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桑德尔公共哲学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桑德尔的公共哲学思想源泉可以远溯至亚里士多德,并受到黑格尔、托克维尔和阿伦特哲学思想的直接影响。作为共同体主义和共和主义的知名代表人物之一,桑德尔着力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进行了多方面批判。桑德尔认为,权利优先于善的自由主义信条预设了自我优先于目的,他称这种自我为“无牵无挂的自我”,即不受任何非自由选择的义务和关系的束缚。按照权利优先于善的主张,政府必须采纳一种自愿论政策,在各种相互竞争的良善生活观之间持守中立。桑德尔以美国建国以来的社会历史为依据,证明美国主流社会从来没有过同时拥有歧义丛生的价值观的情况,而在逐渐转向国家中立原则的过程中,自由主义丧失了道德的和公民的声音。
     但桑德尔否认自己是一名共同体主义者,有别于共同体主义者,他认为道德价值并非基于各种共同体的相对主义的,而是可以通过公共慎思呈现的目的性事实。桑德尔倾向于公民共和主义,他认为我们应该追求公共利益以取代维护道德争议行为的个人权利,即,放弃权利政治学、倡导公益政治学。桑德尔认为道德主体(政治主体)必须是“构成性自我”,即接受和认同共同体目的并积极实践公共善的公民。一旦我们认识到自我不可能与共同体相分离,权利就必须建立在公共善之上。与之相应,政府不能对个人的良善生活观保持中立,而是必须通过制度努力培育公共价值和团结一致,这些制度包括乡镇、学校、宗教以及各种维持德行的职业,它们塑造了一个民主的共和国所要求的“心智的品质”与“心灵的习性”。民主政体的良好运作需要复兴公共生活。为此,首先必须重塑公民资格,使得公民具有归属感、对集体的关心以及和共同体命运休戚与共的道德联系。其次必须扩展公共空间,促使政治权力和公民活动场所扩散,培养公民自治和政治参与。
The public philosophy of Michael Sandel comes from Aristotle and benefits sufficiently from the thought of Hegel, Tocqueville and Arendt. As a well-known representative of communitarianism and republicanism, Sandel focus largely on criticisms of Rawls and liberalism in many ways. According to Sandel, the liberal principle that the right is prior to the good presupposes that the self is prior to its ends. Sandel refers to the self understood in this way as the unencumbered self, unencumbered by any obligations or relationships not freely chosen. With regard to the liberal principle that the right is prior to the good, it goes as goes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state should adopt Voluntarism as policy, and that the state ought to remain neutral regarding competing conceptions of the good life. And by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Sandel demonstrates the social mainstream did not posses the different values on the same time and attempts to show how liberalism "lost its moral and civic voice" in turning toward the principle of state neutrality.
     But Sandel denies he is a communitarian because, unlike communitarians, he thinks that moral values are not relative to communities but are objective facts discoverable through public deliberation. Sandel's alternative to liberalism is civic republicanism, he thinks that we should abandon the strategy of appealing to individual rights in defense of morally controversial behavior and adopt instead the strategy of appealing to the public good, that is, renounce politics rights-based and advocated politics common good-based. Sandel holds that moral agency (political agency) should be "constituted self as citizen accepting and approving aims of community. Once we realize that selve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ir community, there will be little objection to deriving rights from a consideration of the common good. And it follows that the government cannot be neutral with regard to the individual conceptions of the good life. Rather, the government must seek to foster the communal values and the communal bond, through institutions such as townships, schools, religions, and "virtue-sustaining occupations" that form the "character of mind" and "habits of the heart" that a democratic society fosters. Statecraft needs a revitalized civic life. So, firstly, it's necessary to reform citizenship and make citizens have a sense of belonging, a concern for the whole, a moral bond with the community whose fate is at stake. Secondly, we must develop public space by proliferating sites of civic activity and political power, and then equip citizens for self-rule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引文
2《论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桑德尔访谈录》,刘婵琪译,转引自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368.
