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丝绸之路“新北道”中段路线及唐轮台城考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n Luntai City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Middle Section of New North Route of the Silk Rood
  • 作者:李树辉
  • 英文作者:Li Shuhui;
  • 关键词:交通路线 ; 瀚海 ; 轮台
  • 英文关键词:Traffic Route;;Big Desert;;Luntai County
  • 中文刊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英文刊名: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 出版日期:2019-09-25
  • 出版单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年:2019
  • 期:03
  • 基金:作者承担的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乌古斯钱币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18XMZ01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57-69+219-220
  • 页数:15
  • CN:11-2795/K
  • ISSN:1002-6800
  • 分类号:D691
摘要
丝绸之路"新北道"是贯穿中原与天山北麓乃至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分北、南两道。北道自今木垒县开始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西行。南道用于连通各守捉城,至六运故城后为避开今阜康市以西至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缘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1团、102团、103团所在的湖泊湿地而转向西北,抵达阜北故城后与北道相接。此后,道路沿沙漠南缘西行,过梧桐镇后又分为两道:一道向西南过五家渠、昌吉,经呼图壁、玛纳斯、乌苏、精河、霍城达于吉尔吉斯斯坦阿克贝希姆(碎叶)、哈萨克斯坦江布尔(怛逻斯);一道沿沙漠南缘向西北达于塔城。阜北故城位于以东两道和以西两道汇聚点,是轮台县治和轮台守捉驻地。六运故城是俱六守捉、瑶池都督府和轮台州都督府治所及静塞军驻地。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new north route consisted of the northern route and the southern route. From Mulein (木垒) county the northen route went toward the west along the south edge of Gurbantunggut Desert. The southern route was used to connect Defense Detachments,and diverge to the northwest at Liuyun Old City (六运故城) in today's Fukang (阜康) City to keep away from the lake wetland in Midong District,Urumqi and the 101st,102nd,103rd Regiment of the sixth Division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and jointed the northern route at Fubei Old City (阜北故城). Then the road went along the southern edge of Gurbantunggut Desert to the west,and divided into two routes at today's Wutong Town (梧桐镇): one went through Wujiaqiu (五家渠),Changji (昌吉),Hutubi (呼图壁),Manasi (玛纳斯),Wusu (乌苏),Jinghe (精河),Huocheng (霍城) to Ak-Beshim (Suiye/碎叶) in Kyrghyzstan,Jaunpur (Talas) in Kazakhstan; the other went along the southern edge of Gurbantunggut Desert to the northwest to today's Tacheng City (塔城). The new north route didn't run through Urumqi. Fubei Old City was the location of Luntai County and Luntai Defense Detachment,which was the rendezvous point of the two western routes and the two eastern routes; Liuyun Old City is the location of Jiuliu Defense Detachment (俱六守捉),Yaochi Dudufu (瑶池都督府),Luntai Prefecture Dudufu (轮台州都督府),Jingsai Army (静塞军).
引文
(1)李树辉:《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开通与兴盛》,《石河子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2)马大正、华立主编:《新疆乡土志稿·奇台县乡土志》,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1990年,第76—77页。
    (3)(清)王树枏等纂修:《新疆图志》卷79《道路一·孚远县》(东方学会重校影印本),文海出版社1965年版。
    (4)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西域图志校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页。
    (5)马大正、华立主编:《新疆乡土志稿·孚远县乡土志》,第46页。
    (6)李树辉:《瀚海新考——兼论〈辞源〉、〈辞海〉相关词条的释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4期。
    (7)(清)佚名撰:《旧刊新疆舆图·迪化县图》,清光绪三十二年铅印本,成文出版社1968年印行,第2页。
    (8)(清)王树枏等纂修:《新疆图志》卷71《水道五·乌鲁木齐河》。
    (9)[俄]Б.В.多尔别热夫著、佟玉泉译:《探寻别失八里遗址》,《新疆历史与文化》(2010—2011),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7—269页。
    (10)(清)萧雄撰:《西疆杂述诗》卷2“库尔喀喇乌苏”条,陕西道志馆1934年排印本,第36页。
    (11)(清)格琫额纂、吴丰培整理:《伊江汇览·台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1990年版,第79页。
    (12)许崇灏编著:《新疆志略》,正中书局1945年版,第238—239页。
    (13)参见(清)洪亮吉撰:《伊犁日记》,杨建新主编:《古西行记选注》,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6—374页。
    (14)参见(清)方士淦撰:《东归日记》,杨建新主编:《古西行记选注》,第419—432页。
    (15)参见(清)林则徐撰:《荷戈纪程》,杨建新主编:《古西行记选注》,第434—461页。
    (16)参见(清)昆冈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688《兵部·邮政·驿程一》。
    (17)《元史》卷14《世祖本纪十一》。
    (18)《元史》卷16《世祖本纪十三》。
    (19)《元史》卷22《武宗本纪一》。
    (20)《清实录》卷532,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丙寅。
    (21)(清)昭梿撰:《啸亭杂录》卷3《西域用兵始末》。
    (22)参见(清)和宁撰:《三州辑略》卷4《屯田门》,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第122页。
    (23)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西域图志校注》,第461—462页。
