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态势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Xi Jinping's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hina's Response on the New developments to Climate Change
  • 作者:徐保风
  • 英文作者:XU Bao-feng;Periodical Center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气候变化 ; 新态势
  • 英文关键词:ecological civilization;;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limate change;;new development
  • 中文刊名: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 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 出版日期:2019-01-22 09:56
  • 出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01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YJC720030);;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4YBA40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4YJ03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社科预研项目(2014YY009);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5QY009)
  • 语种:中文;
  • 页:57-62
  • 页数:6
  • CN:43-1447/C
  • ISSN:1672-934X
  • 分类号:X321;P467
摘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契合气候公正的伦理诉求,为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发展状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度实践的可能性。在世界气候谈判中,中国经历了一个由积极参与到积极倡议的历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态势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气候应对领域的生动展现。
        Xi Jinping's idea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in line with the ethical appeal of climate justice,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stitutional possibility for realizing a highly harmonious state of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In the world climate negotiations,China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active participation to active initiatives.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China'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s part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new trend of China'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s a vivid demonstration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field of climate response.
引文
[1]徐保风.论实现气候公正的普惠性道德目标[J].伦理学研究,2018(5):37-42.
    [2]郭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源与流[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45-52.
    [3]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曼谷谈判闭幕[N].人民日报,2018-09-11.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30,230,233.
    [5]黄志斌,姚灿,王新.绿色发展理论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辨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108-113.
    [6]罗会钧,许名健.习近平生态观的四个基本维度及当代意蕴[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5,18.
    [7]张海波.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意蕴[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7-53.
    [8]《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当前我国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雏形为1990年设于当时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下的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
    (2)2004年,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合作出版了《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一书,通过科学分析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实质,提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应对行动是采取减排行动,并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减排的政策、措施、手段和国际合作。书中详尽记述和梳理了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进程、包括国际气候谈判、减排国际协议和监督机制,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3)该评估报告编写工作于2002年启动,在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的指导下,国家12个部门密切配合,组织了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研究,历经四年完成,于200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当时任科技部副部长的李学勇在发布会上说,《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是我国编制的第一部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国家评估报告,其意义,一是向国际社会进一步表明我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二是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事务提供科技支撑,为未来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4)2001年,布什上任时以“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为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当时的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得·肯特2011年12月12日在议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加拿大现在是世界上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2010年坎昆会议上,日本代表连续在不同场合宣称“永远”不会就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目标。2012年12月多哈会议上新西兰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他们不但拒绝接受提高减排力度和透明度方面的要求,同时还阻挠气候资金、绿色技术转让等谈判的进展,游离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阵营之外。这导致第二承诺期的减排雄心不足、环境漏洞突出,减排效力大打折扣;发展中国家关切的气候资金等重要问题也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5)2001年3月,美国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6)2012年,中国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协力促成《京都议定书》多哈修正案通过,并努力争取气候资金支持的延续。多哈修正案从法律上确保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实施,并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所列缔约方规定了量化减排指标,使其整体在2013年至2020年承诺期内将温室气体的全部排放量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18%。
    (7)这是史上第一份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减排协定,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
    (8)这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巴黎大会闭幕会议上发表演说中的内容之一。
    (9)2018年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正是这次讲话中正式提出的。
    (10)2018年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内容之一。
    (11)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12)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3)2001年3月,美国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