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共同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要基础。本文构建了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分析和评价了安徽省2007—2013年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二者发展的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失调—优质协调"的过程。
        
引文
[1]翟雪玲,赵长保.巴西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J].世界农业,2007,(5):23-26.
    [2]尚欣.吉林省2001—2010年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5):67-69.
    [3]刘娟,等.重庆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1):66-72.
    [4]陈宝兰,王园.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2):21-28.
    [5]汪晓文,杜欣.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5,(8):121-124.
    [6]李伯华,等.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化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2):88-92.
    [7]李文忠,游斌.天津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度的研究[J].经济纵横,2014,(4):116-119.
    [8]张琳,邱少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4):124-139.
    [9]汤玲,等.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4):594-602.
    [10]刘凤雏.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11]王喜.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J].理论导刊,2007,(4):73-75.
目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