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敬畏生命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对生命的敬畏为主线,通过文本分析、问题研究、理论推演,从主题解读、艺术传达、审美特质三个方面,来研究沈石溪动物小说,重点对其代表作进行归类分析,探寻其主题脉络,总结其叙事特点,评价其创作意义。
     沈石溪动物小说以独特的生命主题表达敬畏生命的思想。文本既有对人类生命的关照,也有对动物生命的关怀,并实现了包含人与动物在内的自然生命的哲学超越。沈石溪以独特的叙事方法传达生命主题。他改革了传统的人看动物,并通过动物看人和动物看动物,丰富了文本的视角;在物性原则下,用理想幻化现实,构建富于震撼力的情节;描摹动物的“情态”与“意态”,使动物行为源于内而达于外,塑造具有生命内涵的动物个体形象。
     沈石溪动物小说显示出生命主题下的独特审美品质。文本伸张了生命意识,揭示了生命哲学的内涵;以“无言”的冲击力和思辩的意趣,构成多层次的审美;构建了动物小说在儿童文学框架内的审美体系,守护了童心的自然原性和生命原性。
This study has a deep look at the Mr. Shixi Shen's zoofiction works with a reverence towards life impenetrating the whole article. It aims to mouse out the theme venation, sum up the depiction trait and evaluate the inditement meaning of Shen's zoofictio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xt analyse, issue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theory deduction by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his magnum opus.
     Mr. Shixi Shen's zoofiction takes life as a special subject to express the idea of respecting life which refers to both humankind and animals. What's more, it realizes a transcendency of lifeform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Shen used a unique narrative way to re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blind point of zoofiction literature effectively. The traditional human-centered angle of view was reformed and added with a new animal-centered way to enrich the visual angles of articles. Besides this, he idealized the reality in zoofictions to create vivid and heart-quaking works at the same time figuring out animal visuals full of life intension by successfully describing both expressions and manners of animals.
     To sum up, an unique aesthetic quality is indicated after the subject of life in Shen's fiction, which contains a strong living sense to uncover the philosophic connotation, a "wordless" wallop and an interesting trend of thought to constitute a multi-level aesthetic sense, and a aesthetic system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cluding zoofiction to guard the natural nature and life nature of children.
引文
1、施文青:《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审美价值》,《语文学刊》2001年6月第20页
    2、冯苓植:《漫谈动物小说》,阎纲主编 吴宗蕙选编《中国新时期小说鉴赏丛书——动物小说选》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第2页
    3、彭斯远:《中国当代动物小说论》,《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3月第39页
    4、方克强:《文学人类学批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年4月第1版第192页
    5、王泉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九人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第333页
    6、朱自强:《从动物问题到人生问题》,《儿童文学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第361页
    7、吴其南:《神奇下面是平常—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读解与评论》,《儿童文学研究》1997年第一期第37页
    8、(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陈泽环译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6年2月第1版第92、9页
    9、施荣华:《新时期动物小说的嬗变》,《云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第6期第82页
    10、沈石溪:《我和动物小说》,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21页
    11、施荣华:《新时期动物小说的嬗变》,《云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第6期第79页
    12、(英)约翰·伯格:《为何凝视动物》,《看》刘惠媛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第23页
    13、20、刘成纪:《生态学视野中的当代美学》,《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第54页
    14、施荣华:《沈石溪动物小说的文体自觉》,《云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6期第77页
    15、施荣华:《新时期动物小说的嬗变》,《云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第79页
    16、18、19 徐福伟、韩韬:《新世纪动物小说的审美特征》,《淄博师专学报》2007年第3期第67页
    17、(英)约翰·伯格:《为何凝视动物》,《看》刘惠媛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第13页
    21、韦苇:《十年崛起一条新山脉——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巡礼》,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1版第7页
    22、沈石溪:《动物的感情与灵性》,《少年儿童研究》2007年第11期第53页
    23、(法)加科·布德:《人与兽—一部视觉的历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第6页
    24、叶广芩:《所罗门王的指环》(后记),《老虎大福》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第226页
    25、朱自强:《从动物问题到人生问题》,《儿童文学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第360页
    26、27、28、沈石溪:《我和动物小说》,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1版第122页
    29、罗青:《狼道与人道》,沈石溪《狼王梦》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第400页
    30、施文青:《宏阔的文化视野》,《阴山学刊》1992年第1期第86页
    31、王泉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九人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第333页
    32、鲁枢元:《生态文艺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第386页
    33、(德)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陈永禹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年9月第1版第113-114页
    34、沈石溪:《我和动物小说》,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23页
    35、(荷)米尔·巴克:《叙述学》谭君强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年4月第1版第21页
    3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第1版第277页
