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国国企改革问题历来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企改革虽步履艰难,但成果颇丰,这与理论界的研究探讨是分不开的。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改革是当前国企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这一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国企为何分红?如何分红?由谁主导分红?等等问题,而不同学者基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不尽相同,这严重困扰着人们的思维。
     在对国内外学者的理论文献进行综述后,笔者探讨了国企利润分配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国企利润分配的沿革;国企分红的必要性;地方国企分红的模式;国家分享中央企业利润的模式选择;国企利润分配改革的难题;国企利润分配改革的实施方案。
     随后,笔者分析了中央汇金公司管理国有金融资产的模式,进而探讨了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国企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中央汇金是我国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投资控股公司,它的建立,对于国有金融机构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机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央汇金作为股份制银行的控股方,完全通过上市公司模式实现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市场化。这一方式对国企进行利润分配改革提供了参考。
     通过以上的探讨和分析,笔者对当前和今后国企利润分配改革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应调整国资委、财政部和国企集团在此次改革中的权力安排;我国国企情况复杂,改革过程中必须分步骤分层次进行;要对国企利润中的垄断利润和正常利润进行区别;国家应建立相应的法律规范来规范国企利润分配行为。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China's SOE reform has always been a focus of theoretical economics research.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programs have yielded fruitful results even if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difficulties. As an inseparate unit of SOE reform from the theoretical to the study, reform on the profits distribution of SOE becomes a hot issue in recent days.
     However, How to distribute profits? Who make the related decisions? Scholars give divers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hich affect people's thinking. After review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literature, I explore issues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rofits of SOE. These issues include: the history of SOE profits distribution; SOE dividends necessity; the local model of SOE; central share of profits mode selection; the profits of state-owned distribution reform program. Then, I analyze the case of Central Huijin(CH) Company, which is a state-owned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n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H pattern is able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profits distribution of SOE. This is also an innovation point of the thesis. CH was set up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and it is beneficial for the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establish moder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t plays a vital role for the shareholding reform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Meanwhile, as the shareholder of the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CH fully made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OE market-oriented through listing SOE.
     Based on the abov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he thesis gives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ways and means of profits distribution reform of SOE. First, we should adjust the power arrangement between the SAC,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during the reform; second, given the complexity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reform process must be step-by-step; third, we should distinguish the monopoly profits and normal profit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inal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appropriate legal norms to regulate the profits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引文
4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2005年8月。
    5 张馨:《我国“财政本质”观演变述评》,《经济学家》1999年第1期。
    6 邓子基:《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新思路》,《财政研究》2003年第4期。
    7 万成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研究》,《湖北财税》(理论版)2002年第10期。
    8 杨志勇:《论我国财政模式的选择》,《财金贸易》1998年第10期。
    9 李森、赵子坤:《二元财政论的缺陷与国有资本财政转化趋势--和兼与张馨教授商榷》,《当代财经》2004年第10期。
    10 陈昌盛:《公共财政:基础理论与分歧--由邓子基教授一文引发的讨论》,《财贸经济》2002年第10期。
    11 姜全州:《人力资本如何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财会研究》2000年第12期。
    12 鲍国泉:《国有企业新课题: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10期。
    13 曹媛媛,胡杨:《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再探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4 胡安荣,唐晓:《论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市场周刊》2004年第7期。
    15[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1。
    16[美]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世界银行报告.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2005年10月
    [3](英)拉马兰.德哈姆.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曹钢,王永新主编.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想.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郭复初等.国有资本经营专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研究,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版
    [6]耿明斋,李燕燕.国有资本生存边界与管理模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7]杨淦,邓聿文.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版
    [8]剧锦文.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版
    [9]沈志渔,罗仲伟.21世纪初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10]金培.国有企业根本改革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11]李维安等.现代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刘忠俊.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罗建钢.委托代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4]宁向东.国有资产管理与公司治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15]何诚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6]李松森.国有资产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陈明森,林述舜.中国资本运营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18]李荣融.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途径.北京:国资委网站
    [19]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
    [20]吴敬琏等.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版。
