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地流转问题及对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地流转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农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严重受损和失地农民失去生存发展保障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利益或者财产权的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如果农地流转的法律制度不能完善和发展,随着西部广大地区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和中部地区的迅速崛起,以及即将迎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潮,它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将进一步显现。因此要找到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时代的需要。文章着重论述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地流转的现状,并对其农地流转实践中的状况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黔东南民族地区农地流转的探讨,完善和发展农地流转的理论基础,并找到促使和规范西部地区农地流转良好发展的途径。
     第一部分:农地流转的理论概述。对农地及农地流转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性质、法律关系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对农地流转机制的历史背景和由来、制度基础进行了阐述从而为西部地区农地流转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地流转的产生原因及流转的积极效果。结合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调研情况,阐述了当地的农地状况、农地流转的方式、现状,分析了当地农地流转动因和当地进行农地流转后产生的积极的效果。
     第三部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地流转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总结当地农地流转的特点,发现在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的探讨。结合当地情况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发展理论——二元结构的物权理论,作为完善农地流转制度的理论基础,并对促进和加强民族地区农地流转途径进行一系列的论述。
Circul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the rural land system is the core issue of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severely damaged in the peasant land rights and the protection of peasants lost thei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sues, not just a question of property rights or economic interests,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If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can no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st western region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strength and the rapid ri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and will usher in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climax, it bring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blems will emerge. Therefor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to find the impact of the relevant legal factors, analyze, and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Guizhou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and transfer their agricultural land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in practice, attempts by ethnic areas of Southeast Guizhou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agricultural land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circulation basis, and find the western region to promote and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good way.
     Part I: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land and agricultural land defines the extent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contracting the meaning, nature, legal relations, and rural land contracting right principles, discusses the way the system; and rural area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History of the land system and the existing rural land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was summarized on the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mechanism i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origin of the basis for the elaborate system to transfer agricultural land for the western region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nalysis.
     Part II: Guizhou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causes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the transfer of positive results. Combination of the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s study, described the loc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mode,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rrent rotation of local farmland for agricultural land due to the local flow generated from the positive results.
     Part III: Guizhou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by the collation of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agricultural land found in the circulation problems.
     Part IV: The Guizhou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conducted in rural areas of land transfer. Proposed combination of local circumstances the right of rural land contracting system in development theory - the dual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s theory, as a complete theory of the system of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base, and promote and strengthen the ethnic areas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means a series of expositions.
引文
1史清华、张惠林:《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与历程研究》,《经济问题》, 2000年,第四期,第45-48页。
    2车裕斌:《中国农地流转机制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8页。
    3陈小君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81页。
    4商春荣:《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讨论综述》,《南方经济》,1996年第11期,第63页。
    5刘小平、黎运武:《湖南农地流转问题探讨》,《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6期。
    6张勇、苏向学:《农地流转的政策诠释及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
    7《法学研究》编辑部编:《新中国民法学研究综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28页。
    8王家福:《土地法理论与实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16页。
    9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9页。
    10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16页。
    11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其说明》,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72页。
    12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82页。
    13王利明:《物权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5页。
    14陈华彬:《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27页。
    15崔健远:《四荒地拍卖与土地使用权制度——兼论我国农用权的目标模式》,《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16张红霞:《罗马法上下班的永佃权制度与我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法学》,1999年第9期。
    17钱明星:《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内容特点及物权体系》,《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18王利明:《物权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9页。
    19陈志远等:《耕地流失问题的证结及法律决策》,《中国法学》,1997年第5期。
    20王利明:《民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
    21胡吕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35页。
    22宋江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法律问题研究》贵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第12页。
    23〔日〕关谷俊:《日本的农地制度》,金洪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98页。转引自宋江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法律问题研究》,2007年贵州大学硕士论文,第12页。
    24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54页。
    25陈小君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3页。
    26胡吕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新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7白光主编:《农民权益保护手册》,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年版,第96-97页。
    28丁关良、陈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中共长青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2期。
    30潘华顺、臧武芳:《关于农村土地双重所有制的理论探讨》,《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7期,第121-123页。
    33陆奕彪:《农村土地国有化思考》,《岭南学刊(哲社版)》,2000年第9期。
    34陈勇:《引发民族地区农地流转的因素分析——以黔西北农村社区土地流转为例》,《毕节地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3月,第49页。
    35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9-120页。
    36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页、61-62页。
    37胡继连、王兴祥主编:《土地管理学概论》,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62页。
