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银行卡支付产业特许权价值和风险承担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Franchise Value and Risk-taking in the Bankcard Payment Industry
  • 作者:蒋小敏
  • 英文作者:JIANG Xiaomin;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 关键词:网络效应 ; 特许权价值竞争 ; 风险承担 ; 风险约束效应
  • 英文关键词:network externality;;franchise value competition;;risk-taking;;risk-constraining effect
  • 中文刊名:中国经济问题
  •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c Studies
  • 机构: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中国经济问题
  • 年:2019
  • 期:03
  • 语种:中文;
  • 页:124-138
  • 页数:15
  • CN:35-1020/F
  • ISSN:1000-4181
  • 分类号:F832.2
摘要
我国银行卡支付产业的业务许可制度通过准入限制给产业带来了特许权价值,但与此同时产业却呈现风险高发的态势。这与特许权价值假说是相悖的,该假说认为特许权价值具有内生的风险约束效应。本文以银行卡支付产业的网络效应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构建和案例分析,论证了当支付机构以序贯方式进入银行卡支付市场时,后进入支付机构不仅自身提供的服务风险水平比先进入支付机构的高,而且还推高了先进入支付机构和行业整体的风险水平。银行卡支付产业特许权价值不具有内生的风险约束效应,反而激励了支付机构采取风险更高的经营行为。
        Though the licensing system of the bankcard payment industry in China has created the franchise value through the entry restriction, the industry has gone into a high risk situation. It is contrary to the franchise value hypothesis, which argues that franchise value has endogenous risk-constraining effe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cutting point of the network of bankcard industry and demonstrates that as payment institutions enter sequentially into the bankcard payment market, the entry of new-coming institutions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industry's risk-taking. Franchise value of bankcard payment industry does not have endogenous risk-constraining effect,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regulations.
引文
[1] Boyd J.H.and G.D.Nicolo,2005,“The Theory of Bank Risk Taking and Competition Revisited,” Journal of Finance,60(3):1329-1343.
    [2] Demsetz R.S.,M.R.Saidenberg and P.E.Strahan,1996,“Banks with Something to Lose:The Disciplinary Role of Franchise Value,” Economic Policy Review,2(10):1-14.
    [3] Ghosh S.,2009,“Charter Value and Risk-taking:Evidence from Indian Banks,” 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3):270-286.
    [4] Gropp R.and J.M.Vesala,2001,“Deposit Insurance and Moral Hazard:Does the Counterfactual Matter?”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42(4):551-574.
    [5] HellmannT.F.,K.C.Murdock and J.E.Stiglitz,2000,“Liberalization,Moral Hazard in Banking,and Prudential Regulation:Are Capital Requirements Enoug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0(1):147-165.
    [6] HughesJ.P.,W.Lang,L.J.Mester and C.G.Moon,1996,“Efficient Banking under Interstate Branching,” 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28(4):1043-1071.
    [7] JonesJ.S.,S.A.Miller and T.J.Yeager,2011,“Charter Value,Tobin's Q and Bank Risk During the Subprime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63(5):372-391.
    [8] Katz M.L.and C.Shapiro,1985,“Net-work Externalities,Competition,and Compatibil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5):424-440.
    [9] Keeley M.C.,1990,“Deposit Insurance,Risk,and Market Power in Bank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0(5):1183-1200.
    [10] Konishi M.and Y.Yasuda,2004,“Factors Affecting Bank Risk Taking:Evidence from Japan,”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215-232.
    [11] Marcus A.J.,1984,“Deregulation and Bank Financial Polic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8(4):557-565.
    [12] Miera M.D.and R.Repullo,2010,“Does Competition Reduce The Risk of Bank Failur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3(10):3638-3664.
    [13] Martynova N.,L.Ratnovski and R.Vlahu,2014,“Franchise Value and Risk Taking in Modern Banks,” DNB Working Paper,No.430,July.
    [14] Niu J.J.,2012,“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ank Charter Value and Risk Taking,”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52(3):298-304.
    [15] Ren Y.and J.T.Schmit,2009,“Franchise Value,Competition and Insurer Risk Taking,” SSRN.
    [16] SalasV.and J.Saurin,2003,“Deregulation,Market Power and Risk Behavior in Spanish Bank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7(6):1061-1075.
    [17] Xing M.Q.,2014,“On the Optimal Choices of R&D Risk in a Market with Network Externalities,”Economic Modeling,(38):71–74.
    [18] Yassine B.,C.Rugemintwari and A.Tarazi,2016,“Charter Value and Bank St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SSRN.