    [21]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课题组编著.集团公司改革走向与实现途径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2]史焕平,熊春红.论中央汇金投资公司的职能性质和未来发展.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23]顾钰民.国企利润分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启示.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13-15页
    [24]张兆国,杨俭涛,贺旭峰.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999年第8期,20-21页
    [25]杨萍.国有资本运营机制的建立.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5月,第15卷,第3期(总第63期)
    [26]李桂顺.借鉴淡马锡经验完善国企管理机制.江海纵横,2007年第1期,39-40页。
    [27]李文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与作用.财经界,2007年第3期,84-89页
    [28]李北方.垄断行业高收入侵占全民利益.理论参考,2006年第10期
    [29]邓旭,蒋政.资本盛宴:中央企业整体上市潮.资本市场.2007年第1期
    [30]孙铭.揭秘中央汇金公司.云南金融,2004年第3期,第50页
    [31]钟加勇.汇金扩权:一统金融天下?.商务周刊,2005年10月
    [32]胡海岩.中央汇金公司金融版图揭秘.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13期,第83-85页
    [33]佘传奇,刘庆卫.浅谈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广西金融研究,2006年第9期,第21-23页
    [34]张文魁.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公司治理转型.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
    [35]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版
    [36]周绍朋等著.新世纪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张颢瀚,张明之,王维著.从经营国有企业到管理国有资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版
    [38]周绍朋,丁德章.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监管.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版。
    [39]段强.中国国有企业的管制革命.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陶晴.中国国有企业利益整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版
    [41]黄庆,覃蓉芳.产权变革下的国有企业集团化战略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版
    [42]左学金,程杭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版
    [43]王梅.国有企业发展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版
    [44]王汉亮.中国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
    [45]蓝海林.经济转型中国有企业集团行为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版
    [46]陈少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从分级管理到分级所有.江淮论坛,2003年第4期
    [47]陈少晖.国有资本财政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福建:厦门大学,2005年
    [48]郝云宏.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框架的思考.财经研究.2000年第4期
    [49]王铮.国资委职能需重新定位.经济,2005年第3期
    [50]曹迎泽.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企业研究,2005年第11期,第53-54页。
    [51]郑海航等.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大型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实施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52]刘纪鹏.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53]史忠良,刘劲松.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4期
    [54]郭复初等.国有资本经营专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研究.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版
    [55]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6]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经济研究,2000年11期,15-18页
    [57]余国杰.产权制度、国企改革与国有企业财务行为:[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03
    [58]Inman R P.Markets,Governments,and 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Vol.2,1987.
    [59]Caprio,Gerard.The future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5.
    [60]The Western World.Cambridge,UK,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61]Hay,Donald,D.Morris,G.S.Liu,and S.Yao.Economic Reform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1979-1987.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62]Coase.R.H.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 In The Firm,the Market,and the Law.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63]Merton H.Miller,Franco Modiliani.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tion of shares,The Joural of Bussiness,1961,26,411-433
    [64]Franco Modigliani,Merton H.Miller.Corporate income taxes and the costs of capital,The America Economic View,1963,12,433-443
    [65]Woolridge J.R.,Stock Dividends as Signals.Journal of Finance Research:6,1-12
    [66]Elton E.J.and Gruber M.J.,Marginal Stockholder Rates and the Client Effect.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0(2):69-70
    [67]Fama,Eugene F.and Harvey Babiak.Dividend Policy:an Empirical Analysis.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69(63):1132-1161
    [68]Dhillon U.and Johnson H,The effects of dividend changes on stock and bond prices.Journalof Finance 1998(53):281-289
    [69]Farrar D.and Selwyn L.,Taxes,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and Retum to Investors.National Taxes Joumal,1967(12):444-454
    [70]La Ponta R.,Lopez-De-Silanes F.,shleifer and Vishny R.W.,Agency problems and dividend policies around the world.Journal of Finance,2000(55):1-33
    [71]Fischer Black.The Dividend Puzzle,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Winter 1976:5-8.
    [72]Giovanni Marseguerra,Corporate Financial Decisions and Market Value:Studies on Dividend policy,Volatility,and Ownership Structure,Physica-Verlag,NY,1998
    [73]Carsten A Holz.China's industri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between profitability and bankruptcy.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2003
    [74]http://finance.sina.com.新浪财经网
    [75]国家统计局网站
    [76]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77]张馨.我国“财政本质”观演变述评.经济学家,1999年第1期
    [78]邓子基.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新思路.财政研究,2003年第4期
    [79]万成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研究.湖北财税(理论版),2002年第10期
    [80]杨志勇.论我国财政模式的选择.财金贸易,1998年第10期
    [81]李森,赵子坤.二元财政论的缺陷与国有资本财政转化趋势--和兼与张馨教授商榷.当代财经,2004年第10期
    [82]陈吕盛.公共财政:基础理论与分歧-由邓子基教授一文引发的讨论.财贸经济,2002年第10期
    [83]姜全州.人力资本如何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财会研究,2000年第12期
    [84]鲍国泉.国有企业新课题: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10期
    [85]曹媛媛,胡杨.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再探讨.两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86]胡安荣,唐晓.论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市场周刊,2004年第7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