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城镇密集地区村镇发展与空间营建的协同变革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ynergy and Reform of Town and Village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Creation in Dense Town Area
  • 作者:洪亘伟 ; 刘志强 ; 于燕
  • 英文作者:Hong Genwei;Liu Zhiqiang;Yu Yan;
  • 关键词:城镇密集地区 ; 村镇 ; 空间扩张 ; 空间营建
  • 英文关键词:Dense town area;;Town and village;;Spatial expansion;;Spatial creation
  • 中文刊名:规划师
  • 英文刊名:Planners
  • 机构: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务处;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规划师
  • 年:2019
  • 期:03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365、5177838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2010-R2-7);; 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2015ZD27);;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及江苏省青蓝工程;;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SJLX16_0559)
  • 语种:中文;
  • 页:64-69
  • 页数:6
  • CN:45-1210/TU
  • ISSN:1006-0022
  • 分类号:TU982.29
摘要
城镇密集地区村镇的发展延续了城镇化的扩张模式,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文章以苏州太湖沿岸村镇为例,总结1990年以来村镇聚居空间扩张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其结构、形态的区域差异,剖析地区生态敏感性特征与空间扩张源于发展而又受制于发展的不可调和性,指出当前补救型生态维系的不可持续,并解读了新型城镇化对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生态要求,提出需要以村镇发展的非扩张转变带动空间营建的非扩张变革;倡导《新城市议程》中将城镇化作为化解矛盾的机遇和其"人人享有"的核心理念,探索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城—镇—村"整体互助包容的非扩张发展模式及与之匹配的空间营建模式,构建"城—镇—村"公共交通网络与区域生态一体化格局,营建多元复合的绿色村镇空间体系。
        Village development in dense town region has inherited expansion model of urbanization, and exacerbated its contradiction with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posing challenge to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per studies towns and villages around Taihu lake area, concludes their general character, structure, and form in spatial expansion,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nd spatial expansion, which makes ecological repair unsustainable. The paper proposes non-expansive town and village development as a reform with concepts from New City Agenda, studies its spatial model that integrates city, town, and village, establishes an integrated public transport and regional ecology layout, and creates a green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diversity.
引文
[1]胡秀媚,冯健.欠发达生态敏感区空心村整治规划体系构建—以宁夏西吉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12):91-99,173.
    [2]李琳,冯长春,王利伟.生态敏感区村庄布局规划方法—以潍坊峡山水源保护地为例[J].规划师,2015(4):117-122.
    [3]彭震伟,王云才,高璟.生态敏感地区的村庄发展策略与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3):7-14.
    [4]赵珂.城乡空间规划的生态耦合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5]黄维,艾海男,祖金利.重庆市柳荫镇农村环境整治工程设计实例[J].中国给水排水,2014(4):53-56.
    [6]陈开武.特色乡村的规划塑造—以徐州市倪园东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11):71-76.
    [7]翁一峰,鲁晓军.“村民环境自治”导向的村庄整治规划实践—以无锡市阳山镇朱村为例[J].城市规划,2012(10):63-67.
    [8]赵晨.要素流动环境的重塑与乡村积极复兴—“国际慢城”高淳县大山村的实证[J].城市规划学刊,2013(3):28-35.
    [9]王金岩,何淑华.从“树形”到“互动网络”—公交引导下的村镇社区空间发展模式初探[J].城市规划,2012(10):68-74.
    [10]许凯,杨寒.小微制造业村镇“产、村融合”空间模式研究—基于STING法的实证分析[J].城市规划,2016(7):57-64,73.
    [11]叶云,李斌琪.试析社会网络视角下多元主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结构平衡—基于湖北X村的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141-146.
    [12]赵天宇,刘宇舒.严寒地区村镇体系规划的绿色观及实现途径[J].规划师,2015(6):67-70.
    [13]洪亘伟,刘志强.村镇聚居空间撤并特征及优化趋势研究—以2000年以来的苏锡常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6(7):81-85,104.
    [14]杭春燕.中国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江苏先行先试为全国探索经验[EB/OL].http://www.zgjssw.gov.cn/yaowen/201702/t20170213_3609569.shtml, 2017-02-13.
    [15]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2014-03-16.
    [16]吕振霖.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3-128.
    [17]白秀玲,谷孝鸿,杨龙元.东太湖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湖泊科学,2006(1):91-96.
    [18]石楠.“人居三”、《新城市议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2017(1):9-21.
    [19]石崧.《新城市议程》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总体规划转型[J].规划师,2017(12):5-10.
    (1)苏州沿太湖段目前分布了望亭、通安、东渚、光福、胥口、临湖、金庭、东山、太湖新城(松陵)和七都10个镇。如图1所示,太湖沿岸的镇分布并不连续,主要由于行政区划属性已调整,将原有镇撤并为街道。
    (2)胥口和太湖新城(松陵镇)是通过镇区撤并获得可建设空间资源的典型代表。2000年以来经过多次撤并后,其建设用地总增幅分别达到184.8%、136.2%,年均增幅为9.0%、9.2%,在10个镇中位于前三,村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年均13.9%、21.55%的增幅领先于其他镇,但撤并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均小于撤并前,且小于2000年以来的年均增幅。
    (3)1995~2015年,各镇地区生产总值与各镇域内建设用地大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太湖新城0.967**、望亭0.953*、通安0.981**、东渚-、光福0.996**、胥口0.995**、临湖0.985**、东山0.971**、金庭0.985**、七都0.962**。其中,“*”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未算出数值,不存在相关性假设。
    (4)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太湖沿岸10个镇地区生产总值与各镇村镇建设面积相对大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0.942**、0. 880**、0.868**、0.925**,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
    (5)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而早在2013年,江苏省已出台《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并配套制定《生态红线监管考核暂行办法》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
    (6)统计数据分析显示,1994~2016年各镇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呈显著正相关,即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但1994~2016年各年度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不相关,即地区生产总值高的村镇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并不居于前列。
    (7)运用高德地图进行“城—镇—村”小汽车实时出行时间监测,“村—镇”平均耗时20分钟,“镇—城”平均耗时40分钟,“村—城”平均耗时60分钟,可达性水平整体较好。
    (8)苏州公安微警务平台监测的工作日“城—镇—村”道路车流量在上午8:00~9:00和下午17:30~18:30出现明显的拥堵。
    (9)运用高德地图进行“城—镇—村”公共汽车实时出行时间监测,“村—镇”平均耗时80分钟,“镇—城”平均耗时130分钟,“村—城”平均耗时150分钟,是小汽车出行耗时的2~4倍。
    (10)《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规定,“一级管控区是生态红线的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严禁一切与保护主导生态功能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11)《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规定,“二级管控区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