    [19] 刁新军、杨德礼、胡润波,2008,“具有Stackelberg博弈和网络外部性的扩展Hotelling模型”,《系统工程》,第2期,第31-34页。
    [20] 封思贤、袁圣兰,2018,“用户视角下的移动支付操作风险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和LDA的分析”,《国际金融研究》,第3期,第68-76页。
    [21] 韩立岩、李燕平,2006,“中国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与风险行为”,《金融研究》,第12期,第82-91页。
    [22] 李燕平、韩立岩,2008,“特许权价值、隐性保险与风险承担——中国银行业的经验分析”,《金融研究》,第1期,第76-87页。
    [23] 刘士余,2014,“促进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中国金融》,第17期,第9-12页。
    [24] 曲创、刘伟伟,2017,“双边市场中平台搭售的经济效应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第5期,第70-82页。
    [25] 曲洪建、孙明贵,2010,“特许权价值和单体银行稳健性的关系研究”,《财经研究》,第12期,第62-17页。
    [26] 陶爱萍,2009,“网络产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
    [27] 徐华、谢宁、刘平,2010,“我国产险公司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的实证分析”,《保险研究》,第6期,第16-23页。
    [28] 胥莉,2007,《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联网通用与国际化发展》,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
    [29]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项目组,2016,“移动支付安全技术对数字货币的借鉴”,《中国金融》,第17期,第41-42页。
    [30]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8,《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支付机构1的最优位置应该是处于1/2处,此时1/2位置处的左右两边消费者都会购买支付机构1的产品。但由于两边的情况是完全相同的,此时支付机构1选择的风险策略与处于0端位置时风险策略选择是相同的,不同的仅仅是前者利润比后者多了一倍。因此,该假设不影响分析的结论。
    (2)用户在选择支付服务时,会在“快捷方便”与“安全”之间权衡比较(封思贤和袁圣兰,2018)。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7年对“用户使用移动支付原因分析”的调查,97.8%的用户选择“操作简单、方便”,91.2%的用户选择“无需携带现金或银行卡”,只有40.5%的用户会选择“安全性高”,表明了用户关注支付的便利性甚于安全性(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8)。因此,支付机构在提高便利性的投资f和降低风险性的投资g之间,会优先选择前者。
    (3)后进入者的支付便利性不能低于先进入者的,这意味着用于提升便利性的投资部分不能低于先进入者的。
    (4)因为且g″>0,后进入支付机构不仅比独占情形下支付机构的风险水平高,而且也比竞争情形下先进入支付机构的风险水平高。
    (5)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http://www.199it.com/archives/475000.html。
    (6)这里仅统计了监管机构发出的牌照数量,没有减去因违规撤销的牌照和牌照续展时因合并而注销的牌照。
    (7)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http://www.199it.com/archives/475000.html。
    (8)参见2016年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答记者问”,参见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119043/index.html。
    (9)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第三条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从机构成立时间和监管机构公布获取牌照的办法的时间来看,可以推测部分支付机构是为了申请获取支付牌照才从事支付业务的,这种投机行为必将加大支付行业的风险。
    (10)2018年9月,全球权威咨询机构《尼尔森报告》正式发布《2017年度亚太地区收单机构排名》,银联商务以53.8亿笔的收单交易笔数连续五年(即2013-2017年)蝉联亚太收单榜首;同时,银联商务全年高达2.8万亿美元(19.2万亿人民币)的全卡种收单交易金额远超榜单中其他九家收单机构全卡种交易金额的总和(1.1万亿美元),占据全亚太区前十大收单机构交易总金额的72.6%。
    (11)2016年7月,人民银行发出《关于二维码支付监管原则及要求的告知函》,提出“线下条码支付具有进入门槛低、便捷等特点,适用于对传统POS收银成本敏感的小商户的日常小额交易,定位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并要求相关机构加强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2016年6月28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向社会征求《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支付标记化技术规范》金融行业标准的意见。2016年8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发了《二维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2016年11月9日,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支付标记化技术规范》(JR/T 0149-2016)行业标准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12月1日起全面应用支付标记化技术。银行卡支付的标记化处理有利于降低敏感信息的泄露风险,确保交易账户安全。至此,经过两年半时间,条码(二维码)支付的风险问题才通过合理的市场地位、实施支付标记化技术等手段基本得到有效地解决。
    (12)支付宝因多次在客户权益、产品宣传、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违规,分别在2017年4月、2018年3月、2018年7月和2018年8月,被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人民银行杭州中支、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处罚3万元、18万元、60万元和412万元。
    (13)这里仅仅整理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开展的处罚情况,没有整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展的处罚,原因是:(1)各分支机构的处罚信息没有完全公开披露;(2)处罚的对象主要是支付机构在当地的分支机构或区域性机构。实际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处罚行为非常频繁。如2016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发布行政处罚公告,对安易联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处罚,处罚决定书文号是营管罚字[2016]18号,可以推断营业管理部(北京)在2016年已经处罚了18家次。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10月21日发布处罚公告,对云南银通支付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处罚,处罚决定书文号是昆明银罚字[2016]40号,可以推断昆明中心支行在2016年已经处罚了40家次。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10月25日发布处罚公告,对拉卡拉福建分公司给予处罚,处罚决定书文号是福银罚字[2016]26号,可以推断福建中心支行在2016年已经处罚了26家次。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12月15日发布处罚公告,对安徽长润支付商务有限公司给予处罚,处罚决定书文号是合银罚字[2016]18号,可以推断合肥中心支行在2016年已经处罚了18家次。
    (14)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全国发生多起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预授权业务特点套取发卡行额外信用额度的风险事件,涉及地区广、金额大。针对行业暴露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完善银行卡业务管理体系,4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规范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在行业自律层面,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于9月发布了《银行卡业务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指引》,全面梳理了发卡、受理、业务外包中蕴含的风险及应对措施。2014年9月,针对部分地区再度出现不法分子利用预授权完成冲正和预授权完成撤销冲正等业务套取发卡行额外信用额度的事件,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控措施防范银行卡预授权等业务资金风险的提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5)。
    (15)参见2017年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问题答记者问”,网址为:http://www.pbc.gov.cn/zhifujiesuansi/128525/128527/3234880/index.html。
    (16)王素珍,支付监管权限归属不清,两头监管待改进[EB/OL],http://mt.sohu.com/20160818/n464814235.shtml。
    (17)2017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对扫码支付做出了一定规范,规定使用静态支付扫码的单日交易金额不超过500元,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2018年4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发布会的发言指出:“从执行效果来看,实际上并不是很到位。相对而言,商业银行和大部分的支付机构执行比较到位,但是有个别支付机构在这方面还是明显执行不到位,在故意逃避。基本上还是玩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套。”“市场中有影响力的大机构,要带头依法守规。不能以为自己大而不能倒的机构,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管的机构,置这些规则于不顾。”从中可以看出,监管的权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