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正当防卫的适时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伟
  • 关键词:正当防卫 ; 适时性 ; 可预见性 ; 可延后性
  • 中文刊名:法制博览
  • 英文刊名:Legality Vision
  • 机构:上海政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5
  • 出版单位:法制博览
  • 年:2019
  • 期:15
  • 语种:中文;
  • 页:99-100
  • 页数:2
  • CN:14-1188/D
  • ISSN:2095-4379
  • 分类号:D924.1
摘要
作为保障公民及国家社会的合法权益的正当防卫制度,在实践中长期面临着适用标准难以统一、评价根据难以确定的困境。尤其体现在适时性符合标准的问题上,"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这一相对模糊的表达使司法工作者在处理相关案件时难以准确适用"正当防卫的适时时间"。在认定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间范畴时,我们必须对不法侵害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节点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与此同时,本文旨在明确正当防卫"适时"的时间范围,赋予正当防卫实施者对于何时允许其正当防卫以可预见性及可延后性,以便公民对于是否可以进行正当防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引文
[1]周国均,刘根菊.正当防卫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2]姜伟.正当防卫[M].法律出版社,1988.
    [3]郭泽强.正当防卫制度研究的新视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高格.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5]姜振丰.关于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的研究[J].刑事法律问题专题研究,1998:230-231.
    [6]郑晴.正当防卫时间条件界定之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5.
    [7]曾赛刚.预置防范装置行为的法律性质[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1.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七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29页.
    (2)陈兴良.正当防卫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3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