研究的现实思考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安徽素有"多灾省"之称,从古代、近代安徽自然灾害对比研究中,不难发现,从西汉到清代前期,今安徽境内的水灾、旱灾的发生频率呈增长之趋势,其他灾害发生频率也不断增加,但从整体上来看,古代安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与近代安徽相比,还是较低的。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与不断发展的,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的打击巨大。我们的先人在防灾减灾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较为丰富的减灾抗灾理论,今天防灾减灾仍任重道远,而重点则在于科学救灾和法治救灾。
        
引文
[1]汪志国.近代安徽:自然灾害重压的乡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2]汪志国.宋前时期安徽自然灾害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11,25(1):89-92
    [3]汪志国.宋元时期安徽自然灾害探析[J].古今农业,2011(2):53-67
    [4]汪志国.明代安徽自然灾害述论[J].池州学院学报,2011,25(4):17-29
    [5]安徽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安徽省水旱灾害史料整理分析(公元前190~1949年)[R].合肥:安徽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81
    [6]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灾害综合研究组.灾害.社会.减灾.发展:中国百年自然灾害态势与21世纪减灾策略分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7]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地震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30-32
    [8]杨山昆,吴凤泉.再走淮河,再次惊心[N].南方周末,2004-05-27(01)
    [9]刘纯友,蒿彦.涡河水系生态系统恶化调查[EN/OL].[2010-12-18].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04/01/21/000547483.shtml
    [10]我省常见气象灾害情况[EB/OL].[2011-05-15].http://www.ahqx.gov.cn.
    [11]陈建丽,陈治.安徽农业仍受自然灾害影响旱涝损失47亿元[EB/OL].[2011-05-15].http://www.ah.xinhuanet.com.
    [12]国家农调总队.2003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763万[EB/OL].2003-03-02[2011-05-15].http://www.stats.gov.cn.
    [1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04-305
    [14]申曙光.灾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41
    [15]姚清林.灾害管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80
    [16]张润霞.安徽省主要自然灾害及综合减灾战略构思[J].自然灾害学报,1994(1):19-26
    [17]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48
    [18]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7-208
目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