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率真与颠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西方建筑师大量涌入中国,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日渐增多。荷兰是世界设计强国,荷兰建筑事务所在中国创作的建筑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为我们研究现代建筑文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样本。
     论文以文化为视角,从荷兰地域、社会、宗教、民族与艺术等方面,探析荷兰文化精神——宽容自由、开放多元、率性创新、团队精神和朴素务实。论文着重阐释了荷兰建筑的特质,解析了荷兰建筑的基本精神——率真与颠覆;荷兰建筑的基本特征——率性而为、反复无常、另类匠心、本质追寻;剖析了荷兰当代建筑思想的深层意味,以及在功能、空间、形式、环境和细部等方面的典型设计手法。荷兰建筑师事务所在中国创作了大量的建筑作品,作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访问,求证了荷兰建筑师事务所的工作方法及设计理念;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实地访问、感知和多层次分析,全方位地展现了荷兰建筑特质的存在:理念、功能与空间、材料与技术、视觉形态、艺术品格……
     最后,论文总结了荷兰建筑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冲击与贡献,展望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之路。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 exchang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become more and more after lots of Western architects coming to China. As a design power, Netherlands architectural have designed many charming works in China which provides a rich resource for our stud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is thesis based on culture, analyses the spirit of Netherlands-- tolerance free, open and pluralistic, whims and innovation, teamwork and simple pragmatism --from geography, society, religion, nation and art. Besides , it focuses 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as the whims, caprice, alternative ingenuity, pursuit of the essence,and explores the deep meaning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theories and the typical design methods in the form, function, technology, materials, lighting,environment, ects. Meanwhile, through direct or indirect interviews, the author confirms the methodology and concepts of the Netherlands architectural offices. Also, by visiting, perceiving and multi-level analysing a large number of architectural works, the author comprehensively displa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concept, function and spac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visual form, artistic style……
     Finally, the thesis summarizes the 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impact and contribution to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Then it looks forwar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 creation at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引文
[1] [美]拉尔斐·比尔斯.文化人类学.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P1.
    [2]王奉安.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8.10
    [3] [德]穆海英.郁金香国.文苑,2008.06
    [4]刘松获,孙巍巍著.雷姆·库哈斯——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系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P17.
    [5] [荷兰]杜威·佛马克、弗朗斯·格里曾豪特著,王浩等译.欧洲视野中的荷兰文化1650-2000年.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35.
    [6]赵涵.论荷兰宽容文化形成的若干原因.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7] [荷兰]杜威·佛马克、弗朗斯·格里曾豪特著,王浩等译.欧洲视野中的荷兰文化1650-2000年.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21.
    [8] [荷兰]杜威·佛马克、弗朗斯·格里曾豪特著,王浩等译.欧洲视野中的荷兰文化1650-2000年.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21.
    [9] [荷兰]杜威·佛马克、弗朗斯·格里曾豪特著,王浩等译.欧洲视野中的荷兰文化1650-2000年.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98.
    [10]莫劳.倾心感受务实主义荷兰餐——荷兰的饮食文化.中国食品,2006.19
    [11]刘松获,孙巍巍著.雷姆·库哈斯——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系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P18.
    [12]张晓红.荷兰——圩田上的后现代乐园.深圳大学学报,2009.03
    [13]岳军.斯宾诺莎的自由思想.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
    [14]陈文刚.荷兰当代建筑师的密度实践——以其建筑作品为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15]曲枫.色彩的荷兰.今日辽宁,2007.05
    [16]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P254.
    [17]刘松获,孙巍巍著.雷姆·库哈斯——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系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P28.
    [18]刘松获,孙巍巍著.雷姆·库哈斯——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系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P78.
    [19]刘松获,孙巍巍著.雷姆·库哈斯——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系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P3.
    [20]刘松获,孙巍巍著.雷姆·库哈斯——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系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P22.
