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地下地质与沉积微相研究软件系统(英文)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软件系统是1993年6月为中国吉林油田研究开发完成的研究项目。本系统可在油田开发区充分研究若干勘探钻孔的岩心、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资料等基础上,建立互相关的地区性岩性和沉积微相模式,通过试验,选择最佳判别模式,再用数字化的测井资料判别每一口井的地下地质情况,建成各类数据库,用以绘成任何钻孔和任何层段的岩性柱状图和微相演化图。再用地震资料补白没有钻孔地区的地下地质情况,生成各砂组的岩性、微相和优势微相数据库。能绘制出任何砂组或层段的各种岩性厚度或各种比值等值线图、优势微相分布图、岩性的或微相的栅状对比图等,还有对应的油层物性柱状图和平面图。除二维图形外,亦可制作三维图形和各种叠加图形。本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份组成:1 实时应用软件部份1.1 基础沉积学研究软件包括以下几个程序(1)粒度分析程序;(2)相相关分析程序;(3)古流向分析程序;(4)古构造背景分析程序。1.2 测井资料数据处理软件包括以下几个程序(1)模拟曲线数字化程序;(2)曲线回放检查程序;(3)自动分层与连续取样程序;(4)建立判别式模型程序;(5)绘制岩性柱状图与微相柱状图程序;(6)建立砂组岩性和微相厚度数据库程序;(7)建立砂组优势微相数据库程序;(8)建立砂组栅状图数据库程序;(9)绘制栅状图程序。1.3 地震资料数据处理软件包括以下几个程序(1)求层速度程序;(2)求孔隙度、渗透率程序;(3)求砂泥岩比值程序;(4)求层厚和砂岩厚度程序;(5)初次组合程序;(6)建立最终组合数据库程序。1.4 油层物性研究软件2 专用数据库部分3 辅助制图软件部份4 系统工具软件部份上列基础沉积学研究软件,可以利用油田制作的粒度统汁资料和钻孔柱状图资料,分析判别地区性的沉积环境类型,建立地区性相模式。利用砾石或斜层理的统计资料直接恢复其原始产状,计算统计出古流向,再用砂质岩类薄片成份统计资料研究物源区的构造背景,分析沉积环境的演化规律。这些内容对研究油田构造和生储盖层及物性特征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测井资料的数据处理步骤是:将模拟曲线数字化;回放检查;分层取样;数据归类;建立若干种判别模型,用各种判别模型判别岩性和微相,绘制柱状图,对照取样钻孔研究实判效果,筛选和修定判别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砂组为单位的所有钻孔的岩性和微相厚度数据库;建立砂组优势微相数据库;砂组栅状图数据库等利用这些数据库资料绘制各种岩比等值线图、沉积微相分布图、栅状图等。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主要根据地震剖面的精度重新划分砂组或层段,利用测井资料的声波时差数据作为建模根据,在地震剖面图上选择适当位置截取补白孔。选取某个砂组或层段按一定深度读取波速值建成数据库,然后按层段计算层速度。根据判别模型计算层厚度和砂岩厚度,求砂泥岩比,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一般来说,地震补白孔主要是判别一个层段的岩相比例,对于沉积环境尚不能与测井相相比美。油层物性研究:重点是研究各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数据,建成数据库。可以制作柱状图和平面等值线图。本系统有一套规范化的数据文件,为了便于地区性对比研究,把所有钻孔数字化资料建成均一化的数据库和井位座标,砂组顶底深等基础数据库。在按砂组判别岩性和微相之后,生成每个钻孔的岩性、微相厚度数据库等,为随时制作各种图件时采用。为了便于本系统开发的各种图形及其生成的数据库能适应更多外设绘制图形设备,特将本系统的图文件均与 Auto—CAD 软件接口或生成 SURF 软件能直接使用的数据文件,便于绘制常规等值线图。因此把 Auto—CAD 和 SURF 软件选为本系统的工具软件。
This software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discriminant models based on the detailed compari- son studies between the sedimentological features of cores and the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ell loggings and seismic sections. Containing 3 parts i.e. basic sedimetological program,well log processing program and seismic processing program,the software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predict the oil/gas traps in Yingtai oil field of the Songliao Basin(NE China,Cretaceous)by the systermatic mapping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the detailed lateral correlation of thin bedded reservoir sand bodies.
引文
Liu Baojun,1980. Sedimentary petrology(in Chnese),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Beijing).
    Wang Renfeng,1990. Quantitative discrimnance of sedimentary facies using facies using well-logging.Earth Sciences(in Chinese).
    Yong Shihe and Chen Ganghua,1990. Auto-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with well-log,Petroleum Acts (in Chinese),Vol.11,No.4.
    Zeng Yunfu and Xia Wenjie,1986. Sedimentary petrology,(in Chinese),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Beijing).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