    37、彭斯远:《中国当代动物小说论》,《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3月第42页
    38、沈石溪:《漫议动物小说》,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1版第53页
    39、(德)阿诺德·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何兆武、何冰译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年6月第1版 第12页
    40、李蓉梅:《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形象塑造视角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7月第52页
    41、彭斯远:《中国当代动物小说论》,《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3月第43页
    42、沈石溪:《漫议动物小说》,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1版第54页
    43、转引自李蓉梅:《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形象塑造视角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7月第54页
    44、46、胡亚敏:《叙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1版第119页、第22页
    45、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年7月第1版第21页
    47、沈石溪:《我和动物小说》,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 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24页
    48、冯苓植:《漫谈动物小说》,阎纲主编 吴宗蕙选编《中国新时期小说鉴赏丛—动物小说选》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第2页
    49、沈石溪:《漫议动物小说》,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 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52页
    50、许平辛:《“第三世界”动物明星的升起》,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 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56页
    51、朱自强:《从动物问题到人生问题》,《儿童文学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2005年12月第1版第360页
    52、53、朱宝荣:《20世纪欧美小说动物形象新变》,《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第26、27页
    54、朱宝荣:《动物形象:小说研究中不应忽视的一隅》,《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1期第117页
    55、韦苇:《以壮美赢得读者的沈石溪》,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45页
    56、61、方克强:《文学人类学批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年4月第1版第201页
    57、(美)彼得·辛格:《动物解放》祖述宪译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第15页
    58、(加)欧·汤·西顿《西顿动物小说》张煜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第4页
    59、转引自朱宝荣:《动物形象:小说研究中不应忽视的一隅》,《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1期第117页
    60、62、朱自强:《从动物问题到人生问题》,《儿童文学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第363、360页
    63、徐恒醇:《生态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14-15页
    64、班马:《前艺术思想》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312页
    65、金曾豪:《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动物小说》,《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
    66、沈石溪:沈石溪创作谈《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老鹿王哈克》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封三页
    67、68、王泉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九人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338、334页
    69、朱宝荣:《20世纪欧美小说动物形象新变》,《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第29页
    70、唐克龙:《动物的高贵与庄严:论叶广芩的动物叙事》,《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1月第88页
    71、沈石溪:《漫议动物小说》,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54页
    72、方卫平:《略论儿童文学的深度及实现方式》,《眼中有孩子 心中有未来—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文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102页
    73、沈石溪:《再浑厚些,再深沉些》,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81页
    74、徐恒醇:《生态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9页
    75、杨振昆:《动物题材的超越与象征》,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 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39页
    76、89、韩进:《大自然法则与人类文明——评“中国最新动物小说”丛书》,转引自:彭斯远:《中国当代动物小说论》《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3月第41、43页
    77、78、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第261、281、297、285页
    79、沈石溪:《骆驼王子》写在前面的话 昆明:晨光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2页
    80、81、官晋东:《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审美流向研究》,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42页
    82、施荣华:《沈石溪动物小说的文体自觉》,《云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第81页
    83、萧平:《儿童文学与自然》,《眼中有孩子 心中有未来——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文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303页
    84、高洪波:《略论近年来动物小说创作》,《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二)》蒋风主编 太原:希望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564页
    85、88、班马:《前艺术思想》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153、152页
    86、97、班马《中国儿童文学批评与构想》武汉:湖北少儿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第170、67页
    87、王永洪:《八九十年代中国少年小说现象研究》,《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王泉根主编 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第165页
    90、金曾豪:《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动物小说》,《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
    91、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第130页
    92、曹文轩:《动物小说:人间的延伸》,《儿童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第4页
    93、刘先平:《儿童探险小说的审美效应》,《眼中有孩子 心中有未来——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文集》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155页
