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法典编纂中过错侵权条款应当明确规定违法性要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Necessity of Illegality elements stipulated in Fault Tort Clause of Civil code
  • 作者:刘静波
  • 英文作者:Liu Jingbo;
  • 关键词:民法典 ; 过错侵权 ; 违法性
  • 英文关键词:Compilation of Civil Code;;Fault tort;;Illegality
  • 中文刊名:新疆社会科学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 机构:新疆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5
  • 出版单位:新疆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02
  • 语种:中文;
  • 页:100-104+151
  • 页数:6
  • CN:65-1211/F
  • ISSN:1009-5330
  • 分类号:D923
摘要
违法性要件具有有效平衡"自由竞争"与"行为自由"价值冲突的独特功能,有助于妥善解决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侵权纠纷;将"违法性"作为独立构成要件能够给法官的裁判增加一个价值评判工具,有利于强调价值判断的法律属性,维护法官的依法独立判断。违法性要件与过错要件之间存在规范功能的区分,立法明确规定违法性要件与现行法的解释结论之间不存在明显突兀,符合我国民事法律传统,有利于维持我国民事法律的体系效应。在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过错侵权条款应当明确规定违法性要件。
        The Illegality elements have the unique function of balancing the value conflict between free competition and freedom of behavior effectively.It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disputes of tort relationship in modern society.Taking "illegality" as an independent constituent element can clearly add a value evaluation tool to the judge's decision,which is conducive to emphasizing the legal attribute of the value judgment and safeguarding the judge's independent judgment according to law.There is a distinction of normative function between illegality elements and fault elements.The legislation clearly stipulates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abrup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llegality element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conclusions of the current law,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tradition of civil law and beneficial to maintain the systematic effect of civil law in China.In the process of compiling Civil Code,the fault tort clause should clearly stipulate the illegality elements.
引文
(1)欧洲侵权法小组编著:《欧洲侵权法原则:文本与评注》,于敏、谢鸿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52页。
    (2)[奥]H.考茨欧编:《侵权法的统一:违法性》,张家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70页。
    (3)⑥ 陈聪富:《侵权违法性与损害赔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7,30、31、54页。
    (4)⑤ 石佳友:《〈法国民法典〉过错责任一般条款的历史演变》,《比较法研究》2014年第6期。
    (5)李承亮:《侵权行为违法性的判断标准》,《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
    (6)主张“三要件说”的学者以王利明和张民安为代表,主张“四要件说”的学者以杨立新和张新宝为代表。参见: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0—423页;王利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构建——以救济法为中心的思考》,《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82页;张民安:《作为过错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非法性与过错》,《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杨立新:《论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的侵权行为一般条款》,《法学论坛》2009年第3期;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58页。
    (7)[日]濑川信久:《民法709条“不法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转引自龙俊:《权益侵害之要件化》,《法学研究》2010年第4期。
    (8)我国侵权法实践中的相关案例参见罗东川主编的《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案例解读》(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23—26页)。
    (9)陈忠五:《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保护客体——“权利”与“利益”区别正当性的再反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31页。
    (10)[意]布萨尼、[美]帕尔默主编:《欧洲法中的纯粹经济损失》,张小义、钟洪明译,林嘉审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281页。
    (11)证据仅能证明事实问题。违法性作为法律上的价值评判,是不可能被直接证明的,原告还需要论证被告的行为构成违法,并以此说服法官。
    (12)[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第44页。
    (13)在2008年的侵权责任法立法研讨会上,张新宝指出,“在侵权法起草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民粹主义倾向,如‘有损害就应当有救济’‘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而侵权法不应当只考虑受害方的利益,而是应当同时考虑双方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考量”,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40247,最后访问时间:2012年2月1日。
    (14)⑥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第414—416、282页;张民安:《作为过错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非法性与过错》。
    (15)杨立新、张新宝、姚辉:《侵权法三人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14页。
    (16)相同的看法参见周友军的《侵权责任认定》(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193页)。
    (17)陈聪富:《侵权违法性与损害赔偿》,第55页。
    (18)于雪锋:《侵权法可预见性规则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58—60页。
    (19)胡长清:《中国民法债编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46年,第142页,转引自周友军:《侵权责任认定》,第194页。
    (20)龙俊:《权益侵害之要件化》,《法学研究》2010年第4期。
    (21)苏永钦:《理性立法告别手工业时代》,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24553,转引自周友军:《论我国过错侵权的一般条款》,《法学》2007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