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5.12特大地震”遗迹及四川雅安地区古建筑遗存调查纪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正>暮春时节,蜀道苦旅,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年之前山崩地裂的湮灭与杀戮,如此残酷清晰地迫近着我们;万山丛中,岷江映秀,那场万劫不复的横逆之痛,依旧让我们感同身受:一年之间,流离者是否已安居,幼孤者是否已有爱,身伤者是否已复愈,求知者是否已获教,失亲者是否已得安宁?无论亲睹国殇悲情的映秀之秀,
引文
3 2008年6月10日,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前期选址及地震博物馆规划建设专家组正式提交《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遗址保护前期选址建议书》,据此,中国地震局、国家文物局以及四川省政府作出决定对北川县城、汶川映秀镇、绵竹东汽汉旺厂区、都江堰深溪沟等四处遗址进行重点保护。
    5 20世纪50年代,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辜其—先生考察平襄楼认为其内部结构“尚存宋风”,许多构件可能是宋元的原件。明人曹学撰《蜀中名胜记·雅州·芦山》载:“绍兴二十三年,徐闳中记,土人祀姜伯约,有庙,额曰平襄。”徐闳中,清康熙《芦山县志》考证,应为李闳中,南宋绍兴间任芦山县令。由此或可推测平襄楼建筑形制的渊源。
    6刘敦桢:《川、康古建筑调查日记》,载于《刘敦桢全集》第三卷,P282
    7刘敦桢:《川、康古建筑调查日记》,载于《刘敦桢全集》第三卷.P283.
    8《西康省调查芦山县的文物古迹情况》,载于《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3期P129- 130.
    10刘敦桢先生《川康古建筑调查日记》载东汉末樊敏碑,碑西向,偏北12°30′下承贔屃(自头至碑约长1m,后部为墙所掩,无法测量),乃汉碑中独见之例。碑身下宽1.26m,上宽1.15m。厚0.27m,高2.94m(内碑额高0.81m,篆刻处偏于左侧,与高孝廉碑同),穿径0.13m。碑前水田中,有二石兽俱翼,殆即天禄、辟邪之属。右侧者(即东北侧)长1.98m,高1.43m,宽0.42m,形制手法极与高颐墓石狮类似。碑之西北,复有石虎一.长1.50m,高1.11m,宽0.43m。)樊敏碑上护以亭。碑文为隶书,似经重刻多次,神韵尽失,仅上部篆额,犹具庐山真面目耳。”参见刘敦桢:《川康古建筑调查日记》,载于《刘敦桢全集》第三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P282。
    11曹丹:《四川省芦山县樊敏阙清理复原》,载于《文物》1963年第11期,P65-67
    12 2005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宇曾经对青龙寺大殿进行实地考察,对其形制特征及大木构造做法进行初步的研究,提出青龙寺大殿在柱梁体系与斗拱形制方面既??有元代殿堂大木结构的时代特点,也体现了四川地区古建筑的地域特色,并从中表现出一些更早时期通行于北方的建筑做法特征。此行青龙寺大殿的考察得到张宇同学的热情帮助,并惠赠《四川芦山青龙寺大殿考察》(未刊稿)供笔者参考,特此致谢。
    13参见张宇:《四川芦山青龙寺大殿考察》(未刊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宇提供。
    1刘敦桢.刘敦桢全集(第三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陈明达.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文物出版社,1998.
    3雅安市文物管理所.雅安石刻精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