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为中心,研究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分析其存在的弊端,结合现代再审程序发展的相关理念,提出对完善民事再审程序的意见和建议。本文除前言、结语外,分为四部分。
     首先,论述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和功能,并对再审程序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阐述了再审程序作为一种救济性的审判制度,必须以公正优先兼顾效率为价值基础,必须以当事人的诉权与处分权为民事再审程序的权利基础,必须以对判决既判力正当性的追求为民事再审程序目的。同时,回顾了民事再审制度的历史沿革,对当前民事再审程序的立法状况,进行了简要阐述。
     其次,对德国、法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再审程序规定进行简要分析,通过比较,找出其制度中的先进经验和可供借鉴之处。
     再次,以2007年民诉法修改为中心,对2007年前的再审程序从司法实践和理论视角对存在的弊端进行了阐述,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程序和检察院自行抗诉违背了民事诉讼中意思自治原则,违背司法公正的要求,不利于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同时立法在操作层面存在不足,造成再审审查部门的混乱、司法资源的低效运作,损害了司法权威,并且导致当事人申诉、上访不断,扰乱了司法秩序。同时,对2007年10月28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08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几个法律文件对再审程序的修改,谈了取得的成果与仍然存在的不足。
     最后,对于完善民事再审程序谈了几点建议。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应以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实现从“有错必纠”到“依法纠错”理念的更新,从““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理念的更新,从“片面强调公正”到“公正与效益结合”理念的转变,从“国家职权对生效裁判的监督”为主向“当事人权益损害的程序救济”为主的理念转变,进一步明确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按照确保公正、追求效率、注重效益、有限再审的原则来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以此为指导,具体从将审判监督程序的名称改为再审程序、正确处理再审与申诉的关系、严格控制提起再审的主体权力、限制民事再审次数、制定管辖冲突的规则、明确再审之诉的客体等方面提出完善民事再审程序的建议。
In this paper,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n 2007 was revised to center, starting from Chinese civil retrial procedure to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of its existence,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concept of retrial system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posed system of well-functioning civil retrial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total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of all,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civil retrial system and function,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retrial systems analysis, described the system as a relief to retrial of the trial system, we must give priority to balance efficiency in a fair value based , on the right to appeal must be rights-based on the parties and disposition for civil retrial system, must be based on the legitimacy of the pursuit of res judicata judgments in civil retrial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the program. At the same time, recalling the history of the civil retrial system evolution, and the current legislative status of the civil retrial system are briefly described.
     Secondly, analysis briefly the civil retrial system provides on Germany, France, Japan and other civil law countries. by comparison, to identify its system available for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the area can be learned from.
     Again, Civil Procedure Law in 2007 was revised to center, right before the 2007 retrial system of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rawbacks are set forth, people's courts and prosecutors initiate retrial proceedings a civil action on their own protest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autonomy contrary to the requirements of justic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civil legal relations, while the legislative shortcomings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resulting in re-trial review of departmental confusion, inefficient functioning of judicial resources, undermines the authority of the judiciary and led to the parties to the complaint, petitioners constant disrupt the orderly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Meanwhile, October 28, 2007 "On amendment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ivil Procedure Law "decision," November 10, 2008,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ivil Procedure Law "Procedure for Trial Supervision Interpretation of Several Issues" , April 27, 2009, "Supreme People's Court issued" On the retrial the admissibility in civil cases for a number of views of "notice" and other legal documents to the retrial procedure a few changes to talk about the results achieved with the deficiencies that still exis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for well-functioning civil retrial syste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ivil retrial procedure should be based on modern judicial philosophy as a guide to achieve from the "mistakes must be corrected" to "error corre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law" concept of the update, from "" objective truth "to the" legal reality "idea of update, from the" one-sided emphasis justice "to" fair and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ransition from" national mandate for the supervision of entry into force of referees, "mainly to the" interests of damage to the parties procedures for relief "as the concept of change, further clarify the retrial system values and functions , according to ensure fairness, the pursuit of efficiency, focus on efficiency, the principle of a limited retrial to perfect Chinese civil retrial system, as the guidance, specifically from the trial supervision procedure to change the name of the retrial procedure,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trial and appeals to strictly control filed for retrial of the main power to restrict the number of civilian retrial to develop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conflict, clearly the object, etc.retrial of well-functioning civil retrial system put forward proposals.
