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城市高龄老人生活照料问题的个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时期我国面临空前巨大的老龄化压力,老龄化迅速到来的同时,高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与其他年龄段老人相比,高龄老人面临其自身独有的问题,生活照料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对于我国老龄建设和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个案研究,以济南市H社区为场域,通过与受访的12位高龄老人进行深度访谈获取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发现老人在生活照料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城市高龄老人照料内容分析。该部分着重从H社区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的自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论述,分别从吃饭、穿衣、洗澡、室内活动和如厕五个方面对12位老人的自理情况进行了详细访谈,指出该社区老人自理情况不容乐观,年龄、身体状况、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是影响老人自理情况的主要因素,提出对于自理有困难的老人应给予补偿性和发展性照料服务,对于生活自理无困难老人应进行预防性照料服务的观点。第二,高龄老人生活照料提供者(来源)分析。该部分从高龄老人照料所需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展开论述。人力资源主要指照料提供者,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提供者和疾病照料提供者两方面,物力资源主要指老人照料所需的经济来源与经济支持。针对第一方面,指出H社区高龄老人日常照料的最主要提供者是老人自身和配偶,成年子女在此方面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小;老人在邻里处得到的日常照料较多;社区的社工机构在为高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协助作用。老人在疾病照料中,出现家庭成员责任缺位、就医不便等问题。针对第二方面,指出子女依然是老人生活照料的主要经济来源,子女能提供经济支持的多少以及子女的孝顺与否,直接影响到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第三,高龄老人生活照料的需求和满意度分析。老人对精神慰藉、情感支持的需求强烈,就诊意愿低,对社区诊所上门服务需求较高是H社区老人生活照料需求的具体体现。
     本文指出不完善的制度政策,落后的社区基础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发展的社工机构,存在困难的生活照料提供者,缺失的孝文化是影响H社区高龄老人照料的四个主要因素。同时指出解决H社区高龄老人生活照料问题要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政府层面。要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加大政府资金的支持力度,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为解决老人照料问题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二,社会社区层面。充分调动并整合社区资源,拓展老年人社区照顾项目,发挥街道居委会的基层作用。第三,社工层面。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居家养老社工机构,运用社会专业技巧介入高龄老人生活照料问题,加快培养专业化队伍建设。第四,家庭层面。充分利用高龄老人家庭成员和邻里朋友资源,发挥他们在照料中的作用。第五,个人层面。高龄老人应积极主动应对生活照料问题。
     本课题通过对H社区高龄老人生活照料问题的研究,指出了影响该社区老人照料的影响因素,同时分别从政府、社会社区、专业社工、家庭和个人五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这既是对我国城市高龄老人生活照料问题的有力回应,同时也是对相关理论的有益补充与完善。从而为解决济南高龄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提供可借鉴经验,促进我国老龄事业顺利发展。
New times our country faces unprecedented huge pressure to ag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arrival of aging trend is increasingly obvious. Compared with other age old man, the oldest old faces its own unique problems, one of which is the taking care problem. It is significant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 in China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important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This article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case study, taking Jinan H community for field, through12the oldest old with surveyed in-depth interviews to obtain analyze data. There are three questions as follows:the first, the urban oldest old taking care content analysis. The second, the oldest old taking care providers (source) analysis. The third, analysis of elderly care needs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re are four main factors affecting H community elderly care:the first, not perfect system policy. The second, backward community foundation facilitie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The third, difficulty of life care provider. The fourth, lack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aking care in five aspects. First, the government play a role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t should support on capital endowment career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will provide a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aking care. Second, community fully mobilize and integrate resources, expand the elderly community care program. Neighborhood committees play a basic role. Third,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diversified social work agencies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m. Social workers use professional skills in taking care of the problem for the oldest old. Fourth, family members and neighb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ldest old. Fifth, the oldest old should actively deal with taking care of the problem.
     This topic points out the fiv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mmunity elderly care,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aking care problem of the oldest old in H community. It is a powerful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of the urban oldest old's life care, and it is also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and perfection of relevant theory. Therefore, it provides referential experience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Jinan elderly life care, and promoting the aging career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引文
②易想和.城市高龄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310位高龄老人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05.
    ①资料来源:2013年3月9号齐鲁晚报手机版
    ①张善斌.新加坡老年人照料经验及其启示[D].中国民政.2006(10):33-34
    ①易想和.城市高龄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310位高龄老人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05.
    ② Kinney J M. Home Care and Care giving[M]. Birren J E. Encyclopedia of Gerontology. San Diego:Academic Press 1996:667-678.
    ①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1—11.
    ①陈向明.质性研究方法[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②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第185页。
    ①桂世勋.构建广义的老年人照料体系—以上海为例[J].人口与发展,2008(3)
    ①陈树强.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①管静娟.城市高龄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邬萍沧:《社会老年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彭希哲、梁鸿、程远:《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6年第一版.
    [4]夏学銮主编:《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5]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6]陈向明:《质性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7]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8]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国老龄协会网站2006年2月24日.
    [2]穆光宗:《老年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穆光宗:《中国都市社会的养老问题:以北京为个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4]易想和:《城市高龄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310位高龄老人为例》,《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第5期.
    [5]张善斌:《新加坡老年人照料经验及其启示》,《中国民政》2006年第10期.
    [6]李丹路:《城市高龄老人供养资源及影响因素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7]王琼:《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8]曾毅、柳玉芝、萧振禹、张纯元:《中国高龄老人的社会经济与健康状况》,《中 国人口科学》2004年增刊.
    [9]江小青、张大勇:《职业护工——基于城市老年照料“角色缺位”难题的一个现实选择》,《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0]陈茜、梁艳、张晓艳等:《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及其压力的研究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08第10期.
    [11]贾云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资源与社区助老服务的发展》,《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
    [12]张艳丹:《浅议女性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社会工作》,2006年第10期.
    [13]李丹丹:《农村高龄老人家庭照料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14]刁丽君、孙菲:《北京市老年人照料需求调查》,《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第8期.
    [15]雍爱琳等:《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增刊.
    [16]何斯:《福建省高龄老人生活现状及生活满意度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7]顾大男、柳玉芝:《老年人照料需要与照料费用最新研究述评》,《西北人口》,2008年第1期.
    [18]蒋承、顾大男等:《中国老年人照料成本研究——多状态生命表方法》,《人口研究》,2009年第3期.
    [19]桂世勋:《构建广义的老年人照料体系—以上海为例》,《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3期.
    [20]陈树强:《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21]管静娟:《城市高龄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问题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