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合作金融发展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合作金融作为合作经济的有机组成和政府金融、商业金融的补充,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本文将引入自组织理论对合作金融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本论文围绕“合作金融发展”这一主题,对合作金融的原则和合作金融思想进行追溯,建立合作金融的概念框架,以合作金融的原则和合作金融概念作为研究合作金融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首先把合作金融的发展纳入自组织范式中,根据自组织理论搭建合作金融发展研究框架;其次,从合作金融结构耗散、合作金融功能协同和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和谐分析合作金融发展;再次,结合我国合作金融农村信用社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若干建议;最后,总结合作金融发展研究的结论。
     按照上述研究思路,本文用自组织演化范式,从系统的角度,从合作金融结构、合作金融功能、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对合作金融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合作金融结构耗散——合作金融结构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体系,通过与环境进行资金和信息的交流,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结构或功能上有序的状态,从低级有序状态转变为高级的有序的状态。合作金融结构耗散的条件为合作金融系统的总熵变小于零;提出合作金融功能协同——表现在合作金融功能的自组织和序参量的产生;提出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和谐——就是合作金融与合作金融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协调关系和共生关系、协调关系的组合。结构安排具体内容为:
     第1章选题背景、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对研究合作金融发展的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进行说明,对国内外合作金融的研究,从发展的角度对合作金融的研究框架、合作金融原则、合作金融制度研究、合作金融的异变研究、合作金
As the organic composing of cooperative economics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government finance and commerce finance, cooperative finance is in an important flight i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finance. This thesis will study the developmental problem of cooperative finance by introducing self -organization theory.
    Encircling the subj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finance, this thesis casts back the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cooperative finance, establishs concept frame of cooperative finance and using principles and concept of cooperative finance as the logic jumping-off point and study foundation of studying on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finance. On this base, firstly, we will b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finance into self-organization and set up study frame of the cooperative finance development based on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Secondly,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finance from the configuration dissipation, function synergia and environmental harmonization of cooperative finance. Thirdly, analyz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credit union of our country's cooperative finance and bring forward some advi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credit union. At last, summarize the study of cooperative financ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oute above, the thesis studys the cooperative finance development from the configuration, function and environment of the cooperative finance generally at the point of system by using the model of self- organization evolvement. It bring forward the cooperative finance configuration dissip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cooperative finance configuration is an open system far from
引文
① 郭红东,钱崔红:《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中国农村观察,2005(1)。
    ① 曾康霖:《怎样研究合作金融》,《金融理论与实践》,1994(4)。
    ① 李恩慈等:《合作金融概论》,第29-31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② 射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2001(1)。
    ①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第36-37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② 刘岩,仲晓天:《合作金融的制度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5)。
    ①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第158-159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② 张贵乐等:《合作金融论》,第18-20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① 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第146-150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① 销售协议是在销售合作社中单个社员和合作社之间签订的契约,它具体规定了每个社员提供给合作社的商品的数量和质量。美.科思等:《制度、契约与组织》,第402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② 美.科思等:《制度、契约与组织》,第390-405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③ Fulton, M., J Vercammen, 1995: "The Distributional Impact of Non-uniform Pricing Schemes for Cooperatives", Journal of Cooperatives, 10: 18-32。
    ① 丁为民:《西方合作社的制度分析》,第126-131页,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② 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第185-190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① 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团:《论合作金融的混合治理结构》,金融研究,2002(7)。
    ② 张远军:《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治理结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1)。
    ① 刘岩,仲晓天:《合作金融的制度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5)。
    ② 张贵乐等:《合作金融论》,第20-21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③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第159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① 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第169-246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② Paul N. Ellinger &David L. Neff 1993, Issues and Approaches in Efficiency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Banks. 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 53(1): 82-99。
    ① 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第275-292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①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第161-163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② 刘岩,仲晓天:《合作金融的制度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5)。
    ③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第160-161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①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第53-56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② 张贵乐等:《合作金融论》,第273-274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③ 张贵乐等:《合作金融论》,第274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④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第45-53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① 张贵乐等:《合作金融论》,第275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②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第51-52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③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第57-58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① 张贵乐等:《合作金融论》,第291-294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① 张贵乐等:《合作金融论》,第268-273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①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第29-30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① 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中国合作金融问题研究》,四川金融,1998(12)。
    ①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第63-78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②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第82-109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③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第138-139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④ 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团:《论合作金融的混合治理结构》,金融研究,2002(7)。
