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供给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被认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本文即从这一定义开始,讨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功能和法律地位;然后回顾了中国农民结社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后建立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和它在新时期的定位。
     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就要面对制度供给难题,即由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供给。围绕这一问题,本文首先说明了什么是制度供给难题,之后提出一般认为进行制度供给的三大主体:政府、市场主体和自治组织。然后,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综述,即政府与市场,集体行动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
     通过集体行动来解决制度供给难题被认为是可取的方式,但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特殊的物质、文化和制度环境下,“集体行动困境”被加剧了,恰当地引入乡村能人和现有村民自治的组织资源即村民委员会这两个要素后,“集体行动困境”有可能被超越,自主组织就可以有效地进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供给。
The solving of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roubles China faced currently,and to establish Specialty cooperative of peasants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Specialty cooperative of peasants Act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6)provided a clear definition about it.This article is from this definition, specialty cooperative of peasants discussed the nature,functions and legal status;then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armers association,and particularly China,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of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farmer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d its state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of positioning.
     For establishing specialty cooperative of peasants,we must face the institution supply first,that is,who,what kind of professional approach to Specialty cooperative of peasants supply system.Around this issue,the paper state at the outset what is the system of supply problems,and putting forth a system of supply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three main government,the main players in the market and self-government organizations.Then,the theory was reviewed,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Collective action theory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
     Through Collective action to solve the supply problem is desirable,but in the under-developed western region,because of the unique material,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Collective action dilemma" was exacerbated,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ppropriate and available to rural villagers autonomy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that these two elements of villagers committees,"Collective action dilemma" may be beyond,and independent organizations will be able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Specialty cooperative of peasants institution supply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the west China.
引文
1 李凌:《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成效和制约因素研究》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3月第20卷第2期
    1 杨春雷:《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及对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级硕士论文
    1 谢根成、王恩亮:《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几个问题的探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 埃莉诺·奧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余逊达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61页
    1 曾峻:《公共秩序的制度安排--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及其运用》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82页
    2 转引自上书,同上。
    3 参见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始终的结构与变迁》陈郁 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 参见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平新桥 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2页
    1 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1页
    2 转引自张永丽:《合作与不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欠发达地区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163页
    1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选自《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 《中国全史》百卷本第七卷《中国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204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第一卷第762页
    1 张永丽:《合作与不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欠发达地区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163页
    2 参见米鸿才、邸文祥、陈乾梓编著《合作社发展简史》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版第138页
    1 参见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1 参见叶扬兵:《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宄》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1 叶扬兵:《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779页
    1 参见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191-192页
    2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实践的回顾》上卷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02页
    1 参见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193-200页
    1 参见周震虹:《中国农业产业化之路--洞庭湖区个案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4页
    1 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 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10页
    1 参见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余逊达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62页
    1 约拉姆·巴泽尔:《国家理论--经济权利、法律权力与国家范围》钱勇 曾咏梅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2 转引自《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61页
    1 http://news.qq.com/a/20060814/001310.htm
    1 李金莲:《文化视角中的东西部差距问题思考》《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21卷第6期
    1 李强彬:《乡村“能人”变迁视角下的村社治理》《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5期
    1 李秀义、楚成亚、邢晓燕:《“智猪博弈”视角下的农民自发合作组合建立》《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二二期
    2 参见埃莉诺·奧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余逊达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 陈 蔚:《村民自治的空壳化根源分析和思路探讨》《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 贺雪峰:《农民合作问题研究》 《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一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
    [2]《中国全史》百卷本第七卷《中国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4]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余逊达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5]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始终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6]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平新桥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7]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8]约拉姆·巴泽尔,《国家理论》--经济权利、法律权力与国家范围》钱勇 曾咏梅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选自《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亨利·埃茨科维兹,《三螺旋理论》周春彦译 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11]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2]米鸿才 邸文祥 陈乾梓编著《合作社发展简史》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版
    [13]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14]叶扬兵,《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15]张永丽,《合作与不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欠发达地区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吴新叶,《农村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周震虹,《中国农业产业化之路--洞庭湖区个案研究》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陈浙闽主编《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9]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曾峻,《公共秩序的制度安排--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及其运用》 学林出 版社2005年版
    [21]王振耀 白钢 王仲田主编《中国村民自治前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杨春雷,《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及对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级硕士论文
    [23]杜吟棠,《合作社:农业中现代化企业制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韩松,《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权及其实现的企业形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25]李秀义、楚成亚、邢晓燕,《“智猪博弈”视角下的农民自发合作组合建立》《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26]黄祖辉、徐旭初,《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解释》《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7]李强彬,《乡村“能人”变迁视角下的村社治理》《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5期
    [28]冯巨章,《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演化与进展》《财经问题研究》 2006年第8期
    [29]刘振山,《超越“集体行动困境--埃莉诺·奧斯特罗姆的自主组织理论评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三月第六卷第1期
    [30]吴梅、张忠勇,《个体与集体之争--兼论集体行动的逻辑悖论》 《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六期
    [31]王慧博《集体行动理论评述》 《理论界》2006年第1期
    [32]杨光斌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贡献于误区--一种新制度主义的解读》《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
    [33]张晓山,《两种组织资源的碰撞与对接》《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四期
    [34]潘劲,《中国农村合作社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四期
    [35]贺雪峰,《农民合作问题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36]顾吾浩,《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农村经济》2005年第七期
    [37]黄兆康,《农村合作社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二期
    [38]张永丽,《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18卷第1期
    [39]严淑华、李莉,《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障碍》《经济论坛》2004年第7期
    [40]谢根成、王恩亮,《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几个问题的探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41]王习明,《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研究评述》《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9月第十二卷第三期
    [42]苑鹏,《试论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村经营管理》 2006年第八期
    [43]罗秀兰,《关于村民委员会职能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0月第13卷第5期
    [44]冀恩科,《村民自治实践的历程及成效》《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第7卷第1期
    [45]陈 蔚,《村民自治的空壳化根源分析和思路探讨》《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6]何皆新,《完善村民自治 促进新农村建设--一种社会互动的视角》《现代农业》2007年第5期
    [47]李金莲,《文化视角中的东西部差距问题思考》 《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21卷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