引文
[1]杜闻著:《民事再审程序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1]参见杨秀清《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阐释》,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5期,第18页。
    [1]江伟:《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与申请再审程序的完善》,引自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6834,最后访问日期为2009年9月1日。
    [2]参见唐力《民事诉讼构造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3]参见杨崇森《私法自治制度之流弊及修正》,载郑玉波《民法总则论文选辑·上》,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01页。
    [1][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版,第156页。
    [2]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3][美]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页。转引自李浩《再审的补充性原则与民事再审事由》,载《法学家》2007年第6期,第7页。
    [1]张卫平:《民事再审事由研究》,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第103页。
    [2][德]尧厄尼希:《民事诉讼法》,周翠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8页。转引自李浩《再审的补充性原则与民事再审事由》,载《法学家》2007年第6期,第7页。
    [3]李浩:《再审的补充性原则与民事再审事由》,载《法学家》2007年第6期,第7页。
    [4]参见陈卫东《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1页。
    [1]参见乔欣、郭纪元《外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26页。
    [1]谭兵主编《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82页。
    [2]沈德咏主编:《最新再审司法解释适用与再审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535页。
    [1]邓文辉:《既判力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3页。
    [1]参见谭兵主编《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80页。
    [1]《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白绿铉编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页。
    [2]《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白绿铉编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页。
    [3]《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白绿铉编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页。
    [4]参见谭兵主编《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84页。
    [5]参见谭兵主编《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84页。
    [1]季卫东:《程序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第38页。
    [1]汤维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展望》,载《中国审判新闻月刊》2007年第12期,第5页。
    [1]张卫平:《再审制度修正解读》,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1期,第23页。
    [1]潘梦静、彭水兰:《对修改后“民事诉讼再审事由”的解析与思考》,载《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第177页。
    [1]《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2]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1]参见傅郁林《我国审判监督模式评析与重构》,载《人大研究》2004年第4期;
    吴永敏、方铮《我国审判监督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2期,等。转引自曹也汝《略论再审程序的独立价值》,载《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春季卷,第116页。
    [2]张智辉:《法律监督三辨析》,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第22页。
    [3]亓荣霞:《再审程序若干概念的反思与定位》,载《山东审判》2002年第1期,第18页。
    [1]参见江伟、杨剑著《论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制度整合与程序刚性》,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7期,第6页。
    [2]汤维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展望》,载《中国审判新闻月刊》2007年第12期,第7页。
    [1]李浩:《再审的补充性原则与民事再审事由》,载《法学家》2007年第6期,第7页。
    [1]张爱珍:《有限再审重构我国审判监督制度的几点设想》,引自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 4/10/1656298910.htm,最后访问日期为2009年9月5日。
    1、杜闻:《民事再审程序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2、杨崇森:《私法自治制度之流弊及修正》,载郑玉波《民法总则论文选辑·上》,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
    3、[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版。
    4、乔欣、郭纪元:《外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5、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唐力:《民事诉讼构造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7、[美]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8、[德]尧厄尼希:《民事诉讼法》,周翠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沈德咏主编:《最新再审司法解释适用与再审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93年版,第535页。
    10、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邓文辉:《既判力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谭兵主编:《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3、《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白绿铉编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4、《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5、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杨秀清:《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阐释》,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5期。
    2、江伟:《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与申请再审程序的完善》,引自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6834,最后访问时间为2009年9月1日。
    3、李浩:《再审的补充性原则与民事再审事由》,载《法学家》2007年第6期。
    4、张卫平:《民事再审事由研究》,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5、陈卫东:《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季卫东:《程序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7、汤维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展望》,载《中国审判新闻月刊》2007年第12期。
    8、张卫平:《再审制度修正解读》,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1期。
    9、潘梦静、彭水兰:《对修改后“民事诉讼再审事由”的解析与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10、傅郁林:《我国审判监督模式评析与重构》,载《人大研究》2004年第4期。
    11、吴永敏、方铮:《我国审判监督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2期。
    12、曹也汝:《略论再审程序的独立价值》,载《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春季卷。
    13、张智辉:《法律监督三辨析》,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
    14、亓荣霞:《再审程序若干概念的反思与定位》,载《山东审判》2002年第1期。
    15、江伟、杨剑:《论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制度整合与程序刚性》,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7期。
    16、张爱珍:《有限再审重构我国审判监督制度的几点设想》,引自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4/10/1656298910.htm,最后访问时间为2009年9月1日最后访问时间为2009年9月1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