    ①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第18-19页,人民出版社,1977。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3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50页注(322),人民出版社,1975。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2-133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5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1-282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50页注(322),人民出版社,1975。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8页,人民出版社,1975。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9页,人民出版社,1975。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3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8页,人民出版社,1975。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8页,人民出版社,1975。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10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14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54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32页,人民出版社,1975。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第21页,人民出版社,1985。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35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37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⑥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3-494页,人民出版社,1975。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35—436页,人民出版社,1975。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3-134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3-134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④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3-494页,人民出版社,1975。
    ⑤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36页,人民出版社,1975。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95-96页,人民出版社,1975。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10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10页,人民出版社,1972。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9页,人民出版社,1964。
    ① Sonich Sen, "Consumers' Coperation", P182-183, 1919。
    ② 赖南冈:《合作经济研究集》,第161页,台湾东峰出版社,1982。
    ③ N·Barou, "Coperative Banking", London Press, 1932。
    ④ 张绍言:《合作金融概论》,第1-2页,中华书局,1944。
    ⑤ 张则尧编译的《合作金融要义》,中国合作经济研究社,1944。
    ① 赖南冈:《合作经济研究集》,第162页,台湾东峰出版社,1982。
    ② 李恩慈:《合作金融概论》,第6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③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第6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④ 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第77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⑤ 李树生:《合作金融》,第26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① 沈华嵩《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第197-20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②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230-239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① 赵安顺:《随机分形思想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启示》,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② 徐全军:《企业理论新探:企业自组织理论》,南开管理评论,2003(03)。
    ③ 杜木纳娅·纳塔莉娅·尼古拉也娃:《自组织理论及俄罗斯经济改革战略》,第96~100页,经济学家,2004。
    ④ 杨南川:《自组织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第34-35页,现代管理科学,2005(6)。
    ① 艾仁智:《自组织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研究,2005(6)。
    ① 汪丁丁:《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www.finance.sina.com.cn,2004年06月11日。
    ① 尼科利斯、普里戈京:《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第254-255页,科学出版社,1986。
    ① 刘怀德:《不确定性经济学研究》,第145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① 曾康霖:《简论金融中介学说的发展轨迹》,《财经科学》,2001(4)。
    ①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第32-38页,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
    ① 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经济评论》,2005(3)。
    ① Merton, R. C. and Bodie, Z. 1995: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 Functional Persp ectiv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② Levinc, Ross. 1997,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 in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592: 688-726。
    ③ King, R., Levine, R., 1993,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cter might bc Right, in O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8: 717~738
    ④ 白钦先、谭庆华:《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2004年中国金融学术年会征文。
    ① 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4。
    ② 徐诺金:《论我国金融生态若干问题》,金融时报,2005-01-11。
    ③ 《共话金融生态 同盼金融发展》,金融时报,2005-11-05。
    ① 袁纯清:《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第120页,商务印书馆,2000。
    ①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第158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① H.哈肯:《协同学》,第246页,原子能出版社,1984。
    ②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第22-32页,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
    ② 李量:《现代金融结构导论》,第147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③ 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金融研究,2002(5)。
    ④ 张立洲:《论金融结构、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经济学动态》2002(7)。
    ⑤ 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经济评论》,2005(3)。
    ① 肯尼思·约瑟夫·阿罗:《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第36-49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①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第41-4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① 合作金融自选择的激励相容分析参考了(田国强:《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第347-355页,商务印书馆,2002。)的分析方法。
    ① 设局中人的策略空间为(S1,S2,…,SH),支付函数为(u1,u2,…,uH),博弈为G={S1,S2,…,SH:u1,u2,…,uH},在G={S1,S2,…,SH;u1,u2,…,uH}中,若对于其他局中人的策略组合S-i,局中人i的策略S*i是严格最优选择,即对任意的S'i≠S*i,有ui(S*i,S-i)>ui(S'i,S-i),则S*i为局中人i的严格占优策略,所有S'i≠S*i的策略称为劣策略。
    ②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第355-357页,商务印书馆,2002。
    ① 张军:《合作团队的经济学》,前言第3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① 罗必良:《农民合作组织:关于合作机理的一个评述》,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19卷第6期:第20-25页。
    ① 罗伯特·艾克斯罗德:《对策中的制胜之道——哈作的进化》,第23-3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② 罗伯特·艾克斯罗德:《对策中的制胜之道———合作的进化》,第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① 合作金融自执行的合作联盟和合作均衡分析参考了(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第407-421页,上海三联书店,2004。)中的相关内容。
    ① 合作金融自执行的成本分析参考了(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第20-2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的分析方法。
    ① 袁纯清:《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第35页,商务印书馆,2000。
    ① 合作金融自共生的分析方法参考了(袁纯清:《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第7-44页,商务印书馆,2000。)中的相关内容。
    ① 陈岱孙:《国际金融学说史》,第691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① 饶余庆:《金融创新与金融革命的涵义和影响》,《中山大学学报》,1987(1)。
    ② 陈岱孙:《国际金融学说史》,第693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①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20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② 夏斌:中国金融创新总体评价,中国证券报,2003.8.11。