    38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页、61-62页。
    39朱玲:《农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等问题》,《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第35、36页。
    40朱玲:《农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等问题》,《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第35、36页。
    41黄其正:《如何看待当前农民的弃耕现象》,《中国改革》,2000年第9期,第45页。
    43陈勇:《引发民族地区农地流转的因素分析——以黔西北农村社区土地流转为例》,《毕节地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3月,第50页。
    46李英勤:《贵州土地石漠化与“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生态经济》,2006年第2期。
    47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三卷;第912页。转引自唐占应:《贵州农地流转模式的调查与评价》,2009年第8卷第2期,第32页。
    48刘炳瑛:《资本论体系与实践意义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页
    49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三卷,第912页。转引自唐占应:《贵州农地流转模式的调查与评价》,2009年第8卷第2期,第32页。
    50黄朝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以贵州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51梅夏英:《民法上的“所有权”概念的两个隐喻及其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52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53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54桑杰,《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法律分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1月,P83-84。
    55孟勤国:《中国物权制度的基本构想》,《现代法学》,1996年第2期。
    56桑杰:《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法律分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1月,P83-84。
    57卢永生:《试述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与创新》,《苏州农村通讯》,2001年第2期。
    58张光宏、杨明杏:《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管理世界》,2001年第4期。
    59张福杰:《发达地区农地流转的新特点、问题与对策——以贵州省平坝县为例》,《贵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60杨建淮:《土地流转过程中法律缺位问题探析》,《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61丁秋菊:《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问题及对策》,《资源与产业》,2006年第3期,第30-32页。
    1.陈华彬:《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27页。
    2.陈小君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1页。
    3.陈小君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3页。
    4.胡吕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35页。
    5.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16页。
    6.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54页。
    7.刘炳瑛:《资本论体系与实践意义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页。
    8.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9.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82页。
    10.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9页。
    11.王家福:《土地法理论与实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16页。
    12.王利明:《民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
    13.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其说明》,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72页。
    14.王利明:《物权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5页。
    15.左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16.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页、61-62页。
    17.白光主编:《农民权益保护手册》,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年版,第96-97页。
    18.胡继连、王兴祥主编:《土地管理学概论》,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年版,第262页。
    19.《法学研究》编辑部编:《新中国民法学研究综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28页。
    20.陈勇:《引发民族地区农地流转的因素分析——以黔西北农村社区土地流转为例》,《毕节地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3月。
    21.陈志远等:《耕地流失问题的证结及法律决策》,《中国法学》,1997年第5期。
    22.崔健远:《四荒地拍卖与土地使用权制度——兼论我国农用权的目标模式》,《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23.丁关良、陈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中共长青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2期。
    24.丁秋菊:《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问题及对策》,《资源与产业》,2006年第3期。
    25.胡吕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新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6.黄朝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以贵州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27.黄其正:《如何看待当前农民的弃耕现象》,《中国改革》,2000年第9期。
    28.李英勤:《贵州土地石漠化与“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生态经济》,2006年第2期。
    29.廖光珍:《建国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及其历史意义》,《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30.林苇:《农地流转与农民权利保护》,《贵州警官职业学校学报》,2009年1月。
    31.刘小平、黎运武:《湖南农地流转问题探讨》,《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6期。
    32.卢永生:《试述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与创新》,《苏州农村通讯》,2001年第2期。
    33.陆奕彪:《农村土地国有化思考》,《岭南学刊(哲社版)》,2000年第9期。
    34.梅夏英:《民法上的“所有权”概念的两个隐喻及其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35.孟勤国:《中国物权制度的基本构想》,《现代法学》,1996年第2期。
    36.潘华顺、臧武芳:《关于农村土地双重所有制的理论探讨》,《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7期。
    37.钱明星:《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内容特点及物权体系》,《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38.桑杰,《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法律分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1月。
    39.史清华、张惠林:《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与历程研究》,《经济问题》, 2000年第4期。
    40.唐占应:《贵州农地流转模式的调查与评价》,《现代经济》,2009年第2期。
    41.商春荣:《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讨论综述》,《南方经济》,1996年第11期。
    42.徐晓光:《黔东南苗族村寨“田边地角”的土地纠纷及其解决途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6月。
    43.杨建淮:《土地流转过程中法律缺位问题探析》,《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44.张福杰:《发达地区农地流转的新特点、问题与对策——以贵州省平坝县为例》,《贵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45.张光宏、杨明杏:《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管理世界》,2001年第4期。
    46.张红霞:《罗马法上下班的永佃权制度与我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法学》,1999年第9期。
    47.张勇、苏向学:《农地流转的政策诠释及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
    48.朱玲:《农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等问题》,《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49.车裕斌:《中国农地流转机制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50.黄开庆:《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1.冀田:《我国农地流转问题研究》,新疆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0年。
    52.李倩:《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贵州新农村建设探索——以毕节实验区为例》,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3.牟燕:《农业政策调整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54.庞宏:《中国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55.阮慧婷:《论实践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56.宋江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法律问题研究》,贵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57.王英:《城郊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为例》,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8.张立平:《东部发达地区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行为研究——对绍兴L村的调查与思考》,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59.周熔基:《当前我国农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60.《农村土地承包法》,http://china.findlaw.cn/fangdichan/tudichengbao/ tdcbfg/ tdcbtl/ 20090417/19510_3.html
    61.《民法通则》、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 asp?id=3633 &page=2
    62.《农业法》、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12/30/ content _674382.htm
    63.《物权法》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3/19/content_554452.htm
    64.国家颁布了中发(1993)11号和国发(1995)7号文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5 /67/a5f9ea8e0fda8b ce5f3ae29f60074aca_0.html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http://baike.baidu.com/view/149912.htm
    66.《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http://law.baidu.
    67. com/pages/chinalawinfo/1681/17/7b705c6c02cb0ee141e2064a90ec315c_0.html
    6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http://www.gov.cn/zwgk/2006-09/05/content_378438.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