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强度人类活动引起的蕉门口河势变化及规划治理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n the changing river regime at Jiaomenkou caused by high intensity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strategies for planning and harnessing
  • 作者:胡晓张 ; 王汉岗 ; 杨聿 ; 陈军
  • 英文作者:Hu Xiaozhang;Wang Hangang;
  • 关键词:人类活动 ; 蕉门河口 ; 河势治理
  • 中文刊名:水利规划与设计
  • 英文刊名: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sign
  • 机构: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珠江水利委员会;
  • 出版日期:2019-01-10 16:06
  • 出版单位:水利规划与设计
  • 年:2019
  • 期:01
  •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7YFC0405900)
  • 语种:中文;
  • 页:15-21
  • 页数:7
  • CN:11-5014/TV
  • ISSN:1672-2469
  • 分类号:TV147
摘要
文章通过对蕉门河口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模型试验等手段,分析了高强度人类活动引起河势变化的大小及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蕉门、虎门、伶仃洋功能定位,研究提出蕉门河口治理应控制和调整凫洲水道分流比,理顺凫洲水道右侧岸线,减轻凫洲水道出流与虎门落潮流相互干扰,维持虎门-伶仃洋潮汐通道稳定。文章还进一步研究了蕉门河口治理措施及治理效果,凫洲水道进口落急分流整治方案在不增加上游行洪压力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
        
引文
[1]刘宁.我国河口治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利,2007(01):34-38.
    [2]王兆印,程东升,刘成.人类活动对典型三角洲演变的影响[J].泥沙研究,2005(06):76-81.
    [3]赵荻能.珠江河口三角洲近165年演变及对人类活动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
    [4]罗章仁.人类活动引起的珠江三角洲网河和河口效应[J].海洋地质动态,2004,20(07):35-36.
    [5]李春初,雷亚平,何为,等.珠江河口演变规律及治理利用问题[J].泥沙研究,2002(03):44-51.
    [6]陈军,袁建国.珠江河口综合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分析[J].人民珠江,2010(06):4-5.
    [7]王世俊,李春初,田向平.蕉门口发育演变及其对南沙港的影响[J].泥沙研究,2004(03):59-63.
    [8]许祥向.卫星遥感动态信息的应用——虎门、蕉门近期水沙特性及发展趋势分析[J].人民珠江,1990(05):2-7.
    [9]钟德馨.浅探蕉门及洪奇沥的口门治理[J].人民珠江,1989(03):44-48.
    [10]韩民,郭秋峰,等.山东省海河流域骨干河道河口规划及利用展望[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11):12-14.
    [11]陈文彪,陈上群.珠江河口治理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12]胡晓张.广州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对内伶仃洋滩槽演变的影响[J].水运工程,2011(06):94-99.
    [13]徐洪霞,刘倩倩,陈玺如,刘帅圣,李国卿.入湖河口湿地恢复与重建规划设计初探——以资兴市兴宁河入湖河口湿地为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9):113-116.
    [14]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科学研究所,珠江三角洲河口区潮流泥沙及含盐度耦合联解数学模型研究报告[R]. 2003(08).
    [15]吴小明,卢陈,吴门伍,杨裕桂.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泥沙试验方法及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03):64-6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