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戈载词与词学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样式之一,最初产生于民间,兴于隋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明,而清代词,无论从作品还是作家的数量上看都呈现出一种复兴的态势。考察词的萌芽、兴盛、衰微、复兴的过程,可知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因和乐之需而可歌、可演,因此而具有娱情、抒怀的社会功能,从而获得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后经文人的加工而逐渐雅化,在两宋时达到其发展的顶峰;元蒙入侵后,乐谱的遗失,伎人的逃散,语音体系的变化,新的音乐文学——曲的出现,都促使词的音乐性的逐渐丧失,随之而来的是元明时期词的衰微。
     清代词人痛心于元、明时期词的衰亡而奋起振救之,戈载作为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试图通过提出严守韵律的理论主张来维护词之本体性特征——音乐性,通过制定词韵书《词林正韵》为学词者确立一个统一的声韵规范,匡正人们用韵的谬误,他明确提出严守声律的词学观点:强调讲究韵律的重要性,主张严格地区分词韵与诗韵、曲韵,强调严审入声等等。他所走是与李清照“别是一家”之说以及南宋格律派一脉相承的“尊体”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戈载是词之传统的“守望者”与“维护者”。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以严守声律为理论和创作核心的后吴中词派,戈载的词学理论还影响到清代后期和民国初年的词坛。从词学史的角度看,戈氏还开启了词韵之学。
     戈载还积极地通过自己的创作去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虽然历史上许多词评家批评他的词作是“严守韵律以致词情不彰”,但是他的词集中也有大量的“文字音律,两臻绝顶”的佳作。戈载还通过编辑词选为倚声者指示一条进入“雅音”的路径,在选词时,形式上他坚持严格的韵律标准,内容上他继承浙派尊姜张,崇骚雅的词统,同时以周邦彦之“浑厚”和吴文英之“密丽”补救浙派空枵不实之弊。
The "ci" evolves from the people at first as one of the Chinese designs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revitalize o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hold on two Song, decline until yuan bright, and no matter from works, or writer's quantity demonstrate a kind of situation of Renaissance Qing Dynasty. Investigate the rudiment of the word, course of prosperity, rejuvenation on the decline, can know the word has close contacts with music. Word can song, can perform,mass foundation it is which obtain extensive because of having situation of giving pleasure to, function of pouring out one's heart, and then but gradually refined to take by processing of scholar, reach summit of development its when two Song. Yuan cover with invade, loss of music book, skill escape of people, pronunciation change of system, new music literature --Appearance of song, impel gradual lose of music of word, a following one yuans of bright period word on the decline.
     Clear pronoun people distressed on yuan, bright period decline and fall and rise, shake, rescue it of word, dagger-axe as among them one remarkable representative, attempt to safeguard the noumenonn characteristic of the word by putting forward and guarding the theory of the metre in verse rigidly and advocating year --Music, he establishes a unified sound norm for the person who studies word through making the book of rhyme of poems " straight musical sound of forest of the word ", rectify people spend falsehood of musical sound, he propose, guard rigidly sounds of word of law study the view clearly, put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metre in verse, maintain that distinguishes the rhyme of poems, rhyme, song musical sound strictly, put emphasis on examining and entering sound severely. What he walk " maybe one " saying, and rules and forms send Luis of" a of body " that come down in a continuous line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ith Li Qingzhao, traditional " persons who keep watch " and " guardian " that the dagger-axe is the word in year in this sense. Form back Wu middle term group taking guarding a sound of law rigidly as the theory and core of creat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m, dagger-axe word for year study theory influence will it be later stag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circle where to write words to a given melody for the early years still. Look in term of studying the history in word, the dagger-axe has also opened the studying of rhyme of poems.
     He go own theory of practice maintain through one's own creation actively also, though a lot of word comment house criticize word of him for make " guard rigidly metre in verse and clear to make a speech feeling " in history, but his word has a large number of fine pieces of writing of" the temperament of the characters, two is very attained " to concentrate on. Dagger-axe elect through editor word as person of rested on point out one route to enter " refined transliteration " still year, he adheres to the strict standard of metre in verse while selecting the word, inherit to send a ginger, one in Zhejiang, high to disturb refined word wind, and " dense and beautiful " of WenYing Wu remedy Zhejiang send the empty Xiao's unureal fraud with week Nation" simple and honest" of swallow at the same time.
