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山东农业发展的特点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引文
(1)《旧唐书》卷3,北京:中华书局1975,第43页。
    (2)《隋书》卷46,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1252页。
    (3)《新唐书》卷35,北京:中华书局1975,第916页;《旧唐书》卷8,第176页。
    (4)《史记》卷60,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2115页。
    (5)现有学界研究成果见张泽咸《汉晋唐时期农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234-244页;高凤林《隋唐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特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第35-38页;高凤林著《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第160-170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陈冬生,王赛时主编《山东经济史.古代卷》第276-314页,济南:济南出版社1998。
    (6)吴宏歧等: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J)。第四纪研究1998(1).P31。
    (7)王屯阝、王松梅:《近五千年来我国中原地区在降雨量方面的变迁》(J)。《中国科学》(B辑)1987(1).P110。
    (8)王屯阝《中原地区历史旱涝气候研究及预测》,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第4-6页。
    (9)缪启愉《四时纂要校释》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第3页。
    (10)[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87页。
    (11)[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第62页。
    (12)《全唐诗》卷216,北京:中华书局1960,第2253页。
    (13)《全唐诗》卷326,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3305-3306页。
    (14)张家诚等《气候与人类》,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第123-125页。
    (15)《全唐诗》卷179,第1826页。
    (16)《朝野佥载》卷4,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101页。
    (17)《太平广记》卷133,北京:中华书局1961,第946页。
    (18)魏光兴、孙昭民等有隋唐时期山东自然灾情列表,计雨水灾24次、霜雪灾4次、旱灾5次及蝗灾15次。见魏光兴、孙昭民主编《山东自然灾害史》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但其中漏列正史中部分记载,而其增列的方志记载,亦可见于正史。
    (19)《全唐诗》卷297,第3365页。
    (20)《水经注》卷24,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第386页。
    (21)《水经注》卷26,第413页。
    (22)《新唐书》卷38,第994页。
    (23)《入唐求法巡礼记》卷4,第150页。
    (24)《入唐求法巡礼记》卷4,第152页。
    (25)《全唐诗》卷216,第2253页。
    (26)《全唐诗》卷224,第2393页。
    (27)《全唐诗》卷224,第2391页。
    (28)《太平寰宇记》卷13,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259页。
    (29)胡道静《梦溪笔谈校正》卷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卷745页。
    (30)《新唐书》卷51,第1346页。
    (31)《全唐诗》卷73,第797页。
    (32)《全唐诗》卷285,第3264页。
    (33)《全唐诗》卷198,第2036页。
    (34)郝春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三卷》,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51页。
    (35)《四时纂要辑释》,第61页。
    (36)《入唐求法巡礼记》,第36页。
    (37)《入唐求法巡礼记》,第157页。
    (38)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第260页。
    (39)尚志钧辑复《新修本草辑复本第二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第254页。
    (40)《全唐诗》卷42,第528页。
    (41)《全唐诗》卷96,第1024页。
    (42)《酉阳杂俎》卷18,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174页。
    (43)《酉阳杂俎》卷18,第175-176页。
    (44)《朝野佥载》卷3,北京宫华书局1979,第68页。
    (45)[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24页。
    (46)《旧五代史》卷21,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288页。
    (47)《酉阳杂俎》卷2,第21页。
    (48)《太平广记》卷133,第937页。
    (49)《旧唐书》卷56,第2273页。
    (50)《太平广记》卷429,第2486页。
    (51)《太平广记》卷469,第3868页。
    (52)《太平广记》卷133,第946页。
    (53)《酉阳杂俎》卷9,第86页。
    (54)《酉阳杂俎》卷11,第107页。
    (55)《太平寰宇记》卷24,第497页。
    (56)《四时纂要校释》,第200页。
    (57)《太平广记》卷479,第3949页。
    (58)《旧唐书》卷56,第2266页。
    (59)《全唐文补遗》第4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第496页。
    (60)《全唐文补遗》第4辑,第496页。
    (61)《旧唐书》卷67,第2483页。
    (62)《小畜集》卷29,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第1086-294页。
    (63)《太平广记》卷330,第2622页。
    (64)《齐民要术校释》第二版,第29页。
    (65)《太平广记》卷271,第2131页。
    (66)《全唐文》卷817,第8605页。
    (67)《太平广记》卷172,第1268页。
    (68)《太平广记》卷395,第3156页。
    (69)《全唐诗》卷498,第5661页。
    (70)《全唐文》卷606,第6118页。
    (71)《全唐诗》卷867,第9814页。
    (72)《全唐文》卷390,第3969页。
    (73)《全唐诗》卷244,第2747页。
    (74)《隋书》卷30,第862页。
    (75)《全唐文》卷390,第3969页。
    (76)《全唐文》卷818,第8619页。
    (77)《隋书》卷30,第862页。
    (78)《全唐诗》卷178,第1815页。
    (79)《全唐诗》卷129,第1311页。
    (80)《全唐诗》卷654,第7520页。
    (81)《全唐诗》卷244,第2747页。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