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京津冀非公经济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对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京津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非公经济作为拉动京津冀发展的主要引擎,其生态环境治理状况直接影响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加强非公经济生态环境治理是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的可靠保障。本文基于对京津冀非公经济生态环境治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就现存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促进京津冀非公经济生态环境治理规范化、法制化。
        
引文
[1]李学明.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玄松鹤,吴鹏宇.民营企业环境犯罪问题及对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3):91-97.
    [3]张学永.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J].人民论坛,2018(17):98-99.
    [4]杨洪刚.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及其选择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5]冯汝.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纵向环境监管体制的改革及实现———以京津冀区域为样本的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8):56-64.
    [6]吴天.刍议京津冀“十面霾伏”下的法律困境及其对策[J].河北企业,2017(6):193-1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