    ① 谢平:《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第41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① 谢平:《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第43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8] 道格拉斯·盖尔.一般均衡的策略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 理查德·R纳逊等.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0] H·培顿杨.个人策略与社会结构----制度的演化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1] 杰克·丁·弗罗门.经济演化----探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2]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分析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3] 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14] 罗素·W·库珀.协调博弈----互补性与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 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经济理论和方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6] 张维迎.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7] 谢识予.经济博奕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8] 肯尼思·阿罗.信息经济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9] 全贤唐.经济博奕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0]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1] 乔·B·史蒂文斯.集体选择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2] 力口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3] H·哈肯.信息与自组织[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24] 美.科思等.制度、契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5]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
    [26] 麦金龙.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27] 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28] 格利,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29]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0] 滋维·博迪,罗伯特·默顿.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1]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2] 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上海:上海泽文出版社,1987
    [33] E·罗伊,温特劳布.经济数学[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8
    [34] 保罗·魏里希.均衡与理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5] 洪远朋.经济理论比较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6] 盛昭瀚等.演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37] 刘怀德.不确定性经济学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1
    [38] 李保明.效用理论与纳什均衡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9] 郑维明.正反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0] 汤敏等.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1] 汤敏等.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2] 袁纯清.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3] 李树生.合作金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4] 张功平.合作金融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5] 李恩慈等.合作金融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6] 张贵乐等.合作金融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7] 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8]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9]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50] 谢平.中国商业银行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1] 吴先满.中国金融发展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52] 尼尔斯.赫米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3] 沈华嵩.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54] 张军.合作团队的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5] 罗伯特·艾克斯罗德.对策中的制胜之道——合作的进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6] 陈岱孙.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57] 李天德.国际金融学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58] 刘普寅.模糊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59] 洪远朋.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60] 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61] 魏宏森.开创复杂性研究高新学科----系统科学纵览[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62] 于海.中外农业金融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3] 孔祥毅等.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4]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5] 陈郁编.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6] 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7] 沈小峰.自组织的哲学——一种新的自然观和科学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68] 詹奇.自组织的宇宙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9]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0] 邓英淘,何维凌.动态经济系统的调节与演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71] 罗云峰.社会选择的理论与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2] 肯尼思·约瑟夫·阿罗.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73] 丁为民.西方合作社的制度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74] 李量.现代金融结构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5] 尼科利斯,普利戈京.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76] 湛恳华,沈小峰.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77] 沈小峰等.耗散结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78] 黄润荣等.耗散结构与协同学[M].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1988
    [79] H·哈肯.协同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
    [80] H·哈肯.高等协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81] 郭治安等.协同学入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82] 尼科里斯,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83] 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4] 潘祖梁.非线性问题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85] 王高雄等.常微分方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6] 张锦炎等.常微分方程几何理论与分支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7] 张元红.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88] 郭红东,钱崔红.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5(1)
    [89] 刘岩,仲晓天.合作金融的制度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5)
    [90] 岳意定.西方对农村金融组织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启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91] 戴相龙.发展合作金融是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J].理论参考,1997(9)
    [92] 杨少俊.对合作金融的理论思考[J].理论参考,1997(9)
    [93] 马忠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成本及制度创新[J].金融研究,2001(4)
    [94] 凌涛.探索农村金融改革新思路[J].金融研究,2001(7)
    [95] 阎庆民,向恒.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金融研究,2001(7)
    [96] 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团.论合作金融的混合治理结构[J].金融研究,2002(7)
    [97] 张远军.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治理结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1)
    [98] 金学群.金融发展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4(1)
    [99] 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J].经济评论,2005(3)
    [100] 张东祥.金融结构理论的贡献与启示[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04)
    [101] 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J].金融研究,2002(5)
    [102] 白钦先.百年金融的历史性变迁[J].金融研究,2003(2)
    [103] 张立洲.论金融结构、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2(7)
    [104]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1)
    [105] 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中国合作金融问题研究[J].四川金融,1998(12)
    [106] A. Alchian and H. Demsetz 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vew 62: 777~795
    [107] Zusman, P., 1992: "Constitutional Selection of Collective-choice Rulesin A Cooperative Enterprise", Joum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7: 353~362
    [108] Zusman, P., G. C. Rausser, 1994: "Interorganizational Influence and Optimality of Collective Action", 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4: 1~17
    [109]Eilers , C. , C. H. Hanf ,1999 : "Contracts Between Farmers and Farmers Processing Cooperatives : A Principal - agent Approach for the Potato Starch Industry" , In Vertical Relationship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Food System , edited by G. Galizzi and L. Venturini , Publisher :Heidelberg , Physica, 267-284
    