    (24)(清)徐松著、朱玉麒整理:《西域水道记》(外二种),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90页。
    (25)丁谦撰:《长春真人西游记地理考证》,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本,浙江图书馆1915年版,第9页。
    (26)(清)陶保廉著、刘满点校:《辛卯侍行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6页。按,此书脱一“古”字,兹据光绪丁酉养树山房刊印的六卷六册木刻本增补。
    (27)(清)萧雄撰:《听园西疆杂述诗》卷4《古迹十二首·轮台》,陕西通志馆1934年木刻本,第41页。
    (28)马大正、华立主编:《新疆乡土志稿·迪化县乡土志》,第6页;(清)李光廷:《汉西域图考》,乐天出版社1974年版,第245页。
    (29)(清)王树枏等纂修:《新疆图志》卷1《建置一·迪化府》(东方学会重校本)。
    (30)(清)丁谦撰:《元经世大典图地理考证》卷1《别失八里》。
    (31)林必成:《唐代“轮台”初探》,《新疆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刘维钧:《轮台和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陈戈:《唐轮台在哪里》,《新疆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钱伯泉:《轮台的地理位置与乌鲁木齐渊源考》,《新疆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苏北海:《岑参〈轮台歌〉的几个考证》,《人文杂志》1984年第1期;孟凡人:《北庭史地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6—112页;徐百成:《读诗试考唐轮台地望》,《新疆经济报》1992年3月21日副刊。
    (32)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2卷,台北商务印书馆、学生书局、三民书局1985年版,第602页。
    (33)程喜霖:《唐〈西州图经〉残卷道路考》,原载《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33—554页。又收入《新疆通史》编撰委员会编:《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隋唐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21—336页。
    (34)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5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第63—64页;《辞源》(修订本,1—4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028页,“轮台”词条;《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08页,“轮台”词条。
    (35)薛宗正:《唐轮台名实核正》,《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56页;薛宗正:《唐轮台县故址即今昌吉古城再考》,《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王博:《“昌吉”地名再考——兼谈唐轮台县及其城的位置》,《新疆通史》编撰委员会编:《“隋唐时期的新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打印本,第229—238页。
    (36)《新唐书》卷40《地理志四》。
    (37)何高济译:《海屯行纪·鄂多立克东游录·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5—16页。
    (38)参见何高济译:《海屯行纪·鄂多立克东游录·沙哈鲁遣使中国记》,第17页注释1。
    (39)陈戈:《新疆古代交通路线综述》,《新疆文物》1990年第3期。
    (40)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第356页。
    (41)参见何高济译:《海屯行纪·鄂多立克东游录·沙哈鲁遣使中国记》,第17页注释2。
    (42)《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庭州》,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34页。
    (43)参见李正宇:《新玉门关考》,《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注释12。
    (44)陈戈:《新疆古代交通路线综述》,《新疆文物》1990年第3期。
    (45)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第356页。
    (46)《通典·州郡四·北庭府》、《元和郡县志·陇右道·庭州》及两《唐书·地理志》皆不载该城,当非唐代所建。《西域水道记》明确称该城为“噶尔藏多尔济卓帐处”,见(清)徐松著、朱玉麒整理:《西域水道记》(外二种),第185页。此外,大破城遗址出土乾隆通宝和光绪通宝也可提供间接证据,详见李树辉:《大破城遗址及古牧地地名考释》,《历史在诉说——昌吉历史遗址与文物》,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105页。
    (47)薛宗正先生曾注意到北沙窝南缘的北道,但忽略了“碎叶道”在抵达“俱六城”(六运故城)后转向西北,抵近北沙窝南缘西行的路线,误将阜康—古牧地—昌吉一段视为必经路段(薛宗正:《唐轮台县故址即今昌吉古城再考》,《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这也正是导致其将今昌吉古城考证为唐轮台县故址的重要原因。
    (48)《太平寰宇记》卷150《陇右道·庭州》,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997页。
    (49)(元)耶律楚材著、向达校注:《西游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页。
    (50)(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杨建新主编:《古西行记选注》,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2页。
    (51)参见麻赫穆德·喀什噶尔:《突厥语大词典》卷1,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3页。
    (52)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83页。
    (53)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第356页。
    (54)冯承钧原编、陆峻岭增订:《西域地名》(增订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8页。
    (55)《元史》卷180《耶律希亮传》。
    (56)参见麻赫穆德·喀什噶尔:《突厥语大词典》卷1,第153页。
    (57)丁谦撰:《长春真人西游记地理考证》,第8—9页。
    (58)马大正、华立主编:《新疆乡土志稿·阜康县乡土志》,第35页。按,书中将“至迪化县界梧桐窝,东二十里至高湖浪”一句断为“至迪化县界梧桐窝东,二十里至高湖浪”,误。
    (59)马大正、华立主编:《新疆乡土志稿·昌吉县乡土志》,第87—88页。
    (60)《新唐书》卷221上《西域传上》。
    (61)《新唐书》卷221下《西域传下》。
    (62)《通典》卷174《州郡四·交河郡》,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558页。
    (63)(清)陶保廉著、刘满点校:《辛卯侍行记》,第428页。
    (64)《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3808页。
    (65)孙继民:《唐代瀚海军文书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页。
    (66)孙继民:《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军事文书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0页。
    (67)《新唐书·地理志四》称北庭都护府辖金满、轮台、后庭、西海四县,且明确称西海县为“宝应元年(762)置”。
    (68)《旧唐书》卷11《代宗本纪》。
    (69)《新唐书》卷50《兵志》。
    (70)孟凡人:《北庭史地研究》,第10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