    Michael J. Sandel. Public Philosophy: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pp.252.参见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以及《论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桑德尔访谈录》,刘婵琪译,转引自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356.
    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序言12.
    5韦伯.学术与政治[M].钱永祥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0.
    6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程炼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2.
    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序言14.
    8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560.
    9卞崇道、林美茂:《公共哲学:作为一种崭新哲学的视野》,载于佐佐木毅、金泰昌主编《21世纪公共哲学的展望》,卞崇道、王青、刁榴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总序第1页。
    10李之美:《公道与公学:日本公共哲学研究的特点及启示》,载于《光明日报》2012年1月7日第10版。
    11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22.
    12参见任剑涛:《“公共”的政治哲学:理论导向与实践品格》,载于《哲学研究》2010年第7期;周菲:《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载于《新华文摘》2005年第13期。
    13周菲:《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载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4卞崇道、林美茂:《公共哲学,作为一种崭新学问的视野》,《公共哲学》译丛总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卞崇道:《日本的公共哲学研究述评》,载于《哲学动态》2008年第11期。林美茂:《公共哲学在日本的研究现状与基本视点》,载于《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3期。
    15李之美:《公道与公学:日本公共哲学研究的特点及启示》,载于《光明日报》2012年1月7日第10版。
    16万俊人:《公共哲学的空间》,载于《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
    17任平:《新全球化时代与21世纪公共哲学》,载于《江海学刊》1999年第3期。
    18卞崇道:《日本的公共哲学研究述评》,载于《哲学动态》2008年第11期。卞崇道、林美茂:《公共哲学,作为一种崭新学问的视野》,《公共哲学》译丛总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9江涛.公共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序言1-14.
    20张铭:《公共哲学与后现代》,载于《江海学刊》1999年第3期。
    21袁祖社.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研究——当代“公共哲学”的理论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参见袁祖社:《“公共哲学”与当代中国的公共性社会实践》,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多元主体的异质共在与类群生活正当性的公共哲学辨识——“新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化与公共生活真实》,载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全球化与市场社会“公共生活”合理性的理性审视与价值吁求——现代“公共哲学”的理论背景、实践旨趣及其含义识辨》,载于《哲学动态》2004年第3期。
    22王南湜:《哲学的分化:公域哲学与私域哲学》,载于《江海学刊》2000年第1期。
    23张国清:《和谐:一种提倡兼容的公共哲学》,载于《哲学研究》2005年第6期。
    24朱士群:《政治存在、政治价值和政治话语——试论作为公共哲学的政治哲学》,载于《学术界》2000年第3期。
    25任剑涛:《“公共”的政治哲学:理论导向与实践品格》,载于《哲学研究》2010年第7期。
    26何怀宏:《公共哲学的探索》,载于《哲学动态》2005年第8期。
    27陈建平:《公共哲学视野下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探析——一种对“新公共服务”的读解》,载于《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4期。
    28乔耀章:《公共行政与公共哲学》,载于《江海学刊》1999年第3期。
    29方世南:《公共哲学与作为公共权力机构的政府行为》,载于《江海学刊》1999年第3期。
    30李明、李京晔:《公共产品理论的公共哲学思想基础:关系探析及本土化路径》,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
    31邵云贺、杨晓婷:《从公共哲学的角度看技术哲学的趋势》,载于《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32万俊人:《公共哲学与现代媒体》,载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3唐小俊:《教育改革中的价值共识:何以及如何可能——一种公共哲学的视角》,载于《教育导刊》2009年六月号上半月。
    34江宜桦:《儒家思想与东亚公共哲学——以“和而不同”意旨之分析为例》,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35袁祖社:《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研究——当代“公共哲学”的理论视角》,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6顾肃:《重建中国公共哲学的反思与设想》,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7刘明:《“后兴国家”的公共哲学——对传统的解构,抑或重构?》,载于《文教资料》2008年第7期。
    38朱坤容:《国内公共哲学研究述评》,载于《哲学动态》2006年第2期。
    39张法:《主体性、公民社会、公共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史上的三个重要观念》,载于《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40张朝霞、秦菊波:《公共性话语兴起的制度与观念变迁——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公共哲学形态说起》,载于《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41韩震:《公共社团主义的兴起及其理论》,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42万俊人:《当代美国社会伦理学的新发展》,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43俞可平:《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44韩震、李伟:《桑德尔对罗尔斯“自我”概念的批判》,载于《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45应奇:《正义还是德性——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的一个侧面》,载于《哲学动态》2000年第2期。
    46高信奇:《道义论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救治——迈克尔·桑德尔的正义理论》,载于《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47寇东亮:《德性优先于权利——对社群主义伦理的一种解读》,载于《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1月号。
    48顾肃:《评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理论挑战》,载于《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9王云萍:《人的规定性:个人还是社群——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人”概念之争》,载于《福建论坛》2004年第9期。