    [110]Hendrikse , G. W. J . , C. P. Veerman ,2001 : "Marketing Cooperatives : 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52 (1): 53-64
    
    [111]Hendrikse , G. W. J . , J . Bijman ,2002 : "Ownership Structure in Agrifood Chains ; the Marketing Cooperative" ,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 84 (1):104-119
    
    [112]Patrick H.T. 1966 ,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4: 174-189
    
    [113]Hansmann, H. 1996, The Ownership of Enterprise,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14]Hart, O. and J. Moore, 1998, 'Cooperatives vs. outside Ownership', London, Canada: Discussion Paper No. TE/98/346, Theoretical Economics Workshop, Suntory Centre, Photocopy
    
    [115]Fulton , M. , J Vercammen , 1995: "The Distributional Impact of Non - uniform Pricing Schemes for Cooperatives" , Journal of Cooperatives, 10:18-32
    [116]Paul N. Ellinger &David L. Neff 1993 .Issues and Approaches in Efficiency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Banks. 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 53(1):82-99
    [117]King , R. , Levine , R. , 1993 ,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 ,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8:717-738
    
    [118]Merton, R. C. and Bodie, Z. 1995: The Global F inancial System : A Functional P ersp ectiv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119]King , R. , Levine , R. ,1993 , Finance ,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 Theory and Evidence , in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32:513-542
    
    [120]Diamond, D. W. 1984,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Delegated Monitoring" ,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1:393-414
    
    [121]Fama, E. F. 1980, "Banking in the Theory of Finance"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6:39-58
    
    [122]Chant, J. 1989, "The New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 Kevin Dowd and Mervyn K. Lewis: Current Issues in Financial and Monetary Economics,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23]Levine , Ross. 1997 ,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Economic Growth : Views and Agenda , in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592:688-726
    
    [124]J. Lin, 1990, "Collectivization and China' s Agricultural Crisis in 1959- 1961"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6:1228—1252
    
    [125] W. Macleod, 1988, "Equity, Efficiency, and Incentives in Cooperative Teams" , in Advances in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Participatory and Labour Managed Firms, Vol. 3:5-23
    
    [126]R. Hardin, 1971: "Collective Action as An Agreeable n-Prisoner's Dilemma" , Behavioral Science, No. 5:472-47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