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安徽省城镇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评价研究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提升城镇土地利用效益,并促进其与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对于提高城镇化质量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安徽省城镇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城镇土地利用效益和城镇化水平未实现理想上的同步发展状态;2)安徽省大多城市城镇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水平耦合水平中等偏下,总体来看呈增加趋势;3)安徽省大多城市城镇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协调度在2010年以前以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为主,在2010年以初级协调为主;从时间演变上来看,在向好的协调状态发展。另外,由于协调度在空间上差异较为明显,导致同一格局内的不同城市差异较大。
        
引文
[1]朱天舒,秦晓微.城镇化路径: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问题[J].地理科学,2012,32(11):1348-1352.
    [2]胡杰,李庆云,韦颜秋.我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演进动力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4(1):25-30
    [3]张勇,汪应宏.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5(2):15-20.
    [4]徐选国,杨君.人本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质、特征及其可能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15-20
    [5]马德君,王科涵,胡继亮.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分析[J].财经科学,2014(3):131-140.
    [6]Wieand K.An extension of the monocentric urban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 to a multi-center setting:the case of the two-center city[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7(21):259-271.
    [7]Braid,R M.Optimal spatial growth of employment and residence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8(36):79-97.
    [8]廖进中,韩峰,张文静,等.长株潭地区城镇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30-36.
    [9]李永乐,吴群,舒帮荣.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104-110.
    [10]刘浩,张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10):1805-1817.
    [11]孙宇杰,陈志刚.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12,34(5):889-895.
    [12]李玉双,葛京凤,梁彦庆,等.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238-242,249.
    [13]郭施宏,王富喜.山东省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163-167.
    [14]张乐勤,陈素平,陈保平,等.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以安徽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4(2):75-81.
    [15]张明斗,莫冬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8-16.
    [16]李松,张小雷,李寿山,等.新疆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和谐度及时空分异[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3):23-30.
    [17]洪舒蔓,郝晋珉,艾东,等.基于人地关系的黄淮海平原土地整治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4):251-259.
    [18]韩瑞玲,佟连军,朱绍华,等.基于ARMA模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1):32-39.
    [19]朱琳,卞正富,朱环,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期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耦合关系分析—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54-59.
    [20]张锐,郑华伟.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3):10-14.
    [21]易平,方世明.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22]李裕瑞,王婧,刘彦随,等.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4,69(2):199-212.
    [23]孙东琪,张京祥,张明斗,等.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60-1071.
    [24]徐大伟,段珊珊,刘春燕.“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协同学和机制设计理论[J].农业经济问题,2012(2):8-13.
    [25]孙东琪,张京祥,张明斗,等.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60-1071.
    [26]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等.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2,32(4):450-457.
目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