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几种不同复合化学絮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比较和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黄润芳
  • 关键词:絮凝剂 ; 配比 ; 投加量 ; PH值
  • 中文刊名:化学工程与装备
  • 英文刊名: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 机构:南平市政和环境监测站;
  • 出版日期:2019-08-15
  • 出版单位:化学工程与装备
  • 年:2019
  • 期:08
  • 语种:中文;
  • 页:320-323
  • 页数:4
  • CN:35-1285/TQ
  • ISSN:1003-0735
  • 分类号:X703
摘要
实验是通过化学絮凝预处理方法提高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效果。本实验考察了三种化学絮凝剂不同的配比、投加量及PH值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PAFCS(硫酸铝/氯化铁)的最优配比为4:1,最佳投加量体积比为6:1000,最佳PH值为7.0, COD最大去除率可达51.2%;确定了PASiC(氯化铁/硅酸钠)的最优配比为1:4,最佳投加量体积比为6:1000,最佳PH值为5.5, COD最大去除率可达65.1%;确定了PAC和PAM复合絮凝剂的PAC(40g/L)最佳投加量体积比为6:1000,PAM(4g/L)最佳用量体积比为1.5:1000,最佳的反应PH值为7.0, COD最大去除率可达70.3%。分别比较三种絮凝剂,PAC和PAM复合絮凝剂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以及潜在的经济优势,因此最终确定了PAC和PAM复合絮凝剂为最佳预处理絮凝剂。
        
引文
[1]王琳.城市固体废物渗滤液处理与处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2-13.
    [2]张兰英.垃圾渗沥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及去除[J].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2):184-188.
    [3]沈耀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2001, 14(4):6-15.
    [4]沈东升,何若,刘宏远.生活垃圾填埋生物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53-166.
    [5]张自杰.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836-837.
    [6]刘振儒,赵春禄,裴建文,等. Al(Ⅲ)和Fe(Ⅲ)共聚合及其混凝效果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1995,15(1):48-56.
    [7]张春晖.应用复合碱式氯化铝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1, 2(1):59-43.
    [8]沈耀良,杨栓大,王宝贞.垃圾渗滤液的混凝一吸附预处理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1999, 15(11):10-14.
    [9]傅平青.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铝铁的应用及动态模拟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 11(6):56-57.
    [10]罗道成,易平贵,刘俊峰.用聚硅酸铁铝对垃圾渗沥液进行预处理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25(3):129-130.
    [11]时文中,李灵芝,余国忠.聚合硅酸铝铁(PSAF)的制备与絮凝性能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 2003, 25(4):29-32.
    [12] Wang B Z. A pilot scale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high strength sanitary landfill leaehate[J].Europea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1997, 7(6):33-4O.
    [13]马青山,贾瑟,孙丽珉.絮凝化学和絮凝剂[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8:23-24.
    [14]沈东升,何若,刘宏远.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53-166.
    [15]沈耀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2001, 14(4):6-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