    [1] MVRDV. 1991 2003:stacking and layering. Madrid:El Croquis, c2003
    [2] Rem Koolhaas and Bruce Mau. S,M,L,LX. The Monacelli Press,1998
    [3] Philip Jodidio著. Architecture in the Netherland.北京: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6
    [4] Rem Koolhaas. Mutations.Actar. 2001
    [5] Rem Koolhaas. Content.Taschen,2004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美]拉尔斐·比尔斯.文化人类学.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4]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雷姆·库哈斯的作品与思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5]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 [荷兰]BIS出版社著,时秀梅译.荷兰建筑师作品集第八卷.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7] [荷兰]杜威·佛马克、弗朗斯·格里曾豪特著,王浩等译.欧洲视野中的荷兰文化1650-2000年.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陈兴. MVRDV.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9]许思园.中西文化回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 [英]凯西·巴蒂斯塔、弗洛里安·米格斯著,陈建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1] [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著,原山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12]刘松获,孙巍巍著.雷姆·库哈斯——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系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3] [法]PYRAMYD出版社著,连冕译.荷兰新生代设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14] [荷]米利特著,陈镌译.荷兰建筑名家细部设计.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 [荷]汉斯·范·戴克.荷兰建筑百年——本土都市主义.世界建筑,2005.07
    [2]胡振宇.荷兰现代建筑评析.安徽建筑,2000.06
    [3]沈颖.巅峰在即:当前的荷兰室内设计.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09
    [4] [荷]巴特·洛茨玛.荷兰建筑的第二次现代化.世界建筑,2005.07
    [5]朱亦民.贝尔拉格学院——从蒙台梭利乐园到校园.世界建筑,2006.10
    [6]赵榕.荷兰建筑师威尔·阿雷茨作品浅析.新建筑,2003.04
    [7]史文倩. MVRDV的中国之旅.时代建筑,2005.01
    [8]方楠.梅卡诺与荷兰的现代主义.世界建筑,2005.01
    [9]梁毅.荷兰现代建筑之路.工程建筑与档案,2005.02
    [10]虞刚.跨越风格的建筑——MVRDV作品解读.新建筑,2002.01
    [11]谭程中.从“庸俗”中读取“激进”——MVRDV建筑思想及作品介绍.南方建筑,2006.11
    [12]张炯.艺术风格的交响诗——荷兰现代建筑创作探析.建筑学报,1999.05
    [13]王晓冰.建筑达尔文主义——评雷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及作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06
    [14]朱亦民.库哈斯与荷兰性.新建筑,2003.05
    [15]王群.密度的实验.时代建筑,2000.02
    [16]陈镌.上帝是否还在细部之中——评《建筑细部——荷兰建筑师对他们概念的形象化》.时代建筑,2005.02
    [17]李书桂、李四友.中国古典建筑与荷兰“风格派”建筑的立面之比较.南昌大学报,2005.01
    [18]施蘅.极限——MVRDV的概念及研究.城市建筑,2004.03
    [19]李滨泉、李桂文.在可持续发展的紧缩城市中对建筑密度的追寻——阅读MVRDV.华中建筑,2005.05
    [20]邵韦平、王鹏.审慎的尊重合理性的思考——国际明星建筑师及其作品给中国建筑师带来了什么.时代建筑,2003.04
    [21]柯思·科林克斯、马卫东.中国畅想.时代建筑,2002.06
    [22]孙健、丁国忠.浅析MVRDV的密度实践.山西建筑,2008.06
    [23]寒梅、邹颖.理性至上——MVRDV作品解析.建筑与环境,2008.04
    [24]吴单华.库哈斯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时代建筑,2003.02
    [25]裴胜兴、张静.广州新电视塔美学之我见.四川建筑,2007.03
    [26]卡斯·欧斯特豪斯.荷兰ONL事务所.新建筑,2006.02
    [27]邬峻.荷兰德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教育一瞥.新建筑,2001.04
    [28]林·范·杜因.以研究为导向的建筑教育.建筑学报,2008.02
    [29]亚历山大·佐尼斯.重塑建筑教育.建筑学报,2008.02
    [30]桂鹏、郑忻.风格派的建筑师.新建筑,2007.04
    [31]朱涛.大跃进——读解库哈斯的CCTV新总部大楼.新建筑,2003.05
    [32]马克·海默尔,水润宇,刘延川.广州电视塔及广州电视台设计.建筑创作,2007.11
    [33]张为平.荷兰看中国——MVRDV的中国建筑师访谈.城市建筑,2009.10
    [34]伍端.流动文脉库哈斯的CCTV新总部大楼方案解读.时代建筑,2003.02
    [35]邓钟明.谈CCTV新楼方案的非理性因素.山西建筑,2007.02
    [36]高州锡,傅凡.在荷兰,眼睛在思考荷兰普通景观的赞歌.风景园林,2008.05
    [37]朱亦民.阴影的礼拜——评维尔·阿雷兹的建筑思想及背景.世界建筑,2002.10
    [38]董豫赣.双关的双宅——MVRDV的建筑随想.装饰,1998.05
    [39]福罗兰·马斯巴赫,丁明达.带有信息的建筑.世界建筑,2005.08
    [40]夏昕.理想的坚持者,ONL.新建筑,2006.02
    [41]张晓红.荷兰——圩田上的后现代乐园.深圳大学学报,2009.03
    [42]曲枫.色彩的荷兰.今日辽宁,2007.05
    [1]祁莉莉.理性开放的荷兰当代建筑.天津:天津大学,2004
    [2]陈文刚.荷兰当代建筑师的密度实践——以其建筑作品为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3]项瑾斐.施罗德住宅及其历史意义的研究.北京:清华大学,2005
    [4]李晨光.中外建筑设计机构经营模式及生产体制之比较研究.天津:天津大学,2004
    [5]徐冰.荷兰建筑的“黄金时代”.天津:天津大学,2008
    [6]杨凌.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分析与思考.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7]孙亮.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上海:同济大学,2008
    [8]寒梅. MVRDV设计理论研究与作品解析.天津:天津大学,2006
    [9]刘渊.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思想及建筑作品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自由建筑论坛:http://www.abbs.com.cn
    [2]自由建筑报道:http://www.far2000.com
    [3]华筑网:http://www.hyzonet.com
    [4] OMA官方网站:http://www.oma.nl
    [5] MVRDV官方网站:http://www.mvrdv.archined.nl
    [6]梅卡诺官方网站:http://www.mecanno.com
    [7] KOW官方网站:http://www.kow.nl
    [8] UNStudio官方网站:http://www.unstudio.com
    [9] ONL官方网站:http://www.oosterhuis.n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