引文
[1]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卷四,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蔡桢:《词源疏证》,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9月第1版
    [3]施蛰存:《词集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4]顾广圻:《顾千里集》,中华书局,2007年12月第1版
    [5]戈载:《词林正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6]房玄龄:《晋书·乐志》第三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
    [7]姜夔:《白石道人诗集》,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5月第1版
    [8]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
    [9]戈载:《翠薇花馆词》,嘉庆刊本
    [10]凌廷堪:《凌廷堪全集》,纪健生校点,黄山书社,2009年3月第1版
    [11]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2]陈水云:《清代词学发展史论》,学苑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13]姚蓉:《清代词派史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14]吴梅:《词学通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15]鲁国尧:《鲁国尧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16]崔海正:《明清词研究史稿》,齐鲁书社,2007年1月第2版
    [17]张宏生:《清词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18]沙先一:《清词传承与开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19]江合友:《明清词谱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20]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1991年11月第1版
    [21]方智范:《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2]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第1版
    [23]谢桃坊:《词学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24]谢桃坊:《中国词学史》,巴蜀书社,1993年
    [25]陈水云:《明清词研究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26]孙志强:《清代词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28]沙先一:《声韵探讨与词风演进》,文史哲,2008年第2期
    [29]沙先一:《吴中词派与嘉道词风》,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
    [30]刘红麟:《王鹏运声律论》,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26卷第6期
    [31]沙先一:《论清代吴中声律词派的形成及其特色》,《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
    [32]沙先一:《离合于浙常二派之间》,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2期
    ①顾千里:《词林正韵序》,施蜇存:《词集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892页。
    ②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8页。
    ①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689页。
    ②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六,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403页。
    ③吴梅:《词学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00页。
    ④方智范:《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8页。
    ⑤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第1版,第11页。
    ①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第1版,第87页。
    ①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卷四,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5545页。
    ②蔡桢:《词源疏证》,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9月第1版,第69页。
    ①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37页。
    ②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39页。
    ③沙先一:《声韵探讨与词风演进》,文史哲,2008年第2期,第141页。
    ①王鹏运:《词林正韵跋》,《四印斋刻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328页。
    ②沙先一:《声韵探讨及词风演进》,文史哲,2008年第2期,第141页。
    ①沙先一:《论清代吴中声律词派的形成及其特色》,《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第165页。
    ②房玄龄:《晋书·乐志》第三册,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第717页。
    ③姜夔:《白石道人诗集》,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5月初版,第24页。
    ①凌廷堪:《梅边吹笛谱自序》,《凌廷堪全集》第四册,纪健生校点,黄山书社,2009年3月第1版,第201页。
    ①张其锦:《梅边吹笛谱序》,施蛰存:《词集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574页
    ②顾千里:《词学丛书序》,施蛰存:《词集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902页。
    ①顾千里:《扁舟载酒词序》,王欣夫:《顾千里集》,中华书局,2007年12月第1版,第208页。
    ②顾千里:《吴中七家词序》,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737页。
    ③顾千里:《戈顺卿填词图序》,王欣夫:《顾千里集》,中华书局,2007年12月第1版,第215页。
    ①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560页
    ②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651页。
    ③袁枚:《答戈小莲书》,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五《小仓山房尺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9日第1版,第79页。
    ④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88页。
    ①王鹏运:《词林正韵跋》,《四印斋刻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328页。
    ②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35页。
    ①孙麟趾:《词径》,唐圭璋:《词话丛编》卷三,中华书局,1986年,第2553页。
    ②陈锐:《褒碧斋词话》, 唐圭璋:《词话丛编》卷五,中华书局,1986年,第4196页。
    ③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35页。
    ①顾千里:《词林正韵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3-5页。
    ②戈载:《姜尧章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39页。
    ③戈载:《姜尧章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40页。
    ①沙先一:《声韵探讨及词风演进》,文史哲,2008年第2期,第143页。
    ②沙先一:《论清代吴中声律词派的形成及其特色》,《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第165页。
    ①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37页。
    ②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37页。
    ③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38页。
    ④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38页。
    ⑤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39页。
    ⑥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39页。
    ①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40-41页。
    ②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41页。
    ③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41页。
    ④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42页。
    ⑤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三,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345页。
    ①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559页。
    ②戈载:《词林正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5页。
    ③戈载:《词林正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5页
    ④戈载:《词林正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5页。
    ⑤戈载:《词林正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6页。
    ①李佳:《左庵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123页。
    ②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8页。
    ③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4422页。
    ④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5页。
    ⑤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64-65页。
    ①毛奇龄:《西河词话》卷一,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568页。
