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日本新泻县■神附近的地下地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正>1 前 言 作为新泻县北部地震震源的越后平原是一个濒临日本海,面积达2000km~2的冲积平原。在其地下约150m深处至亚地而的广大区域内,具有阶地的谷底平原被(第四纪)晚冰期以后的沉积物所掩埋(图1略)。 该平原为一周围由隆起的山地、丘陵环绕的,且呈南北方向延伸的沉降区域,并在地下叠覆着最大厚度可达3500m的第四系地层。从中新世后期开始,此区隆起及沉降的地壳运动特别明显。在大多数地区的平原与丘陵或者山地之分界处,既发育着平行的断层群,同时,岩层也形变为陡倾斜的挠曲带。所以,平原的边缘部是构造型不稳定地带,存在着达至地下深处的断裂。另外,尽管平原中心的第三纪地层构成了大型复向斜构造(图2),但是,在该区深部的第三纪中往往存在着储集油、气的小型背斜,甚至穹隆构造。在该区域分布着南阿贺、东新泻、紫云寺等油气田,在这些背斜的两翼屡屡具有断层。 迄今为至,在新泻油田带内,通过对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已获得地下数千米地层以及众多的地下地质资料。本文利用该地区已公开发表的资料作划下论述。2 越后平原北部的地质构造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