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崔瑾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乡村振兴 ; 传承保护
  • 中文刊名:农业经济
  • 机构: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农业经济
  • 年:2019
  • 期:06
  • 基金:2017至2018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山西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域的规划研究》(课题编号:SSKLZDKT2017135)
  • 语种:中文;
  • 页:47-48
  • 页数:2
  • CN:21-1016/F
  • ISSN:1001-6139
  • 分类号:G122;F323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的精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驱动力,具有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实现产业兴旺等积极作用。但是因主体认知偏差、传承断层断档及开发利用不当等问题,造成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因此,应立足于现实问题,坚守文化立场,坚定以人为本,坚持创造性转化,通过提升主体的文化自觉性、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及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有效途径。
        
引文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2013.
    [2]刘正阳.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人民论坛,2018(7).
    [3]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