    ②《四库全书总目》卷二〇〇,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1835页。
    ③《四库全书总目》卷二〇〇,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1835页。
    ④沙先一:《声韵探讨及词风演进》,文史哲,2008年第2期,第142页。
    ①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42-43页。
    ②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45页。
    ③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47页。
    ④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47-51页。
    ①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8页。
    ②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四,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255页。
    ③李佳:《左庵词话》卷上,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123页。
    ④王鹏运:《词林正韵跋》,《四印斋刻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328页。
    ⑤冯煦:《蒿庵论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74页。
    ⑥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4422页。
    ⑦谢桃坊:《中国词学史》,巴蜀书社,2002年版,第286页。
    ①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558页。
    ②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559页。
    ③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559-3560页。
    ①鲁国尧:《鲁国尧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第137页。
    ②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35页。
    ①顾千里:《吴中七家词序》,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737页。
    ②顾千里:《吴中七家词序》,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737页。
    ③顾千里:《吴中七家词序》,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737页。
    ①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一,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857页。
    ②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一,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852页。
    ③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一,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857页。
    ④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8页。
    ⑤蔡嵩云:《柯亭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4908页.
    ①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88-89页
    ①俞樾:《瘦碧词序》,郑文焯:《樵风乐府序》卷首,《清名家词》第10册,第3页
    ②江顺治《词学集成》卷三,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237页。
    ①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五,唐圭璋:《词话丛编》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558页。
    ②姚蓉:《明清词派史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202页。
    ③陈水云:《清代词学发展史论》,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295页。
    ④顾广圻:《顾千里集》,中华书局,2007年12月第1版,第278页。
    ①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五,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559页
    ②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五,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559页。
    ①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655页。
    ②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9页。
    ③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七,嘉庆刊本,第3页。
    ④戈载:《翠薇花馆词》卷六,嘉庆刊本,第3页。
    ①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一,嘉庆刊本,第1页。
    ②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一,嘉庆刊本,第1页。
    ③戈载:《翠微花馆词》卷一,嘉庆刊本,第2页。
    ①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五,嘉庆刊本,第9页。
    ②吴梅:《词学通论》第九章,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239页。
    ③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一,嘉庆刊本,第3页
    ④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嘉庆刊本,第4页。
    ①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嘉庆刊本,第1页。
    ②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嘉庆刊本,第1页。
    ③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二,嘉庆刊本,第4页。
    ①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五,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558页。
    ②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六,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2653页。
    ③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七,嘉庆刊本,第3页。
    ①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9页。
    ②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9页。
    ③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9页。
    ④戈载:《翠薇花馆词》卷四,嘉庆刊本,第12页。
    ①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一,嘉庆刊本,第6页。
    ②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二,嘉庆刊本,第14页。
    ③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一,嘉庆刊本,第11页。
    ①杨伯岭:《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第230页。
    ①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89-90页。
    ②王易:《词曲史》,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385页。
    ①戈载:《翠薇花馆词》卷八,嘉庆刊本,第12页。
    ②戈载:《周公谨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79页。
    ③戈载:《史邦卿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266页。
    ①戈载:《周公谨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79页。
    ②戈载:《周公谨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79页。
    ③戈载:《周公谨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79页。
    ④戈载:《周公谨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80页。
    ⑤戈载:《周公谨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80页。
    ①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9页。
    ②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9页。
    ③龙宇纯:《韵镜校注》,艺文印书馆,1999年,第283页。
    ④陈第:《读诗拙言》,引自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1991年11月第1版,第12-13页。
    ⑤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71-72页。
    ⑥朱彝尊:《词综》,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本,239页。
    ⑦戈载:《张叔夏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402页。
    ①戈载:《张叔夏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402-403页。
    ②戈载:《张叔夏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239页。
    ③戈载:《周美成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01页。
    ①张炎:《词源》,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二册,历代词话卷八,中华书局,1986年,第1246-1247页。
    ②戈载:《吴君特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47页。
    ③戈载:《吴君特词选跋》,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47页。
    ④孙麟趾:《词径》,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55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