    50资琳:《制度何以为凭?——兼评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载于《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51孙云峰、安克娴:《批判新自由主义视野中的社群主义自我观》,载于《唯实探讨》2005年第8期。
    52应奇、周建华:《社群主义的自我观——兼评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载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5月号。
    53张小玲、应奇:《徘徊于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之间——以桑德尔对权利自由主义的批判为例》,载于《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
    54曾纪茂:《自由主义公共话语的困境——桑德尔对美国宪政观与政治经济观的反思》,载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55朱慧玲:《桑德尔与卢梭之共和主义思想比较》,载于《求是学刊》2009年第3期。
    56朱慧玲:《共同体主义还是共和主义?——桑德尔政治哲学立场评定与剖析》,载于《世界哲学》2011年第3期。
    57姚大志:《桑德尔的人类学重构及其还原》,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1期。
    58姚大志:《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道德基础》,载于《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59汪建达、吴新民:《论桑德尔对罗尔斯新社会契约论的批判——兼与姚大志先生商榷》,载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号。
    60弗里弦伯格、张东锋:《公平正义与社会契约的当代意义》,载于《浙江学刊》2002年第3期。
    61曹瑞涛:《政治世界中的交流工具——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思想,及其对桑德尔反驳的回应》,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62王立:《论桑德尔对罗尔斯的批评》,载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63黄迎虹:《国家必须中立么——论桑德尔对政治自由主义的批评》,载于《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64李伟:《政治理性:认知理性还是公共理性——论桑德尔对罗尔斯理性观的挑战》,载于《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65骆夷:《桑德尔“善优先于权利”思想述评》,载于《哲学研究》2010年第2期。
    66李伟:《正义与公共善孰为优先——论桑德尔与罗尔斯政治观的分歧》,载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67贾中海:《正当与善——桑德尔对罗尔斯“正当优先于善”的批判》,载于《北方论丛》2006年第2期。
    68路绪锋:《以“正义内在于善”反对“权利优先于善”——桑德尔对罗尔斯权利与善关系理论的批判》,载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69张再林:《西方社群主义与儒家政治哲学》,载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号。
    70刘化军:《社群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剖析》,载于《人文杂志》2005年第5期。
    7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958.
    72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卷)[M].刘莘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19.
    73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34.
    74马克·克拉迪斯.对自由主义的社群主义辩护A Communitarian Defendence of Liberalism:Emile Durkheim and Contemporary,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转引自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04.参见俞可平.社群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18.
    75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06—307.参见俞可平.社群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21—124.
    76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523.
    77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83—304.
    78顾肃:《评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理论挑战》,载于《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79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59-60.
    80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16.
    81 Michael J. Sandel. Public Philosophy: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pp.162.
    82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77.
    83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40.
    84聂敏里选译.20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41.
    8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8.
    8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9.
    8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275-276.
    8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47,57.
    89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4.
    90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2.
    9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5.
    9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12,314.
    9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32.
    94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
    95《论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桑德尔访谈录》,刘婵琪译,转引自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361.
    96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9.
    97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15.
    98张汝伦.中西哲学十五章[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137.
    9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978:245.
    100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76.
    10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书评述.12.
