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东方学方法论批判反思中国话语体系构建范式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thinking the Construction Paradigm of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from the Critique of Orientalism Methodology
  • 作者:杨奎臣 ; 杨萍 ; 郭西
  • 英文作者:YANG Kuichen;YANG Ping;GUO Xi;
  • 关键词:东方学 ; 东方主义 ; 方法论批判 ; 中国话语体系
  • 中文刊名:新视野
  • 英文刊名:Expanding Horizons
  • 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潍坊医学院;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新视野
  • 年:2019
  • 期:02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上的犹太商人与跨生态交流(6-15世纪)”(17BSS016)
  • 语种:中文;
  • 页:125-130
  • 页数:6
  • CN:11-3257/D
  • ISSN:1006-0138
  • 分类号:D61
摘要
萨义德的《东方学》着眼于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开创了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萨义德对东方学的方法论基础进行了否定,揭示了东方学服务西方殖民东方的学术工具立场、西方中心的"我们—他者"二元对立思维、单一静止的本质主义类型化概括、丧失客观性的反经验阐释与表述等研究缺陷。但在批判的过程中其方法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漏洞,造成对东方学的部分误读。反思东方学的方法论基础,有助于审视处于东方学范畴内的中国研究,从"互构"视角寻求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方式,着眼于"我们"与"他者"的共同在场,内部与外部的双重视角,问题与研究的彼此观照,经验与理论的相互促动,坚定中国话语体系的中国表达。
        
引文
[1]张康之:《话语体系建构中的思维方式探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2]许晓琴:《东方学研究中的权力话语及运作机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19日,第13版。
    [3]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3-4页。
    [4]萨义德:《东方学》,第325页。
    [5]萨义德:《东方学》,第48页。
    [6]萨义德:《东方学》,第258页。
    [7]萨义德:《东方学》,第258页。
    [8]萨义德:《东方学》,第21-31页。
    [9]章辉:《如何理解〈东方学〉--兼谈学界对萨义德的批评与误解》,《北方论丛》2006年第2期。
    [10]杨念群:《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清史研究》2000年第4期。
    [11]黄宗智、强世功:《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学术界》2010年第3期。
    [12]郑杭生、费菲:《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整合困境的透析--兼谈社会互构论的理论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13]陈曙光、周梅玲:《论中国道路的话语体系建构》,《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1期。
    [14]苏力:《批评与自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87页。
    [15]黄宗智、强世功:《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学术界》2010年第3期。
    [16]周晓虹:《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17]杨春宇:《文明的多重普遍性:社会学本土化的主体、方式与对象》,《新视野》2018年第4期。
    [18]翟学伟:《试论本土性研究的正当性与可行性》,《管理学报》2017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