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法伦理学视阈下基因编辑技术的挑战与应对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ene Editing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Ethics
  • 作者:盛苏敏
  • 英文作者:Sheng Sumin;
  • 关键词:法伦理学 ; 基因编辑技术 ; 技术风险 ; 法律应对
  • 中文刊名:大连干部学刊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Official
  • 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大连干部学刊
  • 年:2019
  • 期:03
  • 语种:中文;
  • 页:53-58
  • 页数:6
  • CN:21-1409/D
  • ISSN:1671-6183
  • 分类号:D90-053;D912.1
摘要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在给人类诸多不治之症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伦理观和法律观产生重大冲击。面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可以从法伦理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基因编辑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难题和法律困境,如科技风险对于法伦理学基本原则:良知原则、人权原则、公平原则带来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法伦理学的应对建议,以期在技术发展与伦理法律传统之间保持动态均衡,实现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
        
引文
[1]贺建奎介绍了他的基因编辑,并说若是自己的孩子,愿第一个去试验![EB/OL].http://www.sohu com/a/278395305_162522,2018-12-23.
    [2]卢俊南,褚鑫,潘燕平,等.基因编辑技术:进展与挑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11).
    [3]什么是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发展历程[EB/OL]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22005.html.
    [4]项光海,王皓毅.靶向核酸酶介导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战[J].生命科学,2015(1).
    [5]范月蕾.基因编辑的伦理争议战[J].科技中国,2018(6).
    [6]Michael J.Sandel.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M]Boston: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07:75.
    [7]姜力骏.生殖细胞基因增强技术的伦理争议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4(8).
    [8][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214.
    [9]高秦伟.社会自我规制与行政法的任务[J].中国法学,2015(5).
    [10]洪雷.走向衰落的自我规制[J].行政法学研究,2016(3).
    [11]赵鹏.政府对科技风险的预防职责与决策规范---以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规制为例[J].当代法学,2014(6).
    [12][美]Neil Postman.技术垄断:文明向技术投降[M].蔡金栋,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54.
    [13][英]蒂莫西·A.O.恩迪科特.法律中的模降性[M].程朝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8.
    (1)关于法律本体究竟是什么的命题,学界主要分为分析实证法学和自然法学两大流派。本文以自然法学的观点为依据,认为法律中蕴含道德因素,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
    (2)近年来,多种新型高效的DNA靶向内切酶被发现并投入应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系统。本文将运用这三种DNA靶向内切酶的技术简称为靶向酶的缩写。
    (3)知情同意权具体表现是:必须披露医疗措施的目的、性质、手段、可能具有的风险,副作用以及医疗措施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影响,使患者能够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是否接受医疗措施和在何种程度上接受的决定,如果患者明确表示反对,无论医生医术多么高超、多么为患者着想,治疗结果对患者多么有利、甚至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医生的行为仍然可能构成侵权。
    (4)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提出的法治八项原则之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