    10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09.
    10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52.
    10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ⅲ.
    10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8.
    106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下)[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882.
    107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8.
    108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25.
    109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25.
    110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下)[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885.
    11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53.
    11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31.
    11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06.
    11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09.
    115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下)[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903.
    116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74.
    118汉娜·阿伦特.论革命[M].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37.
    119汉娜·阿伦特.论革命[M].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56-57.
    120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22.
    121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1.
    122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16.
    123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16.
    124杜威在其著作《伦理学》中作了这个定义,本文转引自罗伯特·威斯布鲁克.杜威与美国民主[M].王红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1.
    125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46.
    126迈克尔·J·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M].朱慧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66.
    127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08.
    128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73.
    129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73.
    130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71.
    131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霍桂桓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78.
    132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79-182.
    133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39.
    134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1.
    135江宜桦:《政治社群与生命共同体-—亚里士多德城邦理论的若干启示》,转引自许纪霖主编《共和、社群与公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30—132.
    136迈克尔·J·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M].朱慧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68.
    137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74.
    138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7.
    139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08.
    141迈克尔·J·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M].朱慧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308-309.
    142边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39-240.
    143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62.
    14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3.
    145转引自顾肃.理想国以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30.
    146参见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Liberalism and its Critics [C]. Oxford: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1984.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C].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M]. Mass.: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
    147迈克尔·J·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M].朱慧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52.
    148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41.
    149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9.
    150迈克尔·J·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M].朱慧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312-317.
    151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4.
    152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15.
    153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19-320.
    154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76-377.
    155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22.
    156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22-423.
    157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23.
    158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40.
    159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08-409.
    160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汀苏人民出版社,2008:140.
    161应奇、张培伦.厚薄之间的政治概念——《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文选(卷二)[C].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136.
    16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6.
    163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02.
    16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206.
    165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398.
    166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99.
    167赫尔德对查尔斯·泰勒的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查尔斯·泰勒是共同体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桑德尔的老师。
    168刘擎:《现代民主与公民政治——桑德尔教授访谈录》,载于《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10期。
    Amy Gutman. Communitarian Critics of Liberalism, in Market Daly ed. Communitarianism:A New Public Ethic, pp.93.参见俞可平.社群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7-41.
    170查尔斯·泰勒.答非所问: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A].应奇译.转引自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370.
    171查尔斯·泰勒.答非所问: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A].应奇译.转引自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371.
    172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16—419.
    173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6.
    174菲利普·佩迪特.共和主义的政治理论[A].刘训练译.转引自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89.
    175菲利普·佩迪特.共和主义的政治理论[A].刘训练译.转引自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18.
    176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20—425.
    177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26—428.
    178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34—436.
    179转引自刘训练.当代共和主义的复兴[J].载于许纪霖主编《知识分子论丛》第5辑《公共性与公民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80转引自刘训练.当代共和主义的复兴[J].载于许纪霖主编《知识分子论丛》第5辑《公共性与公民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81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前言1-2.
    182詹姆斯.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M].陈羽伦、孙瑞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
    183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第二版前言第2页.
    184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48.
    185转引自刘训练.当代共和主义的复兴[J].载于许纪霖主编《知识分子论丛》第5辑《公共性与公民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86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4.
    187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19.
    188 Michael J. Sandel. Public Philosophy: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C].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pp.155.
    189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4.
    190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8.
    191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47.
    192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65.
    193转引自应奇、刘训练.共和的黄昏: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C].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3.
    194迈克尔·J·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75.
    195转引自刘擎.悬而未决的时刻:现代性论域中的西方思想[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222.
    196波德里亚说:“‘我们’则满足于向普遍性的晋升,满足于抽象的、按照人种等价关系计算出来的属性价值,排斥所有其他东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文化的发展,人的定义不可避免地变狭窄了:文明向普遍性的每一次‘客观’进步都对应于一种更严格的歧视,以致我们可以隐约看见,人的最终普遍性的时代将与所有人被驱逐的时代吻合——那时将只剩纯粹的概念在空无中闪烁光芒。”引自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195—196.