    94、98、王泉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九人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342、341页
    95、转引自唐池子:《第四度空间的细节》 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第124页
    96、许平辛:《“第三世界”动物明星的升起》,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 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48页
    1、蒋风主编.《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二)》.太原:希望出版社,1988年版
    2、班马著.《中国儿童文学批评与构想》.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3、汤锐著.《比较儿童文学初探》.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4、少年儿童出版社编.《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文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5、滕云著.《寻觅童年》.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版
    6、杨实诚著.《儿童文学美学》.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刘绪源著.《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8、班马著.《前艺术思想》.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9、刘鸿渝主编.《云南儿童文学研究》.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版
    10、王泉根著.《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
    11、唐池子著.《第四度空间的细节》.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12、王泉根主编.《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
    13、朱自强著.《儿童文学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朱自强主编.《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版
    15、方克强著.《文学人类学批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6、韩民青著.《当代哲学人类学》第一卷人类的本质:动物+文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7、郑慧子著.《批判与建构——一个关于文化的未来发展的构想》.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徐恒醇著.《生态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鲁枢元著.《生态文艺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0、(德)孙志文著.陈永禹译.《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
    21、(法)阿尔贝特·史怀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法)加科·布德著.李扬等译.《人与兽——一部视觉的历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23、(德)阿诺德·盖伦著.何兆武等译.《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4、(美)彼得·辛格著.祖述宪译.《动物解放》.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版
    25、(英)约翰·伯格著.刘惠媛译.《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英)福斯特著.《小说面面观》.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
    27、申丹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8、(荷)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9、胡亚敏著.《叙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阎纲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鉴赏丛书——动物小说选》.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1、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编.《世界动物故事100篇》.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
    32、叶广芩著.《老虎大福》.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3、(美)杰克·伦敦著.王人敏译.《野性的呼唤》.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4、(加)欧·汤·西顿著.张煜译.《西顿动物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1、施文青.《宏阔的文化视野》.《阴山学刊》.1992年第1期
    2、施荣华.《沈石溪的文体自觉》.《云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5年12月
    3、胡君靖.《关于动物小说美学特征的思考》.《鄂州大学学报》.1995第2期
    4、吴其南.《神奇下面是平常》.《儿童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5、曹文轩.《动物小说:人间的延伸》.《儿童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6、施荣华.《云南儿童文学作家群研究》.《云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6期
    7、施荣华.《新时期动物小说的嬗变》.《云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6期
    8、施荣华.《沈石溪生命文化的美学追求》.《云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11月
    9、施文青.《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审美价值》.《语文学刊》.2001年6月
    10、刘成纪.《生态学视野中的当代美学》.《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
    11、彭斯远.《中国当代动物小说论》.《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3月
    12、唐英.《从动物小说兴起看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8月
    13、朱宝荣.《20世纪欧美小说动物形象新变》.《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
    14、朱宝荣.《拟实型动物形象的主题取向》.《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6月
    15、沈石溪.《从动物角度审视人类》.《文艺报》.2004年11月13日第002版
    16、朱宝荣.《动物形象:小说研究中不应忽视的一隅》.《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1期
    17、马亮静.《试析沈石溪笔下狼形象的母爱》.《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18、马亮静.《论沈石溪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第4期.
    19、金曾豪.《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动物小说》.《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
    20、唐克龙.《动物的高贵与庄严:论叶广芩的动物叙事》.《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1月
    21、李蓉梅.《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形象塑造视角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7月
    22、徐福伟、韩韬.《新世纪动物小说的审美特征》.《淄博师专学报》.2007第3期
    23、谢少卿.《西顿与沈石溪动物小说比较》.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
    24、郑朝琳.《西顿动物小说管窥》.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4月
    25、李亮.《杰克伦敦动物小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5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