    197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4.
    198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44.
    199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高煜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3—64.
    200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8.
    201转引自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6.
    20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高煜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9.
    203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李华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9.
    204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M].陈强、张永强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10.
    205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6.
    1. Michael J. Sandel. 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 Michael J. Sandel. Liberalism and its Critics[C]. Oxford: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84.
    3. Michael J. Sandel. Democracy's Discontent:American in Search of a Public Philosophy[M].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 Michael J. Sandel. Public Philosophy: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C].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5. Michael J. Sandel.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M]. Mass.: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
    6. John Gray. Liberalism[M].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1986.
    1.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M].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公正:该如何做是好?[M].朱慧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4.程序共和国和无牵无挂的自我[A].柴宝勇译.见: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5.论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桑德尔访谈录[A].刘婵琪译.见: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1.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3.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M].沈叔平、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7.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8.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9.A.麦金太尔.追寻美德[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
    10.A.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万俊人等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11.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2.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程炼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3.查尔斯·泰勒.黑格尔[M].张国清、朱进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14.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M].褚松燕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15.F.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贾湛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16.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M].信春鹰、吴玉章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7.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下)[M].刘莘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18.威尔·金里卡.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M].应奇、葛水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9.斐迪南·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0.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1.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2.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M].李琨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23.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G].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5.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1963.
    26.休谟.人性论(上、下)[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7.洛克.政府论[M].瞿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0.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4.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35.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6.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7.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高煜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8.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阎克文、刘满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9.科耶夫.黑格尔导读[M].姜志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40.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1.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童世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42.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曹卫东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3.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曹卫东、刘北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4.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45.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M].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46.哈耶克.通向奴役的道路[M].藤维藻、朱宗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47.列奥.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48.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49.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0.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1.汉娜·阿伦特.论革命[M].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52.列奥·斯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
    53.列奥.·斯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上、下)[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5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5.萨拜因.政治学说史[M].盛葵阳、崔妙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56.霍伊.自由主义政治哲学[M].刘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2.
    57.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杜汝揖、戴雅民译.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
    58.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9.杜威:新旧个人主义[M].孙有中译.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7.
    60.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M].平新乔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
    61.乔治·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M].应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62.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成与乌托邦[M].黎鸣、李书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3.尚塔尔·墨菲.政治的回归[M].王恒、臧佩洪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4.缪哈尔、斯威夫特:自由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M].孙晓春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65.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M].王逢振、陈永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6.奥特弗利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M].庞学铨、李张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67.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M].冯克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8.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M].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9.韦伯.学术与政治[M].钱永祥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0.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1.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2.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李华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73.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M].陈强、张永强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74.罗伯特·威斯布鲁克.杜威与美国民主[M].王红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5.理查德·沃林.海德格尔的弟子[M].张国清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76.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霍桂桓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77.詹姆斯.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M].陈羽伦、孙瑞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8.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79.泰勒.答非所问:自由主义—共同体主义之争[A].见: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80.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1.俞可平.社群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82.俞可平.民主与陀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3.应奇、刘训练.共和的黄昏: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C].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7.
    84.应奇、刘训练.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85.聂敏里.20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6.李强.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87.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8.俞吾金.实践诠释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89.邓正来.自由与秩序[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90.张汝伦.中西哲学十五章[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91.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92.顾肃.理想国以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93.许纪霖.共和、社群与公民[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9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5.江宜桦.政治社群与生命共同体——亚里士多德城邦理论的若干启示[J].见:许纪霖.共和、社群与公民[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96.应奇、张培伦.厚薄之间的政治概念——《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文选(卷二)[C].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97.应奇、刘训练.公共性与公民观[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98.刘擎.悬而未决的时刻:现代性论域中的西方思想[M].北京:新星出版社,1999.
    99.佐佐木毅、金泰昌.公共哲学(1—10卷)[C].卞崇道、林美茂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0.袁祖社.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研究——当